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2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蓝德光:蓝翔企业掌门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7 00:27: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人 于 2009-8-16 13:31 编辑

杭州市总商会
发布时间(2009-7-20)


   他姓蓝,是泰顺畲族的后裔。
   斯文休闲的蓝德光很有几分儒雅的气质,眼神很有亲和力。来自温州,199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专业的的蓝德光很年轻,他是余杭区的政协常委,还兼着余杭温台商会的常务副会长。
   蓝翔企业——浙江蓝翔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他的创业平台和飞翔的基地。

   阅历是人生的财富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如果有人说拥有浙江大学毕业证书不算什么的话,那个人可能有点自大。但对蓝德光而言,学历固然给了他一个现代文明人的某些资本,可随后的工作经历更让他懂得了什么才是人生最有价值的财富。
   1992年,蓝德光放弃了毕业时国家给分配的很安逸清闲而且有相当社会地位的稳定工作。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抱着历练的目的到温州的一家轴承厂工作了。那是一家生产轴承的集体性质的小厂。
    工作不久,他所在的厂子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笔足以影响企业生存的大业务因为工程师的技术失误而被美国商家退单了。以当时他们企业的规模水平还是不可能直接拿到这样的业务的,那是从黄岩总厂接来的。
   老厂长在到处奔波无果的情况下,一言不发地很突然地给总厂厂长跪下了。这一跪感动了比他年轻的厂长,也激励了包括蓝德光在内的所有员工。那一幕在蓝德光心目中的分量至今都是沉甸甸的。读书的时候他也曾经被德国总理因为法西斯带给全世界的灾难而下跪的故事所感动过。不过老厂长的一跪更为真切和让他铭心刻骨。
    大丈夫就是要有点能屈能伸的精神的。这是他当时很直观的感受。
    所以随后跟着老厂长一起走南闯北地跑销售的那份艰辛他坦然的承受了。其中既有对身边的长者的尊重也有对自己意志品格的历练。
    年轻的大学生很快被老厂长委以重任。
    他开始独立去上海公关,那是个今天看来依旧很大很大的客户。
    没有人理睬,被人冷落,大上海和大企业面前的自卑……,他好几次都准备回温州了。可是老厂长的下跪和他的关于要对所有人以诚相待的教诲让他坚持了下来。
    一连很多天。
    那家企业的人上班,他也上班。他们工作,他就服务。扫地抹桌,端茶递水,殷勤问候,礼貌推销……。
    每天,销售科的人下班了,他就疲惫孤独地回到旅馆。……
    于是他有了一辈子第一笔独立拿到的项目业务,更享受到了老厂长嘉许的目光中的那份温暖。
    几年后,蓝德光成了同行业中全国闻名的销售大王。

    人和人是有点不一样的

    蓝德光很欣赏海尔集团领军人物张瑞敏的看法:
    一个经历过事情的人,一个真正做过事情的人和一个没有做过什么事情的人是多么地不一样啊!
    蓝德光开始了自己独立做事。
    他与原来的企业约定,一年之内决不利用他在当销售副总期间的一切关系,决不接触任何一个原企业的销售客户……。一年里他真正做到了。
    要知道,那是他艰难的创业之初。要知道那是国家和有关部门尚未规范商业机密和竞争的年代。
    为了一句承诺,为了一生的信誉,为了一个飞翔的计划。蓝德光舍弃了优厚的待遇之后干净沉稳地走出了漂亮的一步。
    至今,他的人品还在老厂里被人念叨。
    说起这些的时候他很满足和自信地笑着。
    响亮的企业口号的提出,需要创业者的智慧和人格的魅力来合成的。蓝德光就在创业之初提出了“以人品制造精品”的企业口号并躬行至今。
    他的宽大气派豪华现代的办公室里,高挂着“以诚为本”。
    他说,做企业的领导者,他有自己的偶像。比如世界首富盖茨,比如松下幸之助,比如海尔集团的张瑞敏,现在又开始有点欣赏阿里巴巴的马云了。
    笔者去采访他的时候,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谁认识马云》的书。他说马云的关于对手的一些看法让他觉得很有意思。很显然书他已经认真地读过了。他说这书是他逛新华书店的时候随意翻阅后买下的。
    一个不断壮大的企业的决策者是需要更多的知识和理论的营养的。
    他的办公室的书架上有企业管理的书籍是很自然的事情,比如日文版的松下幸之助的企业管理著作。但更多的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十三经注疏》这样的大部头可能是很多中文系的毕业生都未能捧读过的,而他却会忙里偷闲地研读。就这一分心气,也可能说明他和一般企业家是确实有点不一样的。
    对于江南一带人们熟知的家有黄金万两一日只吃三顿,家有房屋千间夜晚只需一床的俗语,他的理解也很独特。在他看来,目前社会上很多人觉得企业家或者老板很光鲜,其实这个社会最累的恰恰是他们。当金钱在正常情况下已经足够花的时候,赚钱肯定不是终极目的了,于是企业人就面临着分流。有的人开始贪图享受,有的人开始思考人生,也有的不知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了。有些企业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高原反应”。
    他说希绪弗斯的神话真的很有哲学意义,而我们中国有人把这种现象叫着斜坡滚球理论,不进则退啊!
    所以,他觉得传统文化帮了他的大忙。他的困惑因而比别人少一些。

  “和谐”二字如此打造

    他把传统文化的和谐理论运用到了他的企业管理中,他觉得收获颇丰。
    在笔者半天的采访过程中,他接的每一个电话都十分和气。包括其中一个涉及产品竞争的价格问题虽然言辞坚决但语气依旧温和。他说,不搞恶意竞争是必须做到的,决不能做那些赌气的买卖。即使是同行对手也没有必要得罪。
    走进蓝翔企业,你会看到厂房的白墙上有这样的关于“三心二意”的标语:
    责任心、宽容心、感恩心;创新意,持久意。
    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的独创,但是至少是他的理念是可以肯定的。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蓝德光特别重视他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笔者有限的阅历中感觉在制造业里如此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更显得可贵。
    他经常自己给员工开设讲座。讲得最多的是如何为人而不是技术和管理。他给他的员工们讲当前社会人们的普遍心态,讲子女和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还讲现代人感恩方式的变化等等。他特别强调感恩。当然他也深知言传和身教的关系问题。所以在他的企业里他首先倡导并实行了很多的特别的福利制度,他告诉员工们,这也是他个人和企业感恩大家的一部分。
出巨资给员工培训时,他告诉他们说“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
    鼓励职工求学成才,他发红包给他们,甚至所有的员工子女考上大学也一视同仁地发给1666元。职工生儿育女,他发“开花结果”奖。有意思的是他还“重女轻男”,女孩的红包要比男孩的大。企业员工和周边村民家里有什么特殊困难的,他一律会从自己口袋里拿出钱来资助他们。他说只要是子女读书方面的困难,不要怕难为情,告诉他就是了。
    他认为回报社会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企业连自己的员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报,又怎么谈得上对大社会的回报。这话很有点当年没有小家哪来大家的意境。
    这几年来厂里的大学生多了,外省外地的多了。他对员工的住宿条件的改善,业余生活文体活动的设备投入,以及员工外出考察旅游等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按他的说法是“我们厂活动室的音响设备都是专业级的”。
    平时蓝德光思考比较多的,是一个关于一堵墙是众人推还是众人砌的问题。
    一个现象让蓝德光很欣慰。这些年来他企业里的技术人员和骨干没有跳槽的,企业内部的员工之间和周遍企业以及当地居民也从来没有过冲突。
    蓝德光很喜欢交朋友,按他自己的说法,几乎是三教九流都有。当然他更多的是和那些做过一些事情的人交朋友,无论他们是不是成功的。在他看来别人的经历也可以成为自己个人的财富。来余杭创业的这些年里他已经把自己看成了余杭人。他说他很欣赏政府提出的“外地人加本地人才是余杭人”的理念。
    蓝德光在商会可能更多的是直接为温州人谋事,但也是间接为余杭的发展作贡献。他现身说法,吸引了三家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其中路赛机械已经是利税大户。
    蓝德光在政协很自然地为余杭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开车出行他注意道路标识的设置有问题,就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他说这个关系到余杭的形象和发展。
    联络企业家,和政府部门沟通,参加各类联谊会,他忙得不亦乐乎。他说我吃住在余杭,发展在余杭,我已经是余杭人了。
    他在南京有了新的产业基地,他说总部还是设在余杭的。
    他筹建余杭区的知识分子联谊会,他说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余杭所需要的。
    ……
    蓝翔企业,是蓝德光的创业平台和飞翔的基地。而他关注、求索的,已远远超越了他的蓝翔企业!(陈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