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标题: 陈志华老爷子的精彩演讲(下)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川一泉    时间: 2004-3-26 15:16
标题: 陈志华老爷子的精彩演讲(下)
我们要保护古建筑,首先要普查,要摸清家底,泰顺究竟有多少古建筑。没有普查,家底不清,我们就不知道怎么保护。普查后再确定要保护哪一些,并不是说所有破的、烂的,大家看的又破、又烂、又脏、又黑、又臭的,没法住人的统统要保,不是这个意思。要重点的,有选择的保护。由此可见,要普查了以后才能知道要选择保护什么。选择呢,也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选择要典型化,哪一些类型有代表性。这个类型的标准是什么,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也需要一个讨论班、学习班,经过慎重的讨论后定下来一个保护的对象。然后我们再定保护的措施,做保护的计划。选择的时候,类型要多,要比较完整,完整的村落,以一个完整的村落为单位。中国的村落有中国村落的极大特点,泰顺我没有做过很多工作,这个刘杰同志有资格说话,我没资格,我只能说说公式化的话题。中国的村落在世界上有一个特殊的价值,这个价值我跟外国朋友交换过了,因为外国朋友研究中国村落也很多。我跟他们讨论过,他们差不多的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中国村落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一个是中国村落的结构性,有水口,有天门,有水的布局、山的布局、街道的布局,有一定的结构性。第二个特点,中国村落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它的系统性,相当地发达。所以我希望保护的时候是一个尽可能完整的村落,而不是东一座房子,西一座房子。东一座,西一座,将来搞起旅游业来也很难,保护起来更难。我今天看到泰顺一个路亭,以前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漂亮的路亭,是重檐歇山顶子,明代正德年间的石构路亭,孤零零的在路边。我们理解它的时候,做它保护规划的时候还是要把它作为一个系统的东西,就是我们古代的道路、路亭和路亭相关的一些生活习惯等等,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它。总而言之,越完整越好,包括道路、亭子、树林、碑。昨天在新浦看到一块碑,也是在一座路亭里头,这块碑对了解泰顺的历史很有用。这些东西都把它当作一个完整的东西来理解。那么,另外一种完整是什么完整呢?就是生活的完整,住在房子里面的人的生活面貌是怎样的。他们要生产,要养鸡,要养猪,要下田,要晒谷,要炒茶。他们要生产也要生活,要结婚,要生孩子,要做寿,要死人。这些跟生活相关的都要有一些历史的见证。我跟一些先生的看法不一样,有些先生希望村子里的居民保存古代的生活方式,这个我不赞成,很不公道。有一次在一个会议上辩论起来了,我说你们主张这样,那你们住去。有人说,美国威亷斯堡里面的人都穿着十九世纪的衣服,坐着马车等。我也去参观过,旧金山附近的那些当年中国的华工在那挖金矿的村子,里面有关帝庙,有中国的对联,有中国的匾。现在没有中国人在那了,都是一些美国人在那穿着十九世纪的衣服,赶着马车在路上走……。我说那个不一样,那是在演戏,他们是当演员,不是在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是不行的。所以我并不要求大量的人那样,当然少量的演员是可以的。演员也是一种很好的职业,在中国当前最出风头的是演员嘛!真正要是有那么少数的在那演一演也无所谓。可是真正的生活不应该这样,生活还是要现代化。我们的许多日常用具是应该保留的,比方说,做年糕的推磨,我们很多人都把它扔掉了,将来我们的后代就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要把它展览起来,你尽管到市场上买最好的面粉,那可以,可是你把水磨展览起来嘛,我们的老祖宗就是这样做过的,并且偶尔扮演员在那推一推,让人看看也可以嘛!古代的生活,能展示的尽量把它展示出来,这样游客来参观就显得丰富。另外,要保护村落的环境,不要前面是高楼大厦,高楼大厦的墙底下是老村子。新村子跟老村子中间应该有一个间隔。刚才说到美国的威亷斯堡(威亷斯堡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地的老百姓建新村,距离相当远,我记不清是600米以外还是6公里以外。如果是600米以外,对泰顺来说,太奢侈了,不可能;那么是不是200米,100米行不行,咱们讨价还价,100米行不行。总而言之,要有一定的距离,现在看起来,有些已经没有距离了。
我在山西的时候,他们要搞古建筑保护,一开口就是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大什么,我一听就吓死了!我说你们这么干可不行,什么也干不成。要实实在在,实事求是,能干多少就干多少,不要提口号。我经历了50年建国,我就清清楚楚,我们什么时候提什么大啊、高啊、快啊这种口号的时候,我们就要出毛病。要实事求是,实干,一步一个脚印。
最后,我再谈二个观点。一个是中心论,我们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一点绝对不能动摇,是绝对正确的。我觉得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明史,将来也是如此,没有哪一天说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改为以文物保护为中心,没有那一天,永远没有那一天。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人类全部的文明都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下创造出来的。所以绝对不可以把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我们的文化建设隔离开来。毛主席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提出了中心任务,但是毛主席在提出中心任务的时候,总要说一句话:有了边缘才会有中心,没有了边缘,中心就是光棍。毛主席还讲过:要十个手指头弹钢琴。一个手指头是弹不成钢琴的。所以,并不是说有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东西一概免谈,那就太片面了。整个历史的发展不是这样的,毛主席的教导也不是这样的,有边缘才有中心,没有边缘哪来的中心。文化建设、教育、文物保护就是这个边缘,不是说没有,十个手指头弹钢琴就有一个手指头要“弹”文物保护 。这是一点。另外一点,在邓小平理论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那么文物保护就是两手抓里头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要硬,不能说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文物保护就排不上队,排不上号,免谈。我遇到过许多这样的乡长、县长,这样的县委书记。可是有没有想到,等到你经济发展了,你就成为文化上的穷光蛋了。文化上的穷光蛋比少吃几块肉,比少吃几只鸡还要难受,还要低档次,还要野蛮。我们宁愿做一个少吃几块肉,少吃几只鸡的一个有文化水平的人;不要为了多吃肉,多吃鸡而弄得文化档次很低,接近于野蛮。谢谢大家!

张黎华:下面,欢迎刘杰先生给大家谈一谈有关文物保护方面的问题!

刘杰: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么多的前辈、同志来参加这个研讨会。我从1996年第一次到泰顺至今已有6个年头了,说实在,我是四川人,跟泰顺没有任何的渊源关系;也不是说,泰顺比其他地方要美丽很多,主要是我觉得泰顺有非常伟大的人民,有在座的诸位,有许多热心于文物保护的人们,值得我每年都要来泰顺好几次。我很年轻,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这个很崇高的事业,这也是我非常值得骄傲的。这个事业,需要年轻人,需要前辈,更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当然,由于认识的问题,需要有个前后的过程。希望我们能把祖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不要让我们的子孙只能在图片上认识我们以前的居住环境,那样的话,确实是非常的可怜,悲哀。我记得陈先生(陈志华)的一本书,叫《意大利文化散记》,里面谈到意大利人宁愿牺牲经济发展,也不愿破坏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存。这是足以引起我们深思的。
我们还要花很多的时间来探讨怎样保护、怎样开发和利用。我在这里要说明一个原则,我们要尽量保存老房子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不要以为贴上瓷砖就漂亮。真实的、本色的才是最美的,不要觉得它土,其实它是最美的。温州有一个非常美的地方——楠溪江,但是对古村落的保护规划还是不怎么重视,希望在泰顺不要出现这样的局面。同时,我相信,有泰顺许许多多热心于保护文物的人们投身于这个事业,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张黎华:下面我们欢迎李玉祥先生给大家讲话!

李玉祥:各位好!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来谈泰顺古建筑的保护。在我报《乡土中国·泰顺》这个选题时,三联书店出版社的同事都很奇怪,泰顺在哪,他们都不知道。但是在中国我跑了很多地方,觉得泰顺的古建筑特别好,非常漂亮。
《乡土中国·泰顺》这本书出版发行后,肯定会有大量的游客到泰顺来,就单从能让游客看到书中的一切出发,我们也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宝贵的乡土建筑,不要让读者、游客觉得书里的古建筑在实际情况中改样了,不是同一回事!这种情况,在楠溪江出现过,《乡土中国·楠溪江中游古村落》里的图片是前几年拍的,但现在去,有许多乡土建筑已经看不到了,现状非常糟糕。泰顺可不要重蹈覆辙!谢谢!
张黎华:刚才陈志华教授给我们作了一个非常好的讲座。刘杰先生、李玉祥先生也分别就我县的文物保护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尤其是陈志华教授从历史的高度,从文化的角度以及历史和现实构成的坐标上面,阐释了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就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提出了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文化遗存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体现与载体,并且一旦消失就无法复原。泰顺的廊桥,已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仅属于泰顺,还具有世界意义,如果我们保护不好,让它消失 了,对世界都是一种损失。陈先生刚才也提到了仙居桥,目前已是岌岌可危、破烂不堪,他心里非常难受。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从历史的责任感,一种不愧对祖宗、子孙的责任感来看待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刘杰先生,李玉祥先生跟泰顺是无缘无故的,完全是出于一种对历史文明的热爱而跑到泰顺来,来发掘文化遗存,并对我们寄予了一片深情。五、六年来,他们来来往往无数次来泰顺,而且为我们大声疾呼,为我们进行广大宣传。去年国家《地理》杂志隆重推出关于泰顺廊桥的图片和文章。今年,又出版了《乡土中国——泰顺》一书。那么,我们作为本乡本土的干部更应该珍视文化遗产。今天,有关部门、乡镇分管领导以及文化干部都来了,回去之后,要把当地的文物保护纳入议事日程。
去年,我县成立了古建筑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做了很多工作,并专门出版了《乡土》简报,加强了宣传,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共识。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实质性的工作阶段,摸清家底,确定保护对象,定计划,做规划,多方筹措资金进行保护。我们重视了,在专家的指导下,今后的工作会做得更好些,使我们弥足珍贵的古文化遗产与自然山水相吻合,相谐和;跟我们的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相谐和。希望大家对这个问题要有所思考。
最后,我们再一次用热烈地掌声感谢三位专家给我们作的讲座!
(注:以上根据录像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bbs.langqiao.net/web/)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