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9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拯救《清明上河图》活化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30 11:1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年01月26日14:31 来源:瞭望  

整个“洋心安置点”小区的建设都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背道而驰,严重破坏传统村落原始风貌、侵占农田、破坏古墓,一旦建成,廊桥申遗前景将十分渺茫。

  文/王南

  2013年8月6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加上2012年12月公布的第一批名录,已有共计1561个传统村落列入到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单之中。然而,刚刚列入名单不久的一座千年古村,被誉为“《清明上河图》活化石”的浙江省泰顺县下桥村立刻告急,当地一些传统村落保护志愿者已在四处奔走,呼吁保护古村,希望这座千年古村能免于大规模现代建设的破坏。

  只见廊桥,不见古村

  下桥村以“姐妹廊桥”著称于世,这两座廊桥(即北涧桥与溪东桥)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的“虹桥”结构相同,被誉为北宋汴梁“虹桥”的活化石。它们与浙江、福建二省其他一系列廊桥合称“闽浙木拱廊桥”,已于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之中。

  下桥村于2012年入选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温州市重点历史文化村落;2013年8月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然而令人堪忧的是,下桥村的现状可谓是“只见廊桥,不见古村”:首次造访下桥村的人往往只能看到号称世界最美廊桥的“姐妹廊桥”,却几乎一点也察觉不出这里还有一座千年古村。

  近二十多年来,下桥村的主要水系和道路两边都被新建成的钢筋水泥和红砖小楼占满,而各式各样美丽的传统民居、古建筑群都被遮蔽和湮没,大量的耕地也因此被侵占。不仅如此,目前古村的核心地带,距离北涧桥西北不到200米的洋心岗正在建设由200余套现代住宅组成的“洋心安置点”小区,这将给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千年古村造成更加难以弥补的损害……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对中国1000多个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建设,也应该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

  下桥村是中国传统村落的重要代表,有关部门应该立即停止不当建设,立足于整体保护,切实保护好传统村落原始风貌,包括古建筑群和山水、农田、自然环境;应该以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标准,结合廊桥申遗,对下桥村制订全面的保护规划。

  已具备世界遗产价值

  下桥村为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林氏始迁祖林建于宋建隆二年(961年)迁居下桥后池,这是最早关于下桥村的文字记载。

  在中国目前1561座传统村落中,下桥村的传统遗存较为完整,保存状况颇为难得—种类繁多的传统建筑都得以保留,包括民居、祠堂、寺庙、廊桥、矴步、古街、水碓、水井、古道、古墓、古遗址等。

  不仅如此,下桥村的山水环境亦十分优越:东西南北四条溪流在村落中心交汇,形成“泗水洄澜”之奇观,为古村一大特色;村中有洋心岗、后池岗、三将军峰、西山岗峰等山岗环抱,村北有风水观念中所谓的少祖山和祖山作为依靠,村南则有案山和朝山拱揖,村口双峰对峙如天然门阙,实为理想的风水格局。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古建筑群散布于山水之间,皆呈背山、面田、向水之布局,形成“田中有村、村中有田”的村落景观。整个下桥村既有山水田园村舍作为大背景,又有廊桥作为画龙点睛之笔,活生生就是一幅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相结合的天然画卷。这样自然与人工完美融合的古村落,在浙江省属于翘楚,在中国传统村落中亦属上品。

  下桥村的古建筑保存较完好,其中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范围的共有20处,包括:北涧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溪东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泗溪临水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筹新民居、汤德旧民居、汤细巧民居、汤孝相民居、陈超红民居、林细木民居、汤氏宗祠、林氏宗祠、后池林氏宗祠、宝琳寺、林建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林韶墓、陈汝昌墓、林嘉会墓、汤构庭墓、大岭脚矴步、南山矴步。

  最著名的是“姐妹廊桥”,两座廊桥均为编梁木拱式廊桥,其下部结构与《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相同,上部更覆以廊屋,比之虹桥又更胜一筹。

  “妹妹”北涧桥坐落于东、南、北三溪汇合处的古渡口,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桥长53.8米,宽近6米,高11.22米。桥下溪流相聚,桥畔千年古樟与古乌桕参天而立,意境绝佳。

  “姐姐”溪东桥位于下桥村东南,横跨东溪之上,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道光七年(1827年)修缮。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桥中央三间内部上施三座藻井,并饰以精美雕刻如蝙蝠造型等。溪东桥西侧更有浙南地区最大的临水殿建筑群。

  “姐妹”廊桥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是集宗教信仰、商贸集市、社交娱乐、道德教化、人文培育等诸多功能于一身,可谓下桥村两处重要的精神中心。

  姐妹廊桥之外,下桥村现存最多的古建筑是传统民居,共70余处,大多呈依山、临田、面水分布,朝向不拘一格,布局自由灵活。

  除了优美的自然山水和类型丰富的古建筑遗存,下桥村还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线木偶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十四信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即刻停止建设性破坏

  由于地方政府和村民认识不到其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大肆建造现代小洋楼,不仅侵占了宝贵的农田,也破坏了村落的整体风貌,真可谓“美玉蒙垢”。虽然下桥村的姐妹廊桥依旧美丽,然而画龙点睛的“龙”即古村落如果不存的话,再美丽的双眼也将失去光彩。

  根据2005年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泰顺县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共同完成的《泰顺县泗溪镇下桥村村庄整治规划》的“现状分析图”,下桥村共有传统建筑45221平方米,现代建筑88327平方米,传统建筑仅占总数的34.8%,而现代建筑占到总数的65.2%,约2倍于传统建筑。

  所有的新建筑几乎都是清一色2~4层楼房,外观则为单调的方盒子,多数为白瓷砖贴面,少数直接裸露红砖墙面,均与传统村落格格不入,与自然山水毫不协调,对古村风貌破坏严重。全村最重要的景观走廊—北涧桥和溪东桥所在的视野中,有大量质量极差、造型极其丑陋的现代红砖建筑林立,玷污了姐妹廊桥的美丽。

  更大规模的现代建设是村东南的现代仿古商业街,四层楼高的大型商业街与传统民居极不协调。破坏性最大的建筑群是泰顺县第二中学,占地1公顷以上,全部是尺度很大的现代建筑,不仅大大破坏所在山坡的自然风景,而且阻断了姐妹廊桥之间的联系,成为古村中的一个“大瘤”。

  距离下桥村的核心地带北涧桥西北不到200米处的洋心岗地段,正在建设一个占地54亩的大型项目—“洋心安置点”。该项目已经将接近4公顷的农田及山坡荡为平地,其中农田约占2.5公顷。而据2005年下桥村村庄整治规划,村镇建设用地为17.95公顷,农田为18.05公顷,该项目侵占农田、山地的规模就村落总体规模而言实在不小。

  洋心岗用地上原有不少古墓亦遭破坏。大量钢筋混凝土基础已经建成,目前工程仍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将进一步破坏下桥村的传统风貌,从安置点的设计效果图看,将有30余幢三层高的单元式住宅楼整齐划一地在4万平方米土地上拔地而起,相当于把一个城市中的住宅小区硬生生插入下桥村如画的山水田园环境之中。

  整个“洋心安置点”小区的建设严重破坏传统村落原始风貌、侵占农田、破坏古墓,小区一旦建成,将给古村带来无法挽回的破坏,廊桥申遗的前景也将十分渺茫。

  笔者呼吁,立即对“洋心安置点”住宅小区建设项目进行调查与制止,防止对千年村落的进一步破坏。并考虑在离开村落整体范围以外的地方另觅地段进行精心规划建设,以切实解决村落保护中的居民安置问题。

  对近二十年间建成的大量破坏村落整体面貌的现代建筑,应区分不同类型进行整改:对严重影响古村风貌,尤其是在姐妹廊桥观赏视野内的现代建筑,应尽快予以拆除或对其外观进行改造;对重要古建筑群周边严重破坏风貌或遮挡古建筑的现代建筑,应在近期内加以拆除或改造;对其他现代建筑,在远期争取逐渐移出古村,另寻地段进行新村建设。

  应尽早对下桥村的历史建筑遗存进行系统调查、测绘和研究,建立档案,并以此为基础制订下桥村的整体保护规划。以旅游和观光农业作为下桥村新的经济来源,特别是进行全面的旅游规划,以姐妹廊桥和天然《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为特色吸引游客,各类现在空置的古建筑可以开设民俗博物馆、农家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艺术家工作室、茶室等,以实现合理再利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