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0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廊桥寻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6 00:08: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潘成松 作
  我的老家在泰顺的一个僻远山村。十多年前,为了生计,我揣着一怀憧憬,离家学艺,转而到达石雕发源地——青田山口镇从事石雕创作,并小有成就。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种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挥之不去,日益强烈。可惜我还未到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之时,为了使这依依思乡之情有所寄托,有所安慰,便以刀代笔,以梦为景,用写实的手法,创作了这件《金色廊桥》。与我同时出山的几位老乡,见了都脱口而出:“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家乡的廊桥”!看:
  她背靠云雾飘渺的亘亘大山,坐南面北,屋子不多。童年时我们几个就住在这座有门楼的院子里。院子不高,但围墙厚实,结构纯朴。屋后是一片高大而茂密的榉木林,其果子也叫榉子,去壳后磨粉可作苦榉豆腐,有清凉解毒的功效。由于榉子外壳坚硬圆滑,儿童们喜欢用来玩耍:在地上挖个小坑,每人放几颗榉子于其中,然后选一颗最大的作“母榉”,使劲往小坑砸去,坑里头的榉子跳出最多者为赢。
  一到夏天,榉木林里的蝉声此起彼伏,一曲接着一曲。我们就到这林子里捡榉子,玩游戏。最爱玩的是“警察捉贼”,“贼儿”们有的爬到树丫上,有的躲到树洞里,你追我逃,其乐融融。
  屋前这甸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梯田,足保全村丰衣足食。随着阵阵蛙声的震荡,水田漾起一圈圈、一片片的波光。大伯头戴斗笠,弓着背,扶着犁,跟着老牛,在这激昂蛙声的“加油”、鼓励下,从水田的当中出发,一弓一步,一圈又一圈地向田边拓展……直至播下希望的种子。
  更为自豪的是村前这条小溪和溪上的这座廊桥。小溪从西北而来,穿过廊桥,缓缓地绕过村前,然后拐向东北,悄悄地流逝。溪水不深也不宽,清澈见底,鱼虾可数。水面上一队鸭子,逆流而上,是觅食,还是操练,只有它们自己知道。溪旁边的树荫之下,还修有一座龙王庙,保佑风调雨顺,全村太平。村头这座已有数百岁的廊桥,长约二十丈,宽有两丈余,全木结构,雕梁飞檐,古朴结实,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古建筑。廊桥,绝不止于供路人过河、避雨的桥或亭,更是村民休闲、聚会的场所,也是儿童们的乐园。廊桥两沿有向外挑出的栏椅。每到炎热的天气,村民便纷纷来到廊桥,背靠椅栏,屁股悬空,让习习凉风和潺潺流水,从座下掠过,有说不出的爽快和惬意。或聊天,或下棋,或一遍又一遍地听老人讲叙重复的故事。儿童们则在桥上追逐嬉戏,热了就把小裤兜一脱,跳进桥下的溪水,抓几只小虾,喝几口凉水,快活极了!
  廊桥的南端,这株比廊桥还要大百岁的老松,虽已皮朽枝虬,仍屹然坚守,警惕地守护着廊桥;北端的老樟也不示弱,它的腰围要七、八个人牵手才能合围,树冠就像母亲的胸怀,把廊桥紧紧抱在怀里,为其挡风蔽雨,不让廊儿受半点委屈。
  还有,小溪南岸这丘婉蜒起伏的小山峦,我们都叫门前山。黑黑的、矮矮的、其貌不扬,然而却似一道护堤,默默地护送着小溪,沿着约定的方向绕过村庄;又象一障屏风,将狂风和人祸挡在村外。人们想进入村子,只能沿着“屏风”脚下这条曲曲折折,时而伸进石隙,时而穿出树荫的小道,经一座路亭,绕几处山崖,才能到达村头这座廊桥。前几年有家房产商,看中了家乡这方风水宝地,欲在此建造商业别墅,就因为有这山挡着,有这古松、古樟和廊桥护着,才不了了之。
  多美的家乡,古松、古樟、廊桥……,在金色春光映照之下,奕奕生辉,显得更加苍劲而古老。
  这就是我的家乡,家乡的《金色廊桥》,金色的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