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标题:
“包”不住的火:读《蓝莲花》后记
[打印本页]
作者:
火石
时间:
2017-3-19 19:04
标题:
“包”不住的火:读《蓝莲花》后记
本帖最后由 火石 于 2017-3-19 19:18 编辑
IMG_20170319_140210.jpg
(312.9 KB, 下载次数: 16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7-3-19 19:02 上传
这个世界真是说大就大说小就小,说大又小说小又大。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曾相识的人可能就在你身边生活的地方,也无法再有交集碰面,而有的即便辗转千里之外久隔多年,不经意间又会荣幸如面。就如《蓝莲花》的作者江南雨书里说的,谁能知道下一刻的因缘呢!
迢迢江水万山横,一朝逢君入库村。再次碰到我曾经的语文老师包登峰,是一晃十年后的今春正月元宵闲庭新浦。老师恰携来访朋友外归,在其包宅聚泰堂门头遇见,我赶紧打了招呼问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学生记住老师很容易,一个老师清晰记住那么多学生之一却不是件易事。按照常态,除非这个学生要么在校时较优秀,要么是那种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调皮捣蛋鬼,其他中规中矩的只能混个模糊的脸熟。寒暄之下,包老师果然只对我有那么一点依稀的印象,谁让我那时少壮不努力,过于低调安于燕雀而无鸿鹄之志呢,如今想来是“恐高症”的缘故,毕竟高处不胜寒。当然了这种皮厚的话,当属混迹社会多年,啥啥不怕开水烫了。凡事往好处看好处想,我还是很开心的,至少老师对我的印象不会像一张白纸。
包老师还是我印象中,那个黑黑瘦瘦不修边幅的文艺范又带点农耕形象,甚至我以前私下觉得自己是天下最瘦的人,后来读书见到包老师瘦不拉叽,我就甘居第二位了。他说话有着自成风格的“唐”但非漫无边际,总能带动驱散沉闷的气氛。小坐闲聊,少不了扯些共同认识的人和知道的事,回忆前尘又叹如梭之岁。临走告辞,包老师赠我其书作,封面蓝底白字不染尘埃,曰:《蓝莲花》。
时下,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人都会出书,亦是对自己所从业及人生阅历的一种回顾和总结,有幸的亲朋好友或宾客,常得赠书。但我想讲点狂妄之言,林林总总的赠书,总会变成一种“客套”,最后书籍随便一翻甚至原封不动束之高阁,枉负作者的一番美意。一本书的集成,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劳动和创作之果。同读者分享思想与之共鸣,肝胆相照是作者乐于看到的。我总觉得读书和生活社交是一样的,书与世人皆师道,总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借鉴的地方。它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甄别、消化与吸收。
捧墨书香,对我来说是件开心的事。何为福,有书读即是。《蓝莲花》,用了三个晚上抽空拜读完,长期阅读的习惯仔细到能揪出里面的错别字。但我不会告诉别人,因为不去看这本书的人,永远也不会发现,那错不错有何区别呢。此书的小标题是“一个人的摇滚语文笔记”,读完全书甚觉摇滚二字的形象贴切。有话言,‘画生七韵,墨分五色,出于情里游于纸上,文章何尝不是如此乎。’一个人的情怀,从文章即可见一斑。
《蓝莲花》里,作者的文字和人生活色生香的交织在一起,给了我一副生动的“摇滚”画面。在成长、求学、困难、挫折、工作、教育、出走、回归、在亲情爱情友情中,有时他是睿智幽默的、有时他又是愤青、有时他看似弱不禁风心里却异常坚强;有时觉得他有着鲁智深的行侠仗义和勇猛耿直、有时又觉得他如唐吉坷德沉浸在虚妄的世界、有时觉得他高傲的灵魂可以卑微的低到尘埃;有时他不动声色冷冷得看待这个世界、有时他大动干戈棱角未圆、他是性情中人敢爱敢恨爱憎分明、他不回避自己的污点坦诚相对;他一面守着文化的传统一面又以屌丝的抗争心态调侃着这个世态、他瘦不拉叽的身材里裹着摇滚的逻辑和饱满的灵魂在歌唱;他时而是只萤火虫一闪一闪发着微弱的光,时而又像一束熊熊燃烧的火把噼里啪啦在人的胸膛作响、他‘曾用竖琴唤醒人们善良的心’,他在灵魂深处的喃喃自语是那“包”不住的火
----
。
一个人的孤独常有两种,一种是他的思想落后于这个时代、一种是他的思想超越于这个时代,于是都有种格格不入的孤独。或许,作者也曾遭遇过这样的孤独。然而,他始终是个世俗的人,江南烟雨作诗章,醒起有茶饥有饭,还少不了也有些糗事。文章的最后,作者附上了个人的史历,事无巨细有点像旧时代老太太的裹脚布,婆婆妈妈。但奇怪的是,爱八卦似乎是咱中华民族“优秀的劣根”,秉承之下我竟然也一字不漏的读完了这履历。毕竟,在这十多年的间隔中,我不曾和老师谋面,只是道听途说的耳闻不少他的事情,既有正面也有负面,有血有肉。
我迫切需要捕捉履历的蛛丝马迹,以缩小一些被夸张的某种误差。
感谢包老师的赠书,鲁迅先生说,‘倘能生活,我还是要读书的’。这朴素的话语击中了我的心怀,并因此受益终身。
火石于半耕斋
2017-3-19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bbs.langqiao.net/web/)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