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第一次关注深圳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那个时候我还是个毛孩,可以充满了“志气”——想到外面去混世界。其实,我是因为实在无路可走才如此,我读书实在是没有前途。我知道山里面基本上只有一条路通向外面的世界,那就是读书。幸运的是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完了,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之一,我自学能力强,走读书之外的路一样能走通。
想到了去深圳,是听人说的,深圳的钱好赚,发展机会多。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成,其中要办“边防证”什么的,反正很多原因我没有去成深圳。后来还争取了各种机会去深圳,都没有去成。后来有朋友在深圳发达了,叫我过去,我却决定不去了。理由是,这个时代已经从“珠三角”走向了“长三角”了,深圳是很好,可是我没有赶上好时机。
这次还是去了,不是去发展,而是去学习、考察的,并且不是专门去深圳的,路过。我们去的目的地是香港。不管今天的深圳如何,中国做地产的人不到深圳看看,我想是不对的。所以这次清华大学地产总裁班的香港之行,第一站就是深圳。在深圳安排了一节课,参观楼盘,第二天进军香港。
深圳给我的感觉是——香港的影子。香港如果是一个巨人,深圳就是这个巨人的影子。这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如今已经成为屹立在中国南海之滨的一颗明珠。除了地利的因素,深圳作为特区其发展轨迹多少带有香港的印痕。
作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国最大,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群之一)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深圳是中国大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经济总量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是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居大中城市第四位;财政收入居大中城市第三位;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七分之一;连续11年居大中城市第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居中国大陆第二位,世界第四位。深圳宝安机场是中国大陆四大航空港之一,华南航空货运的重要枢纽。深圳跟香港不同的是,香港因为空间的限制,给人感觉压抑,而深圳在城市空间上更舒展,当然也跟具有发展空间。
许多人到深圳,不光是为了游玩,而是来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神话。面对高楼林立、花园广布的现代化城市,怎么也难以将当年尘土飞扬充斥着低矮破旧民居的渔村小镇与眼前的景象联系起来。深圳奇迹被各种新颖的都市建设代表着,成了深圳的特色风景线:如国贸大厦、地王大厦、赛特广场、五洲宾馆、彭年大酒店、电子科技大厦、高交会会馆等大批高楼拔地而起,数不清的花园别墅、精品公寓纷纷兴建,购物商厦街区在扑朔迷离的霓虹灯闪烁中展现着令人眩目的繁华。地王大厦在宽阔的深南中路上高傲地耸立了几年,它不但成了深圳的地标,还是深圳最高的观光点。登高远眺,深圳的楼海绿地尽收眼底,香港新界区的景致也历历在目。
其实,深圳跟香港的城市基因不同,虽然在前期的发展中借鉴了香港,但是深圳有深圳的优势,香港有香港的特点,从城市经营的角度来说不可同日而语。深圳的优势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慢慢凸现出来,如不断涌现的各种品牌,还有为这些品牌服务的平面设计师,深圳作为中国的“设计之都”当之无愧。这个香港的影子,在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基因,找到了城市品牌之魂,必定激活新的生命。
[ 本帖最后由 龚崎现 于 2007-12-12 19:3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