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
冬,唐寰澄先生在北京的故宫看到首次公开对外展出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经过仔细的研究,他认定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大跨度木拱桥。中国建筑教育开拓者之一的梁思成先生,将唐寰澄的文章推荐发表在1954年的第24期《新观察》杂志。
1959年
罗英先生编著《中国桥梁史料》,由中国科学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书中提到“现存的古式桥梁中,木拱桥为数也不多。在闽、浙一带,有多边形木撑架(五边形和七边形)叠置并列,与拱形很相近,因此也不妨认为属于木拱桥一类”。书中对福建的屏南千乘桥,宁德新建桥(现蕉城区岭尾桥,己毁),浙江泰顺薛宅桥,庆元竹口桥做了介绍,还提到屏南金造桥、忠洋桥等。
1979年
桥梁史话编写组编写的《桥梁史话》,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书中有一节《汴河虹梁》介绍了汴水虹桥,书前的扉页中有浙江泰顺溪东桥照片。
1980年
10月,茅以升先生主编《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在杭州举行第三次审稿时为辩证木构八字撑桥,唐寰澄先生曾组织编撰人员到实地考察木拱桥。
1981年
5月4日,温州地区文物普查小组在泰顺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1982年
11月,泰顺县文博馆到三条桥进行调查,发现一片宋代瓦片,瓦上刻写“丁巳绍兴七年……”。而后引起对三条桥始建时间的争议。
12月30日公布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泗溪上下桥、三条桥等列入保护对象。
1984年
9月20日,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梅福根及省考古研究所、温州市文物处专家等专程前往泗溪考察木廊桥,并建议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
1月,泰顺文博馆编印《泰顺文物》期刊,以有利于泰顺文物古迹的研究和和保护,出版了5期。
本年,施明达在对国内发行的《地名丛刊》第三期封二整版发表泰顺桥的剪影。
1986年
7月4日,夏碎香所撰论文《泰顺古桥初探》编入《浙江省考古学会、博物馆学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选集》,泰顺木拱廊桥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
10月,茅以升先生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书中第三章拱桥的竹木拱桥中列“木拱桥”一节,简介了福建的千乘桥、龙井桥、溪坪桥、公心桥、及浙江的梅崇桥、薛宅桥、仙居桥、溪东桥、北涧桥、怀仁桥等。有的还配以照片。书中还将张新祐、李正满等列为造桥名家。
1987年
1月2日,省文物局拨款维修泗溪上桥和下桥。
3月,唐寰澄先生编著的《中国古桥》,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将木拱桥称之为“叠梁拱桥”。
5月25日,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古建专家杨道明教授来泰考察泗溪上桥和下桥,并为下桥题词“古建文物,民族精粹”。
1988年
11月18日,省文物局副局长金春生来泰顺考察古桥和古民居。
1989年
8月4日,《中国文物报》登载夏碎香撰写的《独具一格的木拱廊桥》。
12月12日,泗溪上桥和下桥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省泰顺县北涧桥、溪东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
10月20日,省文物局拨款维修泗溪上、下桥。
1991年
福建省屏南万安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月9日,县政府发文公布一、二、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1994年
原华侨大学(现北京大学)教授方拥到闽浙调查木拱廊桥,而后1995年5月在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建筑学报》上发表《虹桥考》一文。
8月22日,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建筑研究室主任方拥教授一行2人来泰顺考察古桥梁。
1995年
方拥在《建筑学报》发表论文《虹桥考》。
省文物局拨款维修泗溪上桥西桥头的临水殿。
1996年
7月下旬,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带研究生刘杰、文一峰到泰顺考察乡土建筑。随即,刘杰带领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魏闽、王志勇、莫自远……等30余名三年级学生到泰顺测绘古桥梁、古民居,为期一月。
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第 3 版刊登萧云集撰写的《浙南廊桥有遗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泰顺廊桥。此文随后在全国性刊物《人民画报》上刊登。
1997年
浙江省庆元兰溪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
夏,上海交通大学刘杰老师带领交通大学建筑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全厚志、田静海赴泰顺考察乡土建筑。
福建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郑国珍等一行到寿宁县考察木拱廊桥,要求文化文物部门加
强对木拱廊桥的挖掘、研究与保护
同年,庆元如龙桥落架大修。
1999年
11月,经县政协组织,县建设局、文化局、规划局、旅游局、文博馆等部门联合调查县内12个乡镇的古民居和历史文物,发现大量保护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