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琴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一本小说、一部电影,使“廊桥”一词风靡天下。人们满世界寻找着“廊桥”。中国浙闽交界地区200余座美丽的古桥梁,由此得以人识,成为旅游、科技、考古的热闹话题。
根据人们对廊桥的一般定义——桥而有屋,可将廊桥分为3种:木拱、石拱、木平。其中木拱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且为浙闽山区独有。本专题即锁定木拱廊桥,锁定木拱廊桥的新闻旧事。
泰顺篇
泰顺境内多山、多溪,先民逢山开路,逢溪架桥,累积各式桥梁900多座,雅称“中国古桥之乡”。明清古廊桥现存30多座,其中木拱6座:泗溪姐妹桥(溪东桥、北涧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此6桥中,溪东桥以造型优美冠“景泰寿庆”四
县古廊桥之首;仙居桥因濒危,此段时间正在热修。
(一)北涧桥边老婆婆
姐妹桥风格相似。下桥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重建于嘉庆八年。全长51.7米(净跨29米),廊屋20间;桥面木板,护板半封闭。桥身造型古朴,翼角和脊顶却是盘龙卧虎、气韵非凡。
桥西边半屺的木楼里,81岁的老婆婆坐在窗前,瘪着嘴朝我们微微一笑。我们讲温州话,阿婆讲泰顺话,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居然聊出了大概来。
阿婆大名翁春娥,娘家是筱村地主,18岁嫁入泗溪汤家。泗溪是泰顺重镇,历来经济发达。公公汤一清头脑活络,看中了北涧桥边的旺铺,一口气买下3间(泰顺的廊桥,如建在荒僻山野,是来往路人歇脚、避雨之所;如建在村中、镇上,往往成为该地交流中心,紧挨廊桥而盖的木楼房,便是当地的黄金店铺了)。
每天天刚发亮,汤家的大门板一字儿铺开,开始了一天的买卖。有红糖啊、生姜啊,等等,基本是南北干货。小媳妇翁春娥当柜而坐,花朵般地惹人眼热,“生意好兮好啊,”至今回忆起来,阿婆仍是一脸的甜蜜,“来来往往的人都打这儿过,桥两边开满了店。”过大年时,镇上请来木偶戏班,便在廊桥上开唱。阿婆独上高楼,躲在三层的小阁楼里,撩开窗边老树的烦人枝叶,桥上、台上便一览无遗了。
但阿婆平时不大去阁楼,因为当时汤家住着一名特殊的客人——中共地下党员陈辉。那时泰顺敌我斗争形势严峻,汤家的身份十分有利于隐蔽。陈辉在汤家一住3年,后来离开泰顺去了温州。
五十年代,北涧桥不远处造了公路,从此桥上少了人走,桥边生意一落千丈。公公、丈夫相继去世,阿婆好不容易将二子一女拉扯成人。几年前,大儿子死于意外,小儿子生病失去劳力,女儿是嫁出去了,阿婆孤零零地守着3间破木屋,一日一日地过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