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6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顺民间匾额故事]承志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26 18:0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br/>高启新/文 周咸俊/摄</p><p>飞云江是温州的三大水系之一,它源自泰顺与景宁交界的温州最高峰白云尖南麓的白水瀑,流经泰顺、文成,从瑞安入海。没有陆路交通时,这条水系是周边云和、景宁、庆元及闽之寿宁、福安等南北货交流的黄金水道。瑞安是这条水道的中转枢纽,而上游泰顺境内的司前是重要的集散地。一江东流之水将两地的种种关系牵系在一起。</p><p>司前,古名池村。因明代在此设有巡检司,故改名司前。司前的陶氏始祖陶乔,原籍婺州,唐末迁入瑞安义翔乡百丈(今司前白鹤溪),始成唐宋以来最早入山泰顺的十八大姓之一。经数十代的经营,陶氏始成一方豪族,司前也成为泰顺境内陶氏的发祥地。</p><p>梨树村的陶氏,是从司前迁移来的支系,到了清代便呈现一派兴盛气象。虽然全县各地陶氏均为同宗同源,但不同支系也以文脉与科名互为颉颃。梨树村陶氏宗祠即为纪念其先辈功业而建,标榜着族系承上启下,数典不忘宗的夙愿。</p><p>梨树村很小,隐匿于翠屏群峦的襟抱里;宗祠如豆,点缀在峰回路转之间。不大的宗祠,却请得名头不小的题匾人——黄绍箕(1854—1908)。祠堂的桁梁上书“承志堂”如斗榜书。上款:“陶君候上舍承其先严从九衔庵先生遗命爰构宗祠”;下款:“光绪有五年岁次在己丑重九节瑞安黄绍箕书”。旧时温州的一批名人,满腹经纶,堪称饱学之士。瑞安的三孙(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三黄(黄体芳、黄绍箕、黄绍第)是开温州清代显宦之始,他们的相继显露,不但填补清代温州长时期无显官的空白,造就了温州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改变了温州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其声名经得起时间磨砺。</p><p>此匾的题写时间是1879年重阳节。是年,黄绍箕之父黄体芳已由山东学政回京转翰林院侍讲学士迁詹事府少詹事,黄绍箕随父居于京畿,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中举,次年登进士第。他仕途一帆风顺,从任翰林庶吉士,授编修始,历任四川乡试副考官、武英殿纂修官、会典馆提调、湖北乡试正考官、侍讲、翰林侍讲学士、京师大学堂总办、两湖书院监督、京师编书局监督兼译学馆监督、侍读学士兼经筵讲官、湖北提学使等。到了后期,黄绍箕更是竭力主张维新强国,影响日隆。戊戌变法失败后,黄绍箕饯请康有为,为其流亡海外而谋划,叮嘱康氏勿经天津,从山东水道赴日躲避,使康免遭毒手,其诚心可昭。1896年,黄绍箕回瑞安创办学计馆,设数学、物理、化学等课,为浙南学堂开数、理课程之始。</p><p>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据估算,此匾可能是黄绍箕刚刚结束秋闱(秋季乡试),返乡省亲时受飞云江上游陶家之托所题。当时,黄绍箕还不到而立之年,即受此重托,也可窥见他已在地方上拥有超群声誉。此书得唐柳诚悬笔意,体势稍带颜法,沉劲苍逸,遒媚劲健。此匾未署科名,按理此时黄绍箕已中举人。越明年,春闱功成,终登龙门。</p><p>(温州日报&nbsp;&nbsp;&nbsp; 2006年07月18日)</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