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资源普查保护成果展暨首届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我县季桂芳的木偶头作品、提线木偶荣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天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最高荣誉奖。季桂芳还获得收藏保护奖,本次博览会特别展出了他收藏的明清年代、民国的木偶头及木偶头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件作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外,工艺美术师季天渊的车木造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母与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惠安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及提线木偶分别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天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优秀作品奖和民间工艺表演奖。</P>
>季桂芳是我县唯一一个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从少年时代起,他就热爱木偶艺术,家乡每有木偶戏演出,他看得若痴若迷,领悟其中奥秘,回家后,凭借他的聪明才智,用泥巴塑木偶形象,初露艺术才华。在启蒙教师黄泰生的指导下,走上雕刻木偶的艺术道路,并在乡里少有名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57</FONT>年,他被招进浙江省木偶剧团工作,专门从事木偶的造型设计和雕刻制作。他制作的木偶线条清楚,轮廓分明,表情丰富,具有夸张、概括、简练、逼真等特点,达到很高的造诣。例如,旦角和生角面部,眼睛既能上下开闭,又能左顾右盼,制作难度很大。他制作的木偶面部采取传统的粉彩技术,既避免了油漆的过强亮度,又保持了彩色的美观大方和长久牢固,为传统工艺的继承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省木偶剧团工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3</FONT>年,完成了《春到草原》、《火焰山》、《追鱼》、《水漫金山》等剧目木偶的造型设计和雕刻制作任务。他制作的木偶,因舞台效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P>
>另外,泰顺车木玩具为浙南名产。以车木造型为基础,即用原木在木工车床上车制圆形、圆柱体和半球体等各种基本形状,加以组织、装配而成。造型简练夸张,把木偶、车木、彩绘和装饰技法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动物形象。表演车木玩具制作的是工艺美术师季天渊。她从小随父亲季桂芳(工艺美术大师)学艺,从事设计与制作已<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余年。</P>
>泰顺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东西,如廊桥、如木偶戏。廊桥在漫漫岁月中正渐渐老去,木偶戏也快要失传了。有天,当这些事物已经成为一种过去,我们便将其归为自然规律的结果。这好象很自然。</P>
>其实,我们一直在不断寻求这种古老民间艺术的传承。或者说在极力地挽回即将失去的这些东西。而季桂芳、季天渊这对父女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对老一辈民间艺术家而言,这不仅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更是民间艺术的延续。</P>
>
>
>
>木偶雕刻《林九娘》 作者/季桂芳</P>
>对于这些民间艺术,重要的是如何传承的问题.</P>
>对于这些民间艺术,重要的是如何传承的问题.</P></DIV>
>传承的确是个最重要的问题。然而,我们进一步思考,为何象木偶戏等这般民间艺术得不到很好的传承?是因为,民间艺术一直以来就属于弱势文化,大部分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
>它非常需要政府扶持,而现在政府重视远远不够,而且懂行的领导实在太少。你又如何叫它很好的传承下去呢?</P>
|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bbs.langqiao.net/web/)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