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标题:
古廊桥飘出“飞天大腔戏”
[打印本页]
作者:
大笨钟
时间:
2008-10-28 21:22
标题:
古廊桥飘出“飞天大腔戏”
作者:海都资讯网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社 更新时间:2008-10-16 3:57:00
大腔戏的表演不但乐器少,舞台陈设也十分简单
大腔戏团在这廊桥内演唱“飞天祝福”
N本报记者 张林 包华 文/图
核心提示
邢承榜、熊德钦是大腔戏的国家级传承人。8月底,得知本报将把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大腔戏收录“飞天U盘”,搭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送上太空时,他俩放下手中的农活,和剧团其他成员一道,从丰田村赶到二十多公里外的青水乡一座廊桥内,引吭高歌。
熊德钦说,如今,他们所在的大腔戏戏团共有21人,然而会唱戏的只有十几个人,全国也就这十几人会唱大腔戏。
两个传承人 唱一台戏
在永安市青水乡,有一座古老的廊桥。大腔戏的戏台,就在这廊桥之上。斑驳的戏台、老久的戏服,折射出大腔戏如今的困境。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邢承榜、熊德钦和其他剧团成员演唱大腔戏的热情。
邢承榜说,他学大腔戏那会儿,大腔戏因种种原因被禁演十几年,大量剧本被焚毁,那些老艺人大都去世,而能上台的只剩下邢振根、熊德树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而这几个人的年纪也不小了。为了能让大腔戏得以传承,邢承榜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学起了大腔戏。这一晃,就是二十多年的时光,大腔戏伴随邢承榜走过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如今,身为剧团团长的他,一直努力让大腔戏一代一代传下去。但现在戏团里,只有邢承榜、熊德钦两个人能演全,其他人只会演自己的角色。
得知本报将把大腔戏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飞天U盘”,搭神七上太空,邢承榜、熊德钦和剧团里的其他演员都很高兴,把最好的演出家当都搬了出来,两位国家级传承人更是一齐上阵。
大腔戏演员 均为男性
谈起大腔戏的特点,邢承榜和熊德钦都颇为自豪。他们说,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大腔戏,也称大门腔。永安大腔戏形成于明代中期,是弋阳腔的一个流派,因是“大锣大鼓唱大戏,大嗓子唱高腔”,故称大腔戏。
令邢、熊二人颇感遗憾的是,清代咸丰以后,由于小腔戏在闽西北地区流行,大腔戏盛极而衰。到了20世纪20年代,不少大腔戏班先后解体,留存下来的戏班活动范围逐渐缩小。但令人庆幸的是,邢、熊二人所居住的丰田村地处高山密林之间,交通闭塞,故大腔戏这一明代形成的古老剧种得以保存至今,五百多年来未曾中断。
二人说,大腔戏的表演动作、舞台调度、舞美形式等都属于明代戏剧的珍贵遗存,是中国戏曲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第一手重要材料。
邢承榜说,目前,大腔戏戏班由21人组成,伴奏乐器只有锣、鼓、钹、唢呐和板几种。大腔戏的表演不但乐器少,舞台陈设也十分简单,演出时舞台上仅陈设一桌二椅。“相比乐器和舞台,我们的戏服就更显得‘寒酸’了。”熊德钦笑着说,大腔戏的演员有时干脆不穿戏服,脸上化好妆后,挂上别具一格的“须套”,走到桌前,就这么表演开来。大腔戏的声腔字多腔少,粗犷高亢,朴素平直。演员发声以大嗓为主,大小嗓结合,演出中后台不断帮腔,保留着弋阳腔“一人启齿,众人帮腔”的特点,也正是基于此,大腔戏的演员均为男性,这也是大腔戏有别于其他戏曲最为显著的特点。
□记者手记
作者:
风情廊桥
时间:
2008-11-1 13:31
这也算是个特色吧??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bbs.langqiao.net/web/)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