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386|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桥啊桥——谨以此文送给每一廊桥网上的朋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5-10 17:3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一<p></p></P>
<  align=cente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坐我面前的这位是周齐才老人,年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0</FONT>岁,但额头却还是很亮。他说:“我说记者同志,我还真没什<p></p></P>
< >么好说的类。”他接着说:“诺,你看,人们还是很热心的。”一对年轻的男女往柜台边上的一个募捐箱放进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元钱。这位古稀老人满意的用脚板有节奏的踩着地。<p></p></P>
<P >报社派我到泰顺的时候还是三月,那时正是阳春时节,由于地势的缘故,泰顺峰面雨较多,但不像杭州的梅雨时节到处一片阴霾,而是显得更加生机。我住在泰顺人民自豪的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承天氡泉宾馆,抽出时间特地看了看泰顺的一些资料。此次到泰顺的任务是对这个国家贫困县做一些调查,一是为响应省里要求省级报刊为地方做一些报道的号召,二是目前浙江省申报世界遗产保护中有泰顺廊桥这一项,为了更好的挖掘浙江的古文化和古文明,三是我们报社希望通过写一些报道有助于泰顺经济的发展。<p></p></P>
<P >我去的第一站便是乌岩岭,而没有去泰顺先县政府所在地罗阳镇。兄弟报纸虽有过多次报道过乌岩岭一带,但我希望能更深入的挖掘出一些新的素材。乌岩岭附近有温州的五大王牌景点之一之称的承天氡泉,但遗憾的是由于某些原因它的承包权交给了外县人。我在承天氡泉宾馆住了三天,对那里的自然风光做了一些描述,还搜集了一些有关承天氡泉的传说和那里一个千年古刹的故事并发回了报社。编辑给我来电说:承天氡泉太现代了,商业味太浓了点,最好找一些更古色古香的内容。<p></p></P>
<P >之后我问了在那里工地干活的本地农民,他们用生硬的普通话告诉我:去金家洋看看吧,不远,那个地方好,风景不错。感情他们当我是游客。我谢过之后拦上了一辆三轮车几十分钟时间便到了一个很小的村庄——金家洋。<p></p></P>
<P  align=center>二<p></p></P>
<P >金家洋是个很小的村庄,我下车后站在公路上就很清楚的看清了它的全貌,公路下面是一小片的房子,多是一些土坯房,中间不整齐的夹杂着几座砖瓦房,小小的村子上面不匀称的交错着一些电线,偶尔还听见远处传来的几声狗吠。沿着下坡的石板路,我一颠一颠的走了下去,路上逮住一个农民问他村委会在哪里。他说,你找村长啊,他不在那,在家看店呢。这位扛着锄头的朋友还热情的给我带了路。到了一个小店,一位面容慈祥的老人好奇的走出来。我身边的农民和他说了说土话。这位老人立即伸出手,却见我没有要握手的感觉,很尴尬的不知道把手放回去好还是就那样一直伸着。我朝他微笑,很友好的握了一下,对他介绍到:“您就是村长吧?我是杭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快报》的记者。想到金家洋做一些采访。”老人家很高兴的招呼着,哦,记者同志啊,快往里坐,往里坐!<p></p></P>
<P >我到金家洋顺利极了,其实在泰顺这个小地方到处都洋溢着人们的热情。之后我在村长林家行家就住下了,每天和他聊一些金家洋村的情况,当然更多的是去金家洋这个小小的村子转转。村子虽然小,但是每次都带着一些林家行村长的描述去,边看边思考,因此觉得更有意思。比如,村长对我说他们村里有一幢清代的老房子,那老房子和其他的老房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老房子的悬鱼特别漂亮。我到那老房子里看了看,屋檐下垂下的悬鱼还真是我没有见过的呢,那些雕刻好象是一位并不讲究雕刻含义的工匠做的,因为之前我还没见过梅花鹿还有乌龟以及蛤蟆的形状被雕在那一直以来寓意着吉祥的悬鱼上。我看了看老房子,没什么人迹的感觉,便问老村长:“这座宅子的主人呢,怎么没有人?”老村长说:“守金家洋桥去了。”<p></p></P>
<P >回老村长家的路上我才听说那座老宅原住着一个叫周齐才的老先生,他是村里的退休教师,一直想像他的祖辈一样为泰顺做些事,现在在金家洋桥那搭了一个小屋开办泰顺廊桥小陈列馆并守护着桥。路上我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守桥,什么桥这么珍贵啊?<p></p></P>
<P >第二天我就自行问路到了那座桥边。金家洋桥离村里有一里多地,坐落在山里。走着崎岖的下坡路时候,我在半山腰一看,呵,还真是一座美丽的桥呢!那是一座木拱桥,颜色远远的看去有些陈旧。但是她的样子却是美丽大方。从上看下去,就像一只庞大的动物横在两岸之上。这就是近年来浙江许多媒体报道的泰顺廊桥?踩着桥板我钻进了这从来没有见过的木桥,我头顶屋檐、穿梭在好似房子的桥里——无疑这是一座廊桥。我慢慢的走着,研究着这坐落在山里的古建筑物。桥的内壁上有一首词“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字迹很优美。我粗粗的看了看,踱着大步走到了桥的另一头。出我意料的是,原来村长说的守桥人的房子就在我眼前。只是从山上看不到,被桥遮住了。<p></p></P>
<P >在小屋子的门口坐着一位老人,额头有些发亮。凭感觉我知道他就是周齐才老先生。我问他:“请问您是周老先生吗?”他很诧异的点了点头。我对他做了介绍,很友好的被带进了他的小屋——也就是村长向我提起过的那个小陈列馆。<p></p></P>
<P >这是一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多平方米的小屋,里面被隔开的很小的一间应该是老人住宿和伙食的地方。但大多面积却很有次序地摆放着很多书画以及一些有关廊桥的工艺品。我仔细的看了看屋子里的展品,挂在墙壁上的大多是一些字画,比如有“古建文物,民族精粹”的摹本,还有几幅廊桥的国画和装镜框的油画。桌上陈列的是一些很小的工艺品,有印着廊桥的车木玩具、有泰顺地图、书签和一些纪念卡明信片什么的。周老先生指着柜台里的几本书说,这是道观年间的县志影印本,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刘杰教授写的《乡土中国——泰顺》和《库村》。最使我赞叹的是在几个玻璃小柜里放着一些廊桥的模型,周老先生说这模型是由泰顺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季桂芳做的,他热情的指着模型一个个的为我解说。有叫永庆桥的,位于泰顺县三魁镇战州下溪坪村,是一座伸臂梁木平廊桥,建于清嘉庆二年,全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3</FONT>米,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5</FONT>米,离水面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米,建廊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间,中间二层重建楼阁,内设扶梯,造型古朴。周老又指着两个更加细致的模型说,你看这就是姊妹桥。姊妹桥位了泗溪下桥村,溪东桥于明隆倾庚年始件建,现在看到的是道观年间重建的。而北涧桥全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1.7</FONT>米,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37</FONT>米。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22</FONT>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跨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9</FONT>米,桥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9</FONT>间。周老先生说姊妹桥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典型的木拱廊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7</FONT>年的时候国家文物局的杨道明教授还特地考察了这两座贯木廊桥,还留下了“古建文物,民族精粹”的墨迹呢。<p></p></P>
<P >在这小小的屋子里,我认真的循着周老的讲解看着这些小小的模型,有仙居桥、南庆桥、刘宅桥。周老很满意的指着最后的一个模型说:“这就是金家洋桥!”这时已近上午十点,出现了几个登山一族,他们也围在周老身边听他讲金家洋桥的历史。金家洋桥位于金家洋和渡家洋的交界溪上,系贯木拱桥,由于是由金家洋人建造才得其名。金家洋桥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6.63</FONT>米,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米,离水面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米,建桥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间。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书里有提到。我和身边的几个登山一族被周老的博学吸引了。<p></p></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5#
发表于 2004-5-25 17:42:2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老师要求他们写一个故事,看谁说的故事最好。</P><>那个作家老师对这文章很满意,在文章讲评时候,这是被表扬的第一篇。老师说这文章来自生活很好。</P><>但是知道的人还是知道这是在流水帐啊。前阵子另一老师要求学生弄一个剧本,我不会弄顺便把这改了改:)</P>
24#
发表于 2004-5-22 20:00:49 | 只看该作者
不长不成书
23#
发表于 2004-5-21 22:52:26 | 只看该作者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P><>真长呀!!!!!!!!!!!!!!1</P>[em01]
22#
发表于 2004-5-17 19:58:32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相当不错!</P>[em01][em01][em01][em01]
21#
发表于 2004-5-14 13:01:02 | 只看该作者
<>不陪你们玩了</P><>累了</P>[em01]
20#
发表于 2004-5-14 12:42:36 | 只看该作者
<>以已不欲 勿施于人,</P><>“顶一下”倒还不至于太偏离主题,虽没有多大意义</P><>不知不觉为了这个顶一下使得回复内容极像习武台,</P><P>入了俗套!呵呵</P>
19#
发表于 2004-5-13 15:18:09 | 只看该作者
<>我想一个网络不会严正声明一空要采取怎样的态度来"交流"</P>
<>特别是一个小型网站能很许多人来这里逛逛玩玩</P>
<>是值得欢欣的</P>
<P>而且这也是起步</P>
<P>网站能有众多人来捧场</P>
<P>似乎永远是好事</P>
<P>凡事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P>
<P>但是永远停留在一个阶段</P>
<P>那就提升不了档次</P>
<P>一个网站也是这样</P>
<P>论坛有它的主题</P>
<P>我想"交流"是其中之一</P>
<P>那么扣住主题发展</P>
<P>我想是不会错的</P>
<P>论坛设有多个栏目</P>
<P>我想依据每个栏目性质的不同发一些贴子</P>
<P>这不会错</P>
<P>那么发了贴之后肯定有他的要讨论的东东要展开</P>
<P>如果不围绕主题展开</P>
<P>东一拳西一腿的</P>
<P>那不成了习武台了</P>
<P>话说回去</P>
<P>我想重要的是靠个人的自觉</P>
<P>除恶意和非法的贴子</P>
<P>管理员不会限制你什么不能发</P>
<P>但如果太随意太过散乱的回复</P>
<P>意义不大</P>
<P>毕竟不是专门的聊天室</P>
<P>可以海阔天空</P>
<P>再说</P>
<P>论坛里不是有一项功能么——倡议删除没有的邮件(我记得每删除一封邮件还可以得金币若干的)这项功能的主题是什么——建议人们节省空间!!!</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3 15:22:03编辑过]

18#
发表于 2004-5-13 14:22:55 | 只看该作者
<>上面所谓的“交流”过于严肃了,</P><>这也是我为什么看贴很少回复的原因,</P><>所谓的交流,是要在对事物的个人感官上的认同或者有分歧所产生的,</P><P>我在浙江的最北部,没亲眼见过廊桥及周边环境,</P><P>当然就没资格对廊桥来一番“品头论足”,呵呵,惭愧!</P><P>关于回贴的“实际意义”,每个人的表达能力是不尽相同的,</P><P>不是上个网就是飞机上吊尿壶——高屎瓶(水平)!</P><P>这毕竟是论坛不是报纸!有句话叫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个林子现在还不算大!</P>
17#
发表于 2004-5-13 11:00:54 | 只看该作者
<>这文章说白了,其实是在说一个故事,很平淡的那种,说白了其实是在流水帐</P><>但是文章中有很多人的影子,有泗溪边上的周老师,有富家洋的村民,还有很多人,那条桥其实可以说是“三条桥”,只是时间等换了换</P><>既然是一个作业,说明要求的并不高,只是认为作者用心良苦,希望大家保卫我们的三条桥!!!!</P>
16#
发表于 2004-5-13 09:57:49 | 只看该作者
<>我想</P>
<>谈论也好</P>
<>支持也罢</P>
<P>"顶一下"终究没有太大意义</P>
<P>发表文章目的在于交流</P>
<P>交流也是论坛最大的功能之一</P>
<P>我们应该好好掌握这个</P>
<P>现在论坛中的口水话确实不少</P>
<P>恕我直言</P>
<P>好东东不是"顶"出来的</P>

<P>我曾在相关栏目中发了一个贴子</P>
<P>建议大家多使用论坛的交流功能</P>
<P>别发些无谓的口水话</P>
<P>几个月过去了</P>
<P>我却找不到那个主题了</P>
<P>不知响应如何</P>
<P>或许石沉大海了才找不到</P>
<P>也许大部分人不赞同我的观点</P>
<P>认为论坛就是口沫四溅的地方</P>
<P>所以我的那个主题没人"顶"</P>
<P>沉下去了</P>
[em0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3 10:03:22编辑过]

15#
发表于 2004-5-13 09:49:06 | 只看该作者
<>顶,就是支持的意思啊,顶一下就是支持一下喽……</P>[em01]
14#
发表于 2004-5-11 16:57:08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用词不当</P><>顶一下用在这</P>
13#
发表于 2004-5-11 16:40:0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其实咱们都说远了</P><>这文章不好,唯一的一点好就是我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影子</P><>和一些桥的影子</P><P>是泰顺一些桥和一些人的结合:)</P><P>嘿嘿:)</P>
12#
发表于 2004-5-11 16:36:3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P><>我对"顶一下"不知所以</P><>所以没有在谈"顶一下"是怎么回事</P><P>我其实说远了</P><P>说到十几年前去了</P>
11#
发表于 2004-5-11 16:33:52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DJ</I>在2004-5-11 15:35:55的发言:</B>
[em04]不好意思,什么是“顶一下”?</DIV>
<>呵呵,其实很简单。顶一下,没有一泉兄说的那么复杂
<>意思是:你又不知道说什么好,又不多想多说,但是又为了捧场,因此就说顶一下
<>其实和固顶、总固顶这个顶有关。因为如果这帖子没有人看了,其他的新的帖子发上来,这个帖子就会沉下去,因此需要帮忙顶起来
<P>所以我们总是说顶顶顶顶顶顶顶,支持一下
<P>呵呵</P>
10#
发表于 2004-5-11 16:09:12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DJ</I>在2004-5-11 15:35:55的发言:</B>
[em04]不好意思,什么是“顶一下”?</DIV>
<>哈哈

<>有意思

<>什么是"顶一下"

<P>我也是近段时间才看到这个"顶一下"

<P>是否是刚流行起来的一句话

<P>废气哄哄的

<P>记得十几年前

<P>泰顺很多地方的年青人似乎着了魔

<P>对一种说话方式几近于疯狂

<P>不知是哪里刮过来的"乌烟模式"

<P>也就是说他们说话的内容的格式是一样的

<P>只不过不断地套进各自不同的内容而已

<P>可惜当时我就不屑一顾

<P>所以现在无法演示一遍

<P>看来对于一个新事物就算是不想靠近也最好了解一下

<P>有利于剖析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1 16:21:11编辑过]

9#
发表于 2004-5-11 15:35:55 | 只看该作者
[em04]不好意思,什么是“顶一下”?
8#
发表于 2004-5-11 14:28:5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的不错,我也顶一下!</P>[em01]
7#
发表于 2004-5-11 12:13:19 | 只看该作者
我已看了一二楼的贴,眼睛累先休息一下,非常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