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标题: 守护彩虹般的廊桥——记泰顺县筱村镇雷竹老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大笨钟    时间: 2006-2-10 13:12
标题: 守护彩虹般的廊桥——记泰顺县筱村镇雷竹老人
<TABLE height=149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border=0>

<TR>
<TD align=right width=708 height=24><FONT color=#666666></FONT>2005年11月14日</TD></TR>
<TR>
<TD width=708 bgColor=#336699 height=1></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708 height=38>
< align=center></P>
<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ts.gov.cn/image/newsimage/2005news/11/00015113.jpg" border=0></P>
< align=center>闲暇时,雷竹老人就这样静静守护在廊桥上。</P>
<P>  水牛在耕者的牵引下,从始建于清咸丰七年 (1857年)的文兴桥上缓缓走过。 </P>
<P>  81岁的雷竹老人坐在廊桥边的一块青石板上,头都没抬,忙着自己手中的活。她习惯了水牛、羊群、挑夫甚至鸡鸭过桥时的声响,等这些声响远去之后,她会从现在坐着的位置上起身,拿出扫帚,在桥上巡视一番,清理掉遗渍,再回到青石板上。</P>
<P>  这是一个很平静的日子,阳光从廊桥的一侧照过来,桥下是静静的流水,远远望去,自然风貌搭配出一幅非常精致的山水写意图,老人恬淡的日子就融在这轴画中。</P>
<P>  文兴桥在泰顺县筱村镇坑边村,10年前,雷竹老人从邻近的坳头村随儿子搬迁到这里,一间土坯房就搭建在廊桥的边上,因此,咫尺之间的廊桥就成了老人“家”的一部分。儿子蓝振城在镇上打小工,再加上收养的一个10岁的孙女,一家三代三口的生活,就像桥下的流水,清淡而又安详。</P>
<P>  老人居住到廊桥边以前,文兴桥很杂乱,桥上堆砌着邻桥人家一堆又一堆杂物,甚至还摆放了棺材。桥上筑有佛龛,有人烧香却没人看护,稍有不慎,桥就可能毁于大火。村里为此定了村规挂了牌,提醒人们珍惜廊桥,但遵从者寥寥。老人搬到桥边居住后,没有人把看护廊桥的义务落到她的身上,但是,卧榻之侧的廊桥,从此便成为了她生活、甚至可以说是生命中的一部分。</P>
<P>  老人迁来之初,最先是动员邻桥人家把桥上的杂物搬移出去,诚心所致,村里人也逐渐理解了廊桥保护的意义。此后,廊桥就像是自家的庭院,每天起床,老人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扫帚走到廊桥,掸扫桥上的尘埃与垃圾,铲除佛龛上的残烛与烟灰,每天一遍来回雷打不动,偶尔,老人一天要扫上三两次: “看着脏,就要去扫,习惯了”。老人说,其实,这活儿挺简单,现在,村里人敬重她,很少有人会故意在桥上留下杂物。牲畜过桥,留下粪便之类的总是难免,但村民很多时候都会自觉动手打扫干净,这让老人很欣慰,在她看来,呵护廊桥在村民的眼里,已不单单是某个人的责任,一种共同的护桥意愿,是老人希望看到的结果。</P>
<P>  廊桥现在很出名,文兴桥也不时迎来各地的参观者,老人说,现在的廊桥是付老面孔,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风雨雨,满脸的苍老有着数不清的褶子,但把“脸” 洗洗,桥也会变得精神,别让来看桥的人感到后悔,付出了就值。让桥“好看”起来是老人的护桥理由,横亘于溪涧之上的多少廊桥,是这种理由在支撑着?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文兴桥给出了一个答案。<BR><BR>  (来源:温州日报)</P></TD></TR></TABLE>
作者: 小欧    时间: 2006-2-11 22:00
<>不要了 越乡土越好 泰顺不是世外桃园吗?看看云南吧 真是天堂    越是泰顺就越是世界的  乡亲们悠着点 下次有时间给你们说说</P>
作者: 大笨钟    时间: 2006-2-12 08:37
楼上的说“不要了”我一时还不明白是不要什么呢,如果你对云南等的的文物或者说生态保护佷熟悉的话,我真的迫切需要给大家讲解讲解呢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bbs.langqiao.net/web/)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