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标题: 廊桥师博吴复勇 [打印本页]

作者: 大笨钟    时间: 2012-6-5 23:48
标题: 廊桥师博吴复勇

为传承廊桥的建造技艺,庆元当地民间艺人吴复勇把庆元境内的廊桥按一定的比例制成模型,用模型标本的形式传承廊桥文化。现年56岁的吴复勇,是目前庆元少数能建造大跨度木拱廊桥的师傅之一。

走进大济村,只要打听“造桥师傅家住哪?”全村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知道,要找的就是廊桥师傅吴复勇。如今,吴复勇可是个大名人,不仅经常有成群的记者前来采访拍摄,还会有成批的游客前来造访。
无师自通,木匠成了“廊桥师傅”
  日前,记者来到吴复勇家时,他正在为第四届中国廊桥学术(庆元)研讨会制作廊桥模型。
  现年56岁的吴复勇,是目前我县少数能建造大跨度木拱廊桥的师傅之一。而一开始,他还只是名子承父业的木匠,偶尔接些修廊桥的活。然而就在这当中,让他领略到了古人精湛的造桥技术和聪明才智。从此便对廊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日里开始有意无意地去研究和观察尚存木拱廊桥的构造。
  而与廊桥真正结缘,还与当年重建濛洲桥有关。据吴复勇介绍,得知要重建濛洲桥后,他就暗地里着手收集有关资料,并参考其他廊桥的建法,在家里花了4个多月,做成了濛洲桥的模型。当这座桥模展现在世人面前时,让许多古建筑公司都感到意外,同时,也因此获得了重建濛洲桥的机会。
  凭借着对廊桥建造的浓厚兴趣,加之记忆力好、勤奋好学,吴复勇留心观察和铭记廊桥建造的每道工序,最终顺利完成了濛洲桥建造。也就是这次实践,让吴复勇名声大振,成为名副其实的造桥师傅。
    无怨无悔,致力于廊桥“事业”
  既能设计,又能建造。桥还未开建,桥型早就在他的脑中形成了,这就是吴复勇的过人之处。
  “廊桥内部构造如何,怎样把桥架回去,怎样省工省力,记得一清二楚。”吴复勇告诉记者,木拱廊桥的构造是很科学的,采用斜撑式构架,不用一钉一铆,全部用榫头连接,接合缜密,十分坚固,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廊桥才能延续到今天。
  吴复勇建造的不是普通的桥梁,而是有着“桥梁活化石”之称的木拱廊桥。桥面上建有廊屋,以屋护桥、桥屋一体的桥梁,廊屋内部两侧有廊凳可供人休息,廊屋两侧铺有风雨板,风雨板上开启小窗,既可通风,又能观景,体现了廊桥师傅高超非凡的建筑工艺水平,并在技艺中表现出丰厚的心理和精神寄托。
  除了在修建廊桥上有一定的造诣外,吴复勇对廊桥桥模的设计与制作也情有独钟。
    为制作木拱廊桥桥模,吴复勇还专门自制了一套包括刨、凿等在内的微型工具,其中一个刨只有小拇指般大小。此外,他还经常上山寻找各种木料,在经过去皮、凉晒等程序后,作为桥模的材料,其中有些只有火柴梗般大小。在他的制作室里,就摆放着七八座由他亲手制作的廊桥模型。目前,由他制作的4座桥模被县廊桥博物馆收藏。
  近年来,他先后参与设计、修缮及建造的廊桥、古建有咏归桥、濛洲桥、和山慈照廊桥、大济村百子庵、百丈观音堂、大济四门天王、如龙桥、来凤桥等,为“中国廊桥第一乡”作出积极贡献。
    无限追寻,旨在延续廊桥之梦
    最让吴复勇感到骄傲和光荣的是,2009年12月份,应丽水市援建四川灾区指挥部的邀请,远赴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地震灾区援建“红石”廊桥的事迹被各大媒体广为赞誉。
    最让他高兴的是,2009年,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了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庆元县属申报的具体地区之一。
  然而欣喜之余,吴复勇对于现存木拱廊桥今后的命运,及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面临无人传承而担忧。他曾经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诚征“廊桥传人”,但最终还是没能选到满意的“徒弟”。“之所以要制做廊桥桥模,不仅仅为了方便人们观赏分散在各地的廊桥,让庆元木拱廊桥走出大山,更重要的是能为后人研究廊桥留下一点资料。”吴复勇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希望趁自己身体还行,想在有生之年,把全县比较有名的廊桥都做成桥模,把庆元的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发扬光大。         (吴发新)


该贴已经同步到 大笨钟的微博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bbs.langqiao.net/web/)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