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9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廊桥 烟雨江南一抹靓丽的风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8 13:1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阳春三月,细雨绵绵,远山近郊笼罩在朦胧的雨雾之中。行走在烟雨江南青山绿水之中的旅人,自有避风躲雨的去处,那就是廊桥。
    走过、见过不少的廊桥,有庆元黄真的廊桥,有安仁的永和桥,有瑞垟的顺德廊桥,有西街大泽垟的白水桥,但记忆最深的还是小梅的龙庆桥。虽然在我儿时,龙庆桥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廊桥”了。
    1949年,国民党兵败,经过龙泉撤往台湾,途经小梅时,为阻止解放军追击,纵火焚烧了历经千年沧桑的龙庆桥。熊熊大火燃烧了3个小时后,桥面上所有廊屋被烧毁,部分桥梁受损,只留下二个块石垒起的桥墩和二个木架的桥墩。
    当时,龙庆桥的桥墩之间架着粗大但受损的桥梁,上面铺着厚厚的桥板,有些桥面上没有护栏,人在桥上走,晃晃悠悠。我家住在曹岭的“广大商行”,每天早上我都要经过龙庆桥到桥东去上学,放学后走龙庆桥回家。
    后来,我家搬到桥东一座大宅院里,不用每天走龙庆桥了。放学后,我与哥哥去龙庆桥下游玩、游泳、抓鱼。我俩用土办法抓鱼,把竹子裁成1.5米长,剖成竹条,然后编成竹帘,在溪滩上用卵石堆砌成“八”字型的拦水堤,堤尾用木板做一个人工小瀑布,将竹帘子挡在小瀑布下面。鱼儿从上游冲下来后,被困在竹帘里,插翅难飞。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抓到一斤左右的溪鱼。后来,我外出上学、工作,龙庆桥终也成了危桥,被当作安全隐患给拆了。这座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和少年欢乐时光的廊桥彻底消失,只留下溪流中两个石砌的桥墩,桥墩顶上萋萋的荒草。
    每次路过小梅,我都会透过车窗,看一眼龙庆桥的旧址。溪流中依然是两个孤寂的桥墩,桥墩顶上一个巨大的鹰头,昂着头,仿佛在述说着龙庆桥鼎盛时的繁华,衰败后的落寞……
    2011年2月,再一次路过小梅时发现,龙庆桥旧址上挖掘机、铲车轰鸣,工人紧张地忙碌着——龙庆桥重建工程动工了。这座凝结着小梅、曹岭两地人民深厚情谊的廊桥,在两地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倡导和推动下,经多方筹措资金,终得开工重建。
    听到龙庆桥竣工的消息,我几次想故地重游,去看看劫后重生的龙庆桥,去寻找一些过往岁月的痕迹,但因忙于事务,终不能成行,成为憾事。几天前的一个双休日,我带着家人去了一趟小梅,目睹了龙庆桥的伟岸雄姿,感受廊桥的古老文化。
    重建的龙庆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旧桥的概貌,展示出恢宏的气势,也加入了现代桥梁的新元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龙庆桥总长129.99米,宽5.4米,四墩五孔,木结构廊屋,微拱式造型,悬臂式廊桥,中设神龛,供奉着观世音菩萨。东面桥头上有一个浮雕群,一面雕刻着各界群众的捐款数额及姓名,一面雕刻着画面,展示以水运为主要交通工具时期,小梅,曹岭两地作为重要商埠的繁华景象。
    参观完浮雕后,拾级走上廊桥,我仔细地诵读起廊屋木柱上雕刻着的一副副楹联。“兵燹焚桥,社稷无计留日月。群英献策,江山有我写春秋。”“梅开两岸,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风景当今独好。船泊一溪,撑竿高矗,远客骈臻,渡头自古繁华。”……这些对联把龙庆桥的来历和小梅、曹岭作为重要商埠的繁华景象,以及廊桥作为人们交往、休闲场所时的情形都作了很好的描述。
    我在龙庆桥上缓缓迈步,感想颇多,俯视着桥下潺潺的溪水,似乎听到小时候与小伙伴一起游泳时,击打水面的“哗,哗”声和嬉笑打闹声。抬头眺望,又似乎看到点点白帆从远处漂过来。我知道,那只是我一时神志飘忽而已,我已经不能回到过去了。人生旅途难免烟雨,走进烟雨,常常身不由已。廊桥给了我无限慰藉,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作者 张 亮   来源: 今日龙泉





该贴已经同步到 大笨钟的微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