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以食为天,但中国传统还是讲“君子远庖厨”。故长期以来,正而八经的罗列怎么烧法、怎么的加调料、怎么个火侯的书,正史上鲜见,稗史杂记也是零零散散的,总归没有底气似的。虽说孔老夫子和孟老夫子是一个例外,一个是说“不得其酱不食”(《论语·乡党》),一个是说“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说明他们对吃是有讲究的。之后,单独说到吃的好像很少见的,到了清代才出了个袁枚,有了本比较象样的《随园食单》。用专业的眼光看是可以的,就是这位60来岁还喜纳妾的才子,天下的美食也是无法有通吃的福分。那食单由现代食客们来评也仅是比普及水平高一点罢了。其实这三百六十行,行行有本经,打心底里谁也不敢小觑吃的,毕竟吃是很费神很有讲究的事,再简单到一日也得三餐,再朴素到馒头加白开水,馒头也会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北大进修,早餐都到三角地边的学三食堂买馒头,这馒头就是泡开水越泡味越好,而我家乡的馒头小而轻,一放入水中就成为白茫茫的一片,成糊了,惨不忍睹。|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bbs.langqiao.net/web/)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