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标题:
“世界矾都”苍南矾山踏上“申遗”路
[打印本页]
作者:
大笨钟
时间:
2012-6-4 23:57
标题:
“世界矾都”苍南矾山踏上“申遗”路
6月8日,温州矾矿博物馆、矾山福德湾古民居修缮一期工程将对外免费开放。与此同时,“温州矾矿申报世界工业遗产研究促进会”挂牌成立,正式掀开矾矿遗址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的序幕。
1536093_272945.jpg
(101.38 KB, 下载次数: 22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6-4 23:56 上传
当年,矿山不乏女矿工的飒爽英姿。萧云集摄于1983年
艰辛的炉前工。曾振国摄
悠长的井巷。王轰轰 摄
温州网讯 6月8日,温州矾矿博物馆、矾山福德湾古民居修缮一期工程将对外免费开放。与此同时,“温州矾矿申报世界工业遗产研究促进会”挂牌成立,正式掀开矾矿遗址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的序幕。
——苍南矾山,这座走过600多年沧桑岁月的“世界矾都”,在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不再甘于沉寂,动作频频,以期华丽转身,再度激起了人们对它以及它所代表的工业遗产未来命运的关注。
1.9亿年前中国东部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赐予了苍南矾山“宝石堆满半山腰”,丰裕的储藏量和悠久的采炼历史,让矾山的矾矿产业在世界相关行业中一度地位显赫。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变革,矾山正面临着资源短缺、企业老化、连年亏损的窘境,与矾矿唇齿相依的矾山镇经济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穷则思变。如何让矾矿这座在改革深化、经济转型的今天已经落伍的古老矿山重焕光彩?如何让矾山精美的石头唱响重生的欢歌?如何让矾山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背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拨又一拨的脚印,踏上了这片曾经辉煌的土地——
2011年11月,温州市政协对苍南矾矿工业文化遗产进行了专题调研,特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北大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阙维民教授参加。正因为阙教授的力荐,矾矿工业遗产得到世界工业遗产委员会的充分肯定,也点燃了矾山人申报世界工业遗产的梦想。
2012年1月,市委书记陈德荣对《关于苍南举办世界工业遗产年会及矾矿申办世界工业遗产的建议》的提案作了肯定性批复,矾矿遗址申报世界工业遗产从民间愿望走向了官方议程。
2012年2月20日,世界工业遗产年会中国代表、北京大学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阙维民教授代表中方向国际组织提交2013年8月申办世界工业遗产年会申请。
2012年3月,苍南县政府向温州市政府提交了《苍南县人民政府关于温州矾矿遗址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工作的请示》,温州矾矿遗址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工作被正式提上了日程;温州市政府下拨了8.7亿元用于矾矿改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矾山、矾矿未来发展的后顾之忧,为温州矾矿遗址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
矾矿博物馆
展示640余年沧桑历史
上世纪五十年代仿苏式建筑,古朴却大方,令人一看之下油然而生出厚重的历史感。这座位于苍南县矾山镇原温州矾矿办公大楼改造而成的温州矾矿博物馆累计投资130余万元,采用模型、沙盘、模拟矿硐、视频、实物等形象表现手法,向参观者展示了“矾都”的点点滴滴,640多年的沧桑变幻、人事更迭,恍然如前。
矾山,位于苍南县东南部,明矾石矿藏面积约有10平方公里,矿石总储藏量为16742万吨,占全国80%、世界的60%,因而被誉为“世界矾都”。明矾石矿带沿矾山盆地内圈呈半弧形分布,自北而南延绵,分为坪棚岭、大岗山、水尾山、鸡笼山、马鼻山等5个矿段。目前,鸡笼山一带的矿区已被采空,但矾山的整体储量依然丰富,在世界和中国的明矾石矿藏占有率并未改变。剩余的这些矿区已作为国家钾肥基地的保留区,目前不能继续开采。
矾山炼矾历史可追溯到明洪武八年(1375)。明永乐年间(1403—1424),温州等地已将明矾用于染色业,明矾石的开采和明矾提炼也由原来的就近零星买卖,逐渐转由商人向外地销售。清乾隆九年,炼矾厂已初具规模,矾山出现了第一代矿工,清光绪16年,明矾开始远销海外,后明矾业几经起伏,矾山矿区几度兴衰。新中国成立后,土窑炼法得到有效改造。历经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时期,1958年曾经创造过年产明矾4.2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文革时期也曾走到低谷,矾矿几易归属和行政管理。1998年更名为“温州矾矿”。目前,温州矾矿兼并入温州工投集团,2012年5月,温州市政府更是下拨8.7亿元用于矾矿改制。
明弘治《温州府志》有载:矾,平阳赤垟山(今苍南矾山)有之,素无人采,近民得其法,取石细捣提炼而成,清者为明矾,浊者为白矾。这是有关矾矿开采、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
矾矿遗址
我市唯一工业遗产类“省保”
2001年10月,苍南县文物部门在野外文物调查时发现,坐落于矾山镇福德湾村鸡笼山北坡上,留存着延绵数十里的采空矿硐。海拔600米的鸡笼山,经过600多年的开采历史,山中从上到下,分布着10层矿硐,最高的海拔接近600米,最低的190米,矿硐以海拔高度命名。每层矿硐之间大约相隔50余米,每层矿硐都有石梯连接,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10层核桃馅的蛋糕。穿行于这个“蛋糕”之间,门与门相对,梯与梯勾连,辗转反复,令人应接不暇,犹如走在一座迷宫中。此外,所采用的炼矾工艺,在漫长的岁月里仍然保持类似《天工开物》所记载的“水浸法”;矾矿产业工人因矿而形成世代聚居的格局,随着矿藏从山上向山下逐步延伸;鸡笼山上的福德湾古民居沿山坡而建,全长350米,始建于清末民初,具有浙南典型山地民居特色,从街道布局,乃至社会形态、风俗传统、人文传说等等方面,都有着极具特色的风貌……这些,让文物调研工作者大为惊讶,苍南县有关部门获悉后,视之为“文物”,迅速启动对矾矿遗址范围内的建筑遗存的调查登记和建档工作。2005年3月,矾矿遗址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一致认为是浙江省内为数不多的工业遗产类省保单位,是我省工业遗产的代表。专家们誉之为“近现代工业遗产与乡土建筑的完美集合体”、“迄今为止浙江省文保单位中首个仍在生产的工业‘活遗址’”,“明矾石采炼技术发展、工艺变迁‘活的教科书’”。
据了解,鼎盛期的矾矿,最多曾拥有76个采矿点、221个采矿班组,五个炼矾车间和四个采矿区,现在,这里还有职工2676人(其中在岗1098人)。矿硐里一般都是恒温恒湿的,温度在18℃左右,冬暖夏凉。
6月8日,参加矾矿博物馆开馆仪式的来宾可以沿着由挑矾古道修建的游步道,参观石工(明矾始祖信仰)、福德湾古民居修缮一期工程以及矾矿遗址中的“地下迷宫”,包括312号平硐、主井绞车房和270提升主巷道。从经过整理后的312平硐(矿坑)进入矿硐深处,可以看到有数不清的硐体和硐群,几十个采空区,石硐硐硐相叠,在曲折蜿蜒的矿硐里慢慢前行,沿途蓦地闪现出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采空区,小的像人家的会客厅,大的犹如巨大的舞池,“舞池”中间会有一支支错落有致的石柱,这是聪明勤劳的矿工积累了数百年的经验而用以支撑矿硐的支柱。凭着相关资料和想象力,我们可以复原这样一幅图景:采矿工人们先用炸药把石头炸碎,选出富含明矾的矿石;一担担矿石被送往作坊,经过煅烧、风化、结晶等等工序,变成晶莹剔透的明矾……
为了让来宾更好地玩赏,温州矾矿根据需要安装了蝴蝶灯、射灯、网灯等,但在如此之大的面积和错综复杂的地势中,没有矿工师傅带路是很容易迷路的。现在走在矿硐里,还有一股淡淡的火药味,空气中隐约有粉尘漂浮的感觉。这是由于矿硐里刚刚作完业。矿工们常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温州矾矿副矿长陈萍说,接下来,可能选取部分矿硐,分期、分批开发“地下迷宫”,这样就能把旅游和矿工作业分开,再用机器抽掉粉尘,游客们就会感觉舒服些。
乡情所系
无怨无悔的汗水
开始筹备至今,历经8个月的精心策划、筹备,从选址、规划、设计、论证、评审、陈列施工,到如今基本完成博物馆的室内装修施工,展厅与展陈路线等方面均已初具雏形,眼下,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紧张地扫尾工作。苍南县博物馆副馆长蒋久寿颇有感慨地说,矾矿博物馆从筹备之初,就牵动着每一个矾山人的心弦;为迎接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多少人付出无私的劳动;矾矿博物馆的顺利开馆,是矿山群众上上下下齐心协力的成果。
居住在矾山福德湾村的王宝贞老人,已经60多岁了。从福德湾古民居修缮一期工程开工第一天开始,作为已退休的老社区居委会主任,她就不曾消停过:当工程建设中,工人和群众出现不同意见,她会去协调,苦口婆心;工程建设中需要群众的帮助和支持,她就四处奔走,直到顺利解决难题。施工期间正值多雨的季节,工人们时常出没于雨水泥浆之中,又湿又脏又累;雨夜里加班,黯淡的灯光蒙着雨雾,雨意让人更添寒凉,然而没有谁叫苦。矾山,这里曾铭刻着他们祖祖辈辈的脚印,这是为了展示先人的光辉……
只要是矾山镇的人,谁能忘记矾矿?就算是日渐衰败,就算是日渐沉寂。
早在2004年3月,在上海市政府研究室综合处工作的苍南矾山人谢俏洁和她的丈夫去波兰的盐矿公园旅游。那是一座欧洲最古老且目前仍在开采的盐矿,但其间适度地布置建设了博物馆、娱乐大厅,他们心中一动,自然地想到:在家乡的矾矿,不是也可以这么做?苍南当地政府迅速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委托上海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制订了《世界矾都矿山公园旅游项目规划方案》。公园被划分为“参观旅游”、“探险观光”、“休闲度假”和“环保时尚”四大主题及功能区。在建成后的公园里,游客不仅可以在“矿山博物馆”了解明矾冶炼过程,在矿山巷道、斜井体验矿工生活,还能在现代声、光、电的特效下,回味几千年发展历史及神话传说等立体造型。该项目当时被列入温州市“十一五”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工程,后来因为资金等方面诸多因素而搁置。
2010年9月,在时任苍南县政协副主席、矾山人张传君的努力下,苍南县政协决定进行“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利用与矾山矿区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张传君担任调研组组长。调研组历时三个月的详尽调研,形成了《世界矾都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利用与矾山矿区科学发展调研报告》。提起这个报告,矾山镇党委书记黄瑞聘说,报告真实详细,至今读来令人动容。正是因为这次调查,奠定了矾山起飞的基石。
朱思共先生退休前是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家住温州市区的他,因着那浓浓的乡情,经常开车奔波于矾山市区之间,有时一周甚至往返四五趟。要知道身材稍胖的他有明显的恐高症,经过高架桥坐在副驾驶室位置的他,手都会禁不住发抖,但这些并没有阻挡他的脚步。还有,许多许多恋着矾山的人……
苍南矾山,结合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借助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之路,必将迎来自己明媚的明天!
王约 蔡小真 卢亚妮
该贴已经同步到
大笨钟的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6-7 20:45
我老家就是福德湾的,想问一下修缮工程不是政府拨款出资么,怎么有些还要收取部分费用? 或者缺少监管单位,资金被贪污私吞?修缮的政策又是什么呢?
来自 越减越肥的苏小袍 的新浪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6-9 17:49
祝贺下[鼓掌],明矾对我们80的来说还是有乡味的
来自 木子李1027 的新浪微博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bbs.langqiao.net/web/)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