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首页
Portal
贷款
廊桥寻梦
乡土中国
媒体聚焦
导读
Guide
驴游攻略
廊友家园
Space
论坛
BBS
插件
Plugin
应用
Manyou
登录
立即注册
腾讯QQ
微博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键登录: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关注微信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淘帖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退出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
论坛
›
◎◎◎浙江廊桥◎◎◎
›
【泰顺廊桥】
›
【中国·泰顺廊桥文化旅游节】
›
从藏在深山到跃居“世遗”
返回列表
查看:
3562
|
回复:
0
[2009年第一届]
从藏在深山到跃居“世遗”
[复制链接]
天文绿蛇
天文绿蛇
当前离线
积分
2531
IP卡
狗仔卡
电梯直达
1
#
发表于 2009-11-8 19:55:42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从藏在深山到跃居“世遗”
2009年11月08日 09:20 温州日报
=====================
北涧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建于清代。桥与周边民居建筑连接,反映了桥与街巷的原始关系。其高度、造型、结构为江南第一例,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各级名录项目申报文本 季海波 摄
▲溪东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建于明至清。桥与临水上、下殿的组合反映了桥与宗教、民俗的文化关联。
▲三条桥位于垟溪乡和洲岭乡交界溪上,建于清代。是泰顺历史最悠久的木拱桥。
▲仙居桥位于仙稔乡仙居村水尾,建于清代。泰顺现存廊桥中跨径最大的木拱桥。
以“中国最佳生态、世界最美廊桥”为主题的2009•中国泰顺廊桥文化旅游节于昨日启幕。这是有史以来浙南地区举办规模最大的一次廊桥文化盛宴。
此前的10月15日,省文化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浙江非遗项目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相关情况,我市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世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作者薛一泉曾先后供职泰顺县和省、市文化遗产保护部门,2003年,在泰顺进行廊桥调查时发现了该项目,之后又参与了有关申报和保护工作。本版特邀其撰文,为读者呈现这个项目在七年时间里所历经的令人欣慰的转折和发展。
薛一泉/文周咸俊/摄
2003年,泰顺县发现当年79岁的造桥工匠董直机,他是当时浙江省内唯一掌握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的建桥师傅。
2004年,泰顺县岭北乡村尾村动工重建同乐桥,董直机师傅在这次建桥中收徒授艺,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5个徒弟。
2005年,泰顺县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外50多位古建筑专家对刚竣工的同乐桥进行考察。
2006年,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县级非遗名录。
2007年,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先后列入市级和省级非遗名录。
2008年,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2009年,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浙闽两省联合申报,申报地区包括:温州市泰顺县;丽水市庆元县;宁德市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团体的代表主要是泰顺县的董直机先生、屏南县的黄春才先生、寿宁县的郑多金先生。
9月30日夜半时分,我接到朋友泰顺非遗中心主任季海波打来的电话,他激动地告诉我: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顺利列入世遗“急需保护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将名单上传到官方网站上!那晚,对于众多泰顺廊桥的“铁杆粉丝”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很多人都在用手机发送短信,传递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寻访发现,当年建桥师傅仍健在
10多年前,好莱坞大片《廊桥遗梦》热映的时候,隐逸于浙南泰顺的廊桥也随之声名鹊起。也就是从那时起,经过泰顺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保护和宣传工作的开展,当地众多年代久远的廊桥,在不断提升保护等级的同时,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怀着各种情怀踏上廊桥寻梦之旅的人也越来越多。
当时,我在泰顺县文博馆供职。在以往的乡土文化调查中,从未发现近年新建造的廊桥。泰顺还有会造廊桥的师傅吗?带着疑问,2003年仲夏的一天,我到岭北乡调查泰福廊桥时,在栋梁上发现“绳墨董直机”几个大字的记载。绳墨,在传统廊桥建造中,是主事的廊桥主工匠的别称。据记载,泰福廊桥建于民国时期。我推算,当年建桥的如果是个年轻师傅,今天也许仍然健在。
根据这个线索,我开始四处寻访廊桥师傅董直机。一个多月一晃而过,我仍一无所获。一天,听说岭北乡村尾村有董姓善木工之人。次日一早,我就往那里赶。在村民的带领下,我见到了时年79岁的董直机老人。老人精神矍铄,浓眉之下双眼炯炯有神。听说我是依据泰福廊桥上的5个墨字找来的,老人显得有些激动:“我只做过桥面上的廊桥,没做过桥身。”老人缓缓叙述了自己少年时就迷恋廊桥的经历,并表示造一座廊桥是心中的一个梦想。25岁时,终于有机会参与设计建造他人生的第一座桥——泰福桥,并将自己的名字深深刻在桥梁上。然而,这只是个石拱木平廊桥,他负责的只是廊屋的设计和建造,“现在我都要80岁了,这辈子,什么时候能亲手建一座廊桥就好了!”老人向我感叹。
当时,董直机是浙江省内发现的唯一能够运用传统技艺建造木拱桥的老工匠,这一重大发现当时引起了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建桥传艺,掌握技艺者增至7人
在发现掌握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工匠之后,泰顺县文化部门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和制定抢救性保护方案。考虑到董直机师傅年龄偏大、建桥手艺后继无人等情况,县文化部门决定通过建造新廊桥的方式,鼓励董师傅收徒授艺,把这门宝贵的濒临失传的手艺传承下去。
那几年,泰顺旅游在不断升温。2003年9月,岭北乡天关山古道被旅游专家评定为旅游景点五级单体。出于给旅游增添新亮点和民间独特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岭北乡村尾村决定筹资建造一座编梁木拱廊桥,由董直机师傅担任“绳墨”。2004年9月,在泰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岭北乡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协助下,由岭北乡村尾村的村委会主任潘长松和赖保柱等人担任首事的村尾村同乐桥动工兴建,并于2005年12月正式落成。
通过建桥,董直机收了5名徒弟,把建桥手艺传给了他们。此外,泰顺年轻木匠曾家快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掌握了木拱桥的营造技艺。泰顺掌握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的工匠由原来的1人增至7人。这个本已处于濒危边缘的非遗项目,通过建桥、艺人收徒授艺,保护和传承状况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
拓展空间,保护等级连升四级
传统乡土社会的变革、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交通方式的改变,使廊桥的许多功能,特别是交通功能急剧弱化,这也是建桥手艺濒临失传的根本原因。虽然培养了多名建桥艺人,但他们会不会也像董直机师傅那样长期空怀手艺而没有造桥机会呢?如何拓展这门手艺的生存空间,成为推进保护和传承工作的瓶颈问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几年,泰顺不少地方新建廊桥,给艺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除了岭北同乐桥,泗溪镇南溪村、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雅阳镇埠下村都先后建造了廊桥。此外,泰顺有关部门还加强与县外相关旅游景区的联系,先后介绍董直机、曾家快等人到温州和衢州等地的旅游景区承接建桥工程。由此,我们欣喜地看到,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已得到有效的活态传承,泰顺廊桥文化也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在做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名录项目,成为泰顺非遗保护部门的又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相继列入了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遗名录,而今又顺利列入世遗急需保护名录,该项目传承人董直机列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最初公布为县级名录项目到列入世遗急需保护名录,短短4年时间,可谓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能如此快速地提升保护等级,在我省非遗项目申报中极为罕见。
在积极申报名录项目之外,泰顺县文化部门对木拱桥营造技艺等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实施政府补贴制度。并结合省文化厅在全省开展的“八个一”为内容的“服务传承人月”活动,组织开展走访慰问传承人、发放政府津贴、召开传承人座谈会、为传承人进行健康体检等活动。这些工作的开展,说明非遗保护“以人为本”,尊重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多方位地为他们提供服务的理念已在泰顺初步形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了明天,持续廊桥美丽梦想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166项非遗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以总数26项名列第一。据相关人士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他国家很难超越我国创造的纪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申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不会单纯追求数量多少。”如同世界文化遗产一样,项目加入名录只是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保护还必须仰仗于项目所在地的国家和地区。
省厅文化厅在10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后,次日又召集此次列入世遗名录项目保护责任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了世遗项目保护工作会议。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我打电话给参加会议后回到泰顺的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潘小平局长了解有关情况。潘局长表示,他们即将在县里筹备召开新闻发布会,把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告诉泰顺父老乡亲,告诉更多的关注泰顺廊桥保护的人们。接下来,他们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遗保护的公约,做好相关后续保护工作,比如建立健全保护机构,争取加大经费投入,提请县委、县政府出台《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工作实施意见》等。
季海波也表示,接下来,泰顺非遗中心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充实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影像资料,为档案资料的电子化保存和动态展示奠定基础;继续帮助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收徒授艺,并通过建桥的方式开展传习活动,使该项目传承人呈梯队扩展。潘小平局长、季海波主任还特别强调,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扩大泰顺廊桥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为加大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们希望,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项目在完成其令人称赞的保护等级的提升后,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在喜悦和憧憬中,我登录了中国廊桥网论坛,在众多网友的跟帖讨论中有一个网友这样写道:“今天,中国的木拱桥实现了一个梦;明天,我们不能让她遗失了这个梦。”
我想,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现存的古代木拱廊桥主要分布在浙西南的泰顺及福建的寿宁、屏南等为主的山区县市,泰顺木拱廊桥因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样,历史悠久而独树一帜,闻名中外。
历史沿革: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国的编梁式木拱廊桥源于宋代,是在宋室南渡工匠入山后才出现的。随着研究深入,目前有专家认为,泰顺木拱廊桥并非由北方传入,是本地先民的创造,有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而在北方却没有发现如此完备的发展体系。起因是,泰顺山区由于经常发生山洪,结构简单的桥梁容易被水冲垮,长期的造桥经验积累有可能促使本地工匠发明虹桥结构。另外,泰顺木拱廊桥也并非是汴水虹桥的简单再现。早在虹桥出现汴水上时,泰顺木拱廊桥可能已经诞生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
工艺特点:
木拱桥的传统设计与建造综合运用了木材、传统建筑工具和工艺以及横梁搭建、榫眼和榫接头等核心技术,并由经验丰富的木工师傅根据传统结构力学知识在各种不同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泰顺木拱廊桥大致可分为编梁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木平廊桥等几类,其中编梁木拱廊桥最具文物价值。它的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由于桥是受压的,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就会越压越紧。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叠压穿插,搭接而成,而上梁是造桥关键。
上图为永庆桥(图片没有显示在新闻网页中——小蛇注)
代表性传承人
董直机
1936年,董直机13岁时便与廊桥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年他到毗邻的福建寿宁县杨梅洲村亲戚家中做客,当地正在建造一座编梁木拱廊桥。董直机给建桥工匠当帮手,把造桥工序都熟记在心,并开始萌生要建造一座廊桥的愿望。
17岁那年,董直机拜师学做木匠。1948年,董直机25岁时,为邻村建了一座廊桥。但由于当时经费有限,他还是留下了诸多遗憾。直到2004年9月,董直机已80岁,机会才再次降临。经过多年的筹备和计划,由他担任绳墨的一座运用传统工艺新修建的编梁木拱廊桥——同乐廊桥正式动工兴建。同年12月24日,举行了隆重的上梁仪式,次年12月竣工并举行圆桥仪式。
薛一泉 摄
曾家快
出身于木匠世家的曾家快学习造桥手艺可谓“独辟蹊径”,没有传统的师承轨迹可寻。他18岁开始继承父业学习木匠手艺,几年来对泰顺廊桥进行了上百次实地调查考察,一座座精美的木拱廊桥模型从他的手中脱颖而出。2003年曾家快30岁,12月6日由他主墨的一座新的编梁木拱廊桥在南溪村正式开始架设。落成后的新廊桥跨径5.9米,宽3.2米,桥长10米。在泰顺现有的廊桥中,这座无名廊桥可谓是一座“袖珍型”的小廊桥。
2006年,曾家快还参加了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状元360之超级“斧头王”》比赛,一路过关斩将战胜所有对手,成了名副其实的“斧头王”。同年6月,曾家快受邀到衢州一个叫黄土岭的小山村建造廊桥,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泰顺县第一位外出建造廊桥的人。
2009年,曾家快又分别在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雅阳镇埠下村新建了两座廊桥。
泰顺现今掌握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师傅原来只有董直机和曾家快。董直机在同乐桥建造过程中,曾收徒5人传授技艺。他们是:岭北乡半岭村的梅福元、范念兴;岭北乡板场村的赖永斌;岭北乡村尾村的董传武;瑞安市仙降镇的金秀华。目前掌握建桥技艺的人已增至7人。
薛一泉 摄
新闻链接:
http://rb.66wz.com/system/2009/11/08/101500159.s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0
转播
分享
淘帖
0
支持,顶一下
0
反对,踩一下
0
微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