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112|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顺古寨——金钗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12 11:0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详细请点击:http://www.langqiao.net/shownews.asp?newsid=805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2 11:07:1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利国利民在2003-11-12 10:44:59的发言:
牛头寨是上交阳曾氏二世祖奎象所建,是当年用作防范强盗土匪的避难所,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据我所知,另外还有三处山寨,系奎象兄弟所建。现牛头寨范围内的山地系曾氏所有。
3#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2 11:08:1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笨钟在2003-11-12 11:03:29的发言:
哇,仁兄对牛头寨了解很多阿,牛头寨及其他山寨情况可否详细告知或者电话联系?13305872442
4#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2 11:09:07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利国利民在2003-11-12 11:03:33的发言:
下次去我当你们向导。那地方我可熟悉了。
5#
发表于 2003-11-12 14:25:54 | 只看该作者
你是钟小波吧!请告诉我号码。
6#
发表于 2003-11-12 16:38:17 | 只看该作者
各位老兄

听利国利民说
不只此一个寨
其他还有三个哩
这么一来
曾氏不仅建了土楼这种防御性很强的建筑
而且还建了四个ZHAI
这说明什么
肯定跟当时泰顺时况有关系的
我翻了一下县志
里边有咸丰年间社会动荡的记载

我很激动
交阳曾氏居然还有此等好"东西"是个不小的发现
一定要继续挖下去
很有价值
7#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2 17:59:26 | 只看该作者
是啊,看来民间文化一定要走回民间才能挖掘得透、深、真,利国利民兄主动要求做我们的导游,看来我们下次又可以到交阳周围好好研究了。

建这么多防御性的建筑肯定是和历史有关的,也许曾氏族谱里会有详细记载。以后谈到交阳土楼也不会孤立地去讲了
8#
发表于 2003-11-12 21:47:51 | 只看该作者
那天金钗寨回来我就一直想查这个资料,可惜我的县志被朋友带到杭州去
谢谢一泉兄!泰顺乡土与民俗文化还有待进一步深挖研究
泰顺的乡土与民俗文化还大有文章可做
9#
发表于 2003-11-13 08:07:47 | 只看该作者
让我查查家谱,再与你联系。号码13958997998。下次我陪你到交阳走走。
10#
发表于 2003-11-13 08:15:48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我与一泉弟交流一下,还是很有收获的。有空你也来聚聚。
11#
发表于 2003-11-13 14:19:21 | 只看该作者
好的;下次来你那的时候让一泉兄给我电话
12#
发表于 2003-11-13 14:49:51 | 只看该作者
每个古村落都有它的文化特性
交阳曾氏是个防御思想特别浓的家族
村中有水城厝和土楼
村外有ZHAI
我想我们的挖掘工作要从平面转向纵深了
这段时间陪央视(今天有新任务所以没去)拍摄
收获不小
他们对于泰顺乡土文化的挖掘方法和敬业精神值得学习
我觉得近段时间廊桥网比较有活力
大笨钟他们组织了几次“行走”我觉得是很好的方式
不仅有意义
而且对于廊桥网的吸引力也大有裨益

或许大家一般只知道交阳的土楼防御性很强
其实曾氏最早的居住建筑——水城厝也同样有这样的性质
肇作于嘉庆年间迁入交阳后,“兴居建正室为宗庙正寝,四时享祀,后遂为祠庙之宇”。随着人口的增多,曾氏族人开始在家庙周边扩建夹室及水城厝,“一以子孙居住,一以护祠风水”,“规模宏大,诚足巩固之美观”。水城厝原有建筑三十多间,家庙的左右两边原本有民居建筑,为曾氏迁入泰顺交阳时所建,是曾氏的祖屋。家庙左边的居室已倒塌,左方民居建筑还完好存留,这几座民居建筑较矮小,内部空间也比村内其他民居要小。在家庙与水城厝等建筑的外围建有高墙,大门一关,里外便隔绝开来,充分体现了曾氏的集体防御思想。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13 14:52:11编辑过]

13#
发表于 2003-11-13 19:59:21 | 只看该作者
啊,真好呀
我什么时候也能去看看呢
我只有在电视里知道有什么寨的
没有想到泰顺也有几处,和罗阳这么近
有机会当然要去了
14#
发表于 2003-11-14 10:27:45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15#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4 10:35:1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很遗憾,就像利民兄没有到过三条桥一样,交阳离罗阳这么近,每回经过可我都没有进去看看!下次一定好好地去走走看看!
16#
发表于 2003-11-17 10:40:23 | 只看该作者
文利兄
这个星期拿到谱
查到相关资料了吗
17#
发表于 2003-11-17 10:52:32 | 只看该作者

为何称为金钗柴,据交阳老人说当时


不好称寨,寨就意称王,所以二世祖奎象起名金钗柴,在闽南语中柴与寨的音是很相像的。此寨地形极象牛,所以自己称牛头寨。
18#
发表于 2003-11-17 11:00:22 | 只看该作者
谱已拿来,我正在查牛头寨情况。
据说老谱在文化大革命时已被烧,
老谱有记关于牛头寨情况。
可惜!
19#
发表于 2003-11-17 11:05:30 | 只看该作者
一泉兄,下次我们一起去好吗?
20#
发表于 2003-11-17 11:12:54 | 只看该作者

你定个时间吧

关于其他三个柴有查到线索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