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年的林鹗怀着兼济天下之雄心。“西风飘飒鬓毛秋,剑气轩腾决壮游。瓯括雄关临绝顶,东南海国见源头。云生足下群峰涌,日近天心万象收。我把新诗扣琼阙,乖龙痴虎不胜愁。”(《登白云最高峰》)这首诗里就透出一股豪迈之气。遗憾的是20岁就中秀才的他,30年后才取得了贡生的功名。这对于早早就被乡邦誉为有“奇士”、“正士”的奇才来说是莫大的打击。当进阶无望时,林鹗只能寻找后半生的退路。刚好,瑞安籍的好友、时任广西学政的孙铿鸣向他发出邀请,招致麾下充任幕僚。期间正值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事,他多方谋划,保城有功,被孙铿鸣举荐为兰溪训导——一个管教育的小官。原本任上要干一番事业,又因与县令意见相左,只落得个“白头冷宦”结局。年近花甲时,有幸被擢升为直隶州判。但宦海的倾轧令他心灰意冷,最后找了个老病缠身的借口,解甲归田了。</P>
> 这方匾的落款为“钦加奉旨大夫衔实职同知州判现授金华府兰溪县训导林鹗”。推测是林鹗从兰溪回泰后所题,“实职同知州判”又称别驾,官阶为从七品,比训导官阶高半级,这也是他当过的最高官职了。</P>
> 林鹗回泰顺后,以其声望,积极从事地方公益之举。同治三年(1864)首倡南院社仓,并亲自制订《社仓章程》,确保赈济事功。而对乡邦贡献最大的是编纂12卷泰顺《分疆录》。编此书时,林鹗已是73岁高龄的老人。但他不顾年老体迈,足迹遍及全县山山水水,对泰顺地理环境亲历考察10余年。对全县的溪流源头、流经乡村、出口入海等亦一一补记,悉心订正旧志疆界之疏漏和谬误。林鹗82岁时辞世,《分疆录》未及刊行,由其子林用霖续辑完成,并于1879年正式刊印。林鹗也成为温州独家编纂地方志第一人。</P>
>敦厚淳良之品性,决定了林鹗在仕途上不会扶摇直上,而是最终平淡余生!其晚年,足迹遍及全县山山水水,一边记录成文字,多有成就的事情!</P>
>能在人杰地灵的泰顺,充实度过余生,足矣!</P>
|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bbs.langqiao.net/web/)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