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标题:
徜徉在犀溪古村中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川一泉
时间:
2004-2-19 15:49
标题:
徜徉在犀溪古村中
您的位置:温州文学网>>旅人手记
□ 查看本文作者信息以及作者文集 □ 给本文作者留言
徜徉在犀溪古村中 三川一泉于2004-2-19发表,推荐程度: ★★★★★
说起历史上的一位文学家冯梦龙,中国很多人都知道,但知道冯梦龙曾寿宁做过县令的却是不会太多。寿宁与泰顺毗邻,眼下从泰顺驱车前往寿宁县城只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前后去过三趟寿宁,陪同专家考察、记者采访。寿宁和泰顺一样,有许多廊桥。著名乡土建筑研究专家陈志华教授去寿宁考察时曾路经一个叫犀溪的古村落,村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最让我难忘的是建在宽阔大溪旁的一排房子,粉白的墙,飞扬的屋檐,溪岸边植有一溜柳树,依依垂柳下,清波荡漾,闲鸭怡然自得,构成一幅令人心仪的画面。几年前我就已经决意去犀溪村好好看看,只可惜路过几次,都没能下车探访。两年后的七月,我才步入了这个起源于宋朝的古村。--从泰顺县城出发的半小时后,很近。
犀溪·古村老路
汔车在公路旁停下,过了桥,沿着村落的陡道往上行走。两旁是高低错落的老房子,不快的是偶尔会有几座新式建筑跃入眼帘。在这大变革的时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火柴盒”让习惯去怀旧的人们猝不及防,一下乱了分寸。也许这也只是一种驿动而已,过了几十年后人们的视线和思想将完全被另外一种事物占领时,不会再为用钢筋水泥筑起的村庄黯然伤神。
村道弯弯曲曲,朝多个方向延伸。我已经有些分清,也不知往哪边走才是。好在老房子的门楣上都钉有铁牌,写着门号,当然还有村道的名字。或许这些路名早就已经有了,今天的人们还是没有把它们遗弃!你看,多好的路名——学士路、锦山路。我没有查过叶氏的家谱,我想,这些路名肯定是有来由的。学士路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锦山路是因为村落的朝山叫锦山而得名。在村落中央的一块空地上立有一块刻于清朝的告示石碑,说的是锦山山林保护的事。早上几百年前,犀溪古人就着意保护村落环境,划定四至范围,禁止族人在保护范围内砍伐和择地建茔。这块空地可能是古村的一个公共中心,周围立着许多石墩。用手抚摸,你能感觉到几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体温,那是一种源自古代血缘宗族的热忱!
坐在石墩上,似乎也想听到叶氏古人们在谈论些什么,可我还是未闻得只言片语。站起身来,朝这块地方再望望,想想也是,他们议论的是家族内的大事,怎能为外人所道呢?身后过来一位荷锄的老农人,我用“蛮讲”和他对话,他居然也能听得懂。老农朝前方指一指,说:“面前有一座大王宫,蛮好嬉,你去看看!”
犀溪·大王宫
走过一段村道,绕过一座残败老房的墙角——好一个地方,青山聚秀处大王宫飞檐翘角。顺着败房墙根边的小道前行,不禁让人产生幽思,时过境迁,身旁这座房子的主人已迁居他方,留下老房慢慢残破下去。而大王宫历经几百年时光,倒是越修越好。房子是私人的宅第,主人走了,它只有灭亡。大王宫的主人却是所有的叶氏族人,只要人们没有离开,大王宫就能存在。大王宫是叶氏先人们建起来的,大王神像也是他们供奉上去的。叶氏世世代代的族人都希望能得到大王的庇护,求得一份平安。
走完贴墙根的一段小路,前方不远处有了分道,一条往上,经过大王宫前向山上攀延,一条从大王宫前绕足而过,隐入了丛林的另一边。路有两条,但我站在分叉口上都看不了太远。对于民间神灵,有人信其有而顶礼膜拜,有人信其无而不屑一顾。信与不信,结果如何?这结果就像这两条山道一样,看不了更远的地方。不知前方的路会如何?也许这不是神灵崇拜的一种隐喻,而是人生的一种诠释。
为了能到大王宫中一游,我当然只有选择向上的那条山道。大王宫有点类似于亭子的构造,屋顶呈攒尖形,丰富的屋脊从屋顶上的葫芦足下分滑而下,然后来一个起翘,像飞天的衣裙般飘逸,像婉转的音乐般悠美。目光定格在这里,耳畔传来虫鸣,此起彼伏,抑扬顿挫,迫不及待地闻声寻去!呵,原来过了这座建筑,还另有天地,茂林前的石构建筑才是大王宫的主要部分。我没能在石刻上寻出建宫的年代来,看石头上的雕刻风格,似乎岁月不浅了。
丛林中夏虫见有生人来,个个都在鼓足劲高歌一曲。也许它们不是为我的到来而歌唱,千百虫鸣交织成的音乐或许是陪伴这孤寂的大王吧!民间神祈是不是和现代明星一样,人前风光无限,而孤独却也总是跟随呢?这就是与凡人不同之处吧,他能安心偏居于村落的一角,能诚意守护着一方生灵!试然,芸芸众生中的功名人物哪个不也是经过孤独的煎炼才能潜心去成就事业,达到一种境界吗?
时光近午了,太阳不知在什么时候已悄然现身,照得村庄白晃晃一片,气温不低,还有些热。身处大王宫却甚是凉爽惬意,是这块宝地风水好,还是……?我想这跟大王宫后山茂盛的林木有关,这不禁又让我想到了村中的那块保护锦山环境的石碑,刻着几百年前叶氏保护环境的往事。
犀溪·老人和小孩
徜徉在条条用鹅卵石铺就的巷道中,不时有孩童或吵闹着奔跑而过,或静静地蹲在转弯的一角,看沙土中的蚯蚓打滚。推开一扇半掩的老门扇,吱呀一声,坐在屋檐下的老妇人抬头望着我。这房子有些年头了吧,我问她。有了,我嫁到这里时,这房子传到我公公手里就已经是第三代了。她答到。我是用普通话跟她对话的,她也是用普通话回答我,虽然说得不怎么准,但还是可以让人听懂。站在老妇人身旁的一个小孩很诧异,咧着掉了门牙的嘴朝老妇人笑,他没料到她居然开口说了普通话。老妇人被小孩一笑,居然也有些不好意思再说下去了,用土话对小孩说:“笑什么,笑什么!”小孩不再笑了,墙外传来一声呼叫,小孩没有兴趣再听老妇人用普通话和我对话,一溜烟没了人影。我正要走时,老人问我:“人客从哪里来?”我回答了她,并告诉她我来看老房子。“老厝不好看,现在都住新厝了,老厝破烂,怎么会好看?”我问她,那你也想住到新厝里吗?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还是这里好,住惯了,不想走。”她说,她有儿子在村对面建了新厝,但是她不愿意去新厝里住。我想,这自然有她的道理。
一个中年汉子蹲在大门前的台阶上,旁边围着两三个孩子。台阶是用青石做的,上面刻画着几根纵横交错的线条。汉子在用小石粒和一个少年在青石板的刻划线上下棋。我看不懂他们这下的是哪一种棋。他们很入神,我就没有去打搅。过了一会儿,有个看来是刚刚穿上新衣衫的小孩跑过来了,挤倒了一个蹲着看棋的小孩,自己占着位置看他们下棋。又一会儿,那位汉子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走了。那个穿新衣衫的小孩要少年教他下棋,少年不肯,和另一个小孩玩了起来。穿新衣衫的小孩嘟着嘴不高兴了,歪着脑袋想了想,跑了。远远地他又跑过来了,手里捧着一辆玩具车,迫不及待地放在地上,手里一按摇控,玩具车便在地上开动起来,吱吱地朝那几个小孩那边开过去。那几个小孩愣了愣,撇下少年围到了穿新衣衫小孩的身旁。
村巷旁的石墙上开着一扇窗,有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探出头来,朝这一群小孩中喊那个手里拿摇控器的小孩,那是他的孙子。小孩没应他。出了巷口,朝村子对面的自家的新房跑去,身后跟着三四个小孩。新房的前面有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他的玩具车在那里跑得快。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bbs.langqiao.net/web/)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