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斩断伸向文物的“黑手”
>
> 历史的变迁,让古老的山城泰顺,像“聚宝盆”一般,把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留在了地上地下。然而,今年5月底6月初,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这里就相继发生了4起文物盗窃案!这给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P>
> 西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说明凡事都要有一个历史过程,此谚亦足说明罗马城历史之久远。古罗马以城墙、驿道、神殿、输水道、凯旋门、角斗场等大型公共建筑闻名,然而,现在的意大利早已是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且以盛产种种“时尚”闻名,那么,在似乎是“横扫一切”的现代化滚滚红
> 在图文并茂的《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中,著名建筑史专家、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娓娓而谈,从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民俗习惯等多方面介绍了意大利近二十座历史文化名城、数百幢古建筑的风雨沧桑,而意大利民众和政府对它们精心保护——甚至是无微不至的呵护——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更使人油然起敬。 </P>
> 在意大利,文物保护已成为一种民族自觉,成为一种风习,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而不仅仅是少数精英的呼吁,政府更是责无旁贷。最使人感动的,是随处可见对各种不知名的遗迹甚至几块残石的保护,“真正使人感到每一代人在文物保护上对祖先和子孙的庄严责任”。意大利人反对对文物的“修复”,认为只能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防止文物的进一步损坏。干预而不修复,是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文物建筑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他们决不允许造假古董,不仅因为它本身毫无价值,还会造成真假莫辨,“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古董也大受损害。所以,对某些地方一方面大量拆除真正的文物,一方面又大量兴建假“文物”,他们大惑不解,甚至愤怒,认为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因此,意大利的文物都保持着很荒凉的废墟状态,不栽花种草,不修路,最多只打扫打扫而已,当然还有一些防止进一步破坏的“干预”工作。但他们坚决反对用“美化”、“园林化”、“整修”,甚至“复原”去干预它们。面对残墙颓壁,更使人发“思古之幽思”,兴起千年兴废的沧桑之慨。 </P>
>道德败坏</P><
>古物也破坏‘</P>
|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bbs.langqiao.net/web/)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