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标题:
[浙南闽北考察游记]大赤坑桥:虽无喙形如钩,振翅仍似欲飞雄鹰
[打印本页]
作者:
大笨钟
时间:
2006-6-28 21:10
标题:
[浙南闽北考察游记]大赤坑桥:虽无喙形如钩,振翅仍似欲飞雄鹰
<p>出行一趟要跑那么多地方,如果目的明确,非散漫行走,出发前得做许多准备工作,这节功课是万万省不得的。景宁、庆元、寿宁平时是有去过,政和与屏南是完全生疏并且人也生份的,要去找廊桥就有些困难。临行之前我在网络上下载了几份地图,用朱笔描出行走的路线,标上廊桥的名称,这样的话按图索骥自然就会轻松了。<br/><br/> 从地图上的路程看,东坑前往大均乡要取道景宁县城途经扫口村抵大赤坑。其实我们途经的澄照乡与大均乡仅一山之隔,遗憾从古至今没有“愚公”来开了这座山,更没有哪怕是羊肠小道可绕山腰直接通行,只能绕道县城经扫口等村抵大赤坑。这里插入一个笑谈,当时在网络上下载了景宁地图,用黑白色打印出来,在车上于是就把从大均乡入澄照乡的一条溪流当成了公路,沿途还三番五次下车问那路入口在哪哩,结果当然是问不出所以然来的,要命的是人家也没说清楚那条路究竟存在与否。后来回到单位打开电脑看那彩色的地图才知道那“路”不是路,而是一条溪流。建议朋友们如果靠网上下载的地图出行,还得打印彩色的图纸为好,否则重蹈我覆辙,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br/> <br/> 从景宁县城鹤溪镇前往大均乡,公路沿山脚延伸,路外就是宽阔的大溪,水流平缓,清澈见底,就像少女的眸子一样明亮,溪滩平平坦坦的铺满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鹅卵石。溪流两旁的山坡上,万绿丛中不时有颜色各异的山花点缀其中,就像是春天使者的笑脸。<br/><br/> 就在顾自欣赏路边的美景时,忘了留意路旁的村庄,不经意间又错过了大赤坑桥所在的村庄。折道回来下了车,踏进溪滩,大赤坑桥很突兀地出像在我们的面前。我没有急着靠近她,坐在溪滩的石头上欣赏大赤坑桥的容貌。看着看着,我就觉得那不是一座桥,倒像是一只身形巨大的雄鹰,虽不见那喙形如铁钩,但那憋足了劲头展翅欲飞的样子实在是有点像要腾飞的雄鹰。<br/><br/> 那天有一群中学生在溪滩上野炊,袅袅炊烟弥漫在清新的山林之间,廊桥旁小村庄,屋顶上也炊烟升腾了。这雄鹰好食人间烟火,终究还是没有飞走,固守着这片美丽的山水。<br/><br/> 景宁和庆元等地盛产香菇早有耳闻,但此次从泰顺出发经东坑等地,一直没有看到香菇,在大赤坑村算是第一次亲眼目睹了。香菇种植在景宁等地已有悠久的历史沿传,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奠都金陵,固久旱祈雨而食素,苦无素菜。刘伯温以菇进献,太祖尝之甚喜,旨令每岁置备。刘伯温顾念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山多田少,地瘠民贫,遂奏请太祖以种菇为三县专利。现在,种菇已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行走在景宁乡间,似乎到处都飘溢着香菇的芬芳。<br/><br/> 沿桥头的石阶步入大赤坑桥廊屋,有个菇农正放下担子,竹编的簸箕里装着已采摘过废弃不用的菇筒,一个个拾起叠在廊屋里头,长长的廊屋放眼望去,在走道的两侧已近堆满了。那个菇农看我拿着相机拍照,似乎有些许紧张,以为是记者采访来了。我注意到桥头挂着“禁止烟火”之类的牌子,看来这座桥的保护已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那菇农看到相机之所以紧张,或许是因为自己在廊屋内堆放菇筒的缘故吧。在廊屋内堆放杂物,确实影响廊桥的安全,也影响了廊桥的风貌,可能菇农们更在意与自己生存息息相关的事情,对于廊桥,没有更多保护意识。我记得菇神人们称他吴三公,于是问这位菇农是否也姓吴,他摇摇头,称自己姓徐。将菇筒堆置完毕,他对我笑笑,挑着空担子下了桥头朝村里走去。村庄并不大,大多数房屋都建在一座形似壮实的竹笋的山脚前,房舍前面是一片田畦,将近有一半的田地搭上了菇棚,有几位菇农在棚里截取材木搭棚,看来,新一批菇种又要在不久的将来催生成长了,而廊桥正在日渐老去……<br/><br/> 离开大赤坑桥,沿公路前行没几分钟就到了大均乡政府所在地,已经是午餐时间了,在路旁择定一个鱼庄,点了几样菜后便闲逛了去,没曾想,就一逛居然让我们差点忘了回去吃饭了——村落里面竟然有一条老街,街区的后面仍然保存着一整片古老的民居,沿着路面斑驳的老街踱进去,依稀听到几种民间乐器交织在一起的响声,七拐八弯的就找到了声音的来源处——在一座合院里正表演着畲族民俗呢,看来是旅行社组的团,有一大批人正在观看畲族洞房花烛夜的表演,装扮成新郎模样的还是一位外国的小伙子哩,这位西方国度来的客人,显然对中国畲族婚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扮着新郎和畲族姑娘“入洞房”,看那脸上洋溢出来的兴奋和激动,还真是演得有模有样就像是来真的似的。表演很精彩,但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鱼庄的老板娘是否在翘首以盼嘴里嘀咕着:瞧这些人客哪去了呢?<br/><br/> 招呼了大家原道返回,品尝老板娘亲自下厨烧的鱼去吧,我们点那道菜时,她可是说了大话的:保管你吃了下次还要来!<br/><br/><br/> 附:大均古村落简介<br/><br/> 大均是一个座落在瓯江支流中游的古老村落,古人取“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之义而名之。这里风光秀丽,人文凝结,处处泛着文化古村的光芒。铺设精巧的石板老街、质朴自然的卵石泥墙、旧式门窗的临街铺面、曲折相通的幽深小巷……整个村落格局大抵古貌犹存。村里至今还保存着明嘉靖初年间创建的明德书斋,为褒扬一门三进士而奉旨三门并开的李氏宗祠,建于晚清工艺考究的砖雕门楼等等显示这个古村落“耕读可尚”成风的古老文化遗存。<br/><br/> 据李氏宗谱记载,其族人于唐末五代期间迁入大均,传说此前有徐、郑两姓居之,究竟谁为开基者,尚无据确证,早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也难考证,但明清代,大均乃是方圆百里的文化名村,有进士3名、举人4名、贡生14名。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大均秀才李琮中举,天顺八年中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辗转山西、湖广、福建等地任职,官至左布政司。其长子李璋于弘治15年(公元1502年)中进士,官任山西副御使;次子李钅享 于嘉靖2年(公元1523年)中进士,官任光禄寺少卿。为褒扬这一门三进士,景宁县奉旨在县北建兄弟方伯坊、父子进士坊,大均村建骑街进士坊,李氏宗祠正门并开三门,一大二小,悬“父子方伯”“兄弟进士”匾。可惜,破“四旧”时这匾烧了,牌坊也拆了,仅保留下三门并开的一堵墙和这墙边古老的紫荆树。现在李氏宗祠主体已成了大均乡校教学楼和校舍。<br/><br/> 与一门三进士几乎同一时期和稍后存在的是名噪一方的“明德书斋”(1522~1566),斑驳的老砖门和长了青苔模糊不清的字迹,诉说着当年的繁盛、堂皇和人世沧桑,也成就了大均古村的一个辉煌。创始人李鉴堂为明代贡生,他一生精研书画,六十有五,壮志不减,性情耿直,决不奔走于权门富贵,而以教书育英才为自任。明德书斋鼎盛时有30多位学生,方圆百里,趋而求学,是景宁县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民间书院。<br/><br/> 小贴士:<br/><br/> 吃: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建设县,景宁的山珍野味资源丰富,代表性的特产主要有: <br/><br/> 山珍系列:山野菜、蕨干菜、笋干菜等。 <br/><br/> 食用菌系列:香菇、木耳、牛肝菌、灰树花等。 <br/><br/> 酒系列:山哈酒、畲乡红等。 <br/><br/> 注意事项:畲族人民对狗感情深厚,他们不吃狗肉,因而要善待狗。<br/><br/><br/><a href="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330.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330.jpg" border="0"/></a><br/>大赤坑桥<br/><a href="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428.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428.jpg" border="0"/></a><br/>铮铮汉子般的大赤坑桥<br/><a href="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52.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52.jpg" border="0"/></a><br/>桥与挖笋的老人<br/><a href="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541.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541.jpg" border="0"/></a><br/>桥与种菇人<br/><a href="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66.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66.jpg" border="0"/></a><br/>廊桥边的村庄<br/><a href="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645.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645.jpg" border="0"/></a><br/>大均村头古树<br/><a href="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720.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720.jpg" border="0"/></a><br/>大均村的老街<br/><a href="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751.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751.jpg" border="0"/></a><br/>大均村畲族工艺品店<br/><a href="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837.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images.blogcn.com/2006/6/13/12/tsxyq,20060613224837.jpg" border="0"/></a><br/>大均村里的畲族婚俗演绎</p><p>(薛一泉 图文)</p>
作者:
鳌城浪子
时间:
2006-6-28 22:06
漂亮
作者:
涩鸟
时间:
2006-6-29 15:57
原来是一泉写的,我还以为大笨钟一个人又跑去腐败去了
作者:
三川一泉
时间:
2006-6-29 17:22
呵呵,大笨不能再腐败了,浙南土地上到处都有他腐败的影子了,影响极不好,事关重大,所以他现在尽可能躲回泰顺了
作者:
橘井泉香
时间:
2006-6-29 17:58
写得美,照得美。馋嘴,馋眼,也馋腿。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bbs.langqiao.net/web/)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