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连城县莲峰镇的文川桥,你能闻到客家米酒的清香。文川桥,有着“桥不断酒不断”的说法,生活在桥两边的客家儿女,经常手持米酒在桥上言欢。 据《连城县志》记载,文川桥,原名清溪桥。宋绍兴年间,县令刘国瑞在南门外重建时更名为“擢桂桥”,后被洪水冲毁。元至正年间,县尹马周卿重建时,更名为“文川桥”。此后不因战乱就因洪水,不知毁过多少次,又修过多少次。 如今的文川桥,客家人依旧在此谈国事、喝淡酒、观风景、释心怀。不过,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它桥身破败,显得有些“垂垂老矣”。 |
▲永隆桥 永隆桥,原省委书记留墨宝在微微的雾气中,一座美丽的廊桥横卧在溪间,这便是莒溪永隆桥。 永隆桥位于连城县莒溪镇壁洲村。据《福建通志》记载,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所建,距今已600多年,是福建省内尚存的古屋桥中最古老的一座。 它依山而建,横跨莒溪,桥长100米、宽6米、高7.5米,南北走向,四孔等跨。桥面遍铺鹅卵石,桥上建桥屋,26对木柱支撑硬山式屋顶,屋檐两侧双层薄木棚伸出桥面。桥首建一重檐歇山顶阁楼,桥中、桥尾各突起一歇山式矮阁。 初秋季节,来到永隆桥,脱下鞋子行走在桥面的鹅卵石上,脚底如被大地亲吻一般,让你身心放松。 在永隆桥附近,距桥百步,是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的文昌阁和天后宫,与永隆桥形成颇具特色的壁州古建筑群。 永隆桥之美,与云龙桥不同,永隆桥更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福建省原省委书记项南1990年代到此,留下墨宝——“永隆桥”。 |
玉砂桥,砂石晶莹如玉而得名 玉砂桥坐落于四堡乡马屋村口的花溪河上,昔日花溪河之砂石,晶莹闪烁若玉石,故名玉砂桥。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距今已300多年,是连城县著名古桥之一。秋高气爽之际,悄然来到玉砂桥下,一棵古樟树伟岸参天,百年来,古樟与古桥相互“厮守”,成为玉砂桥一独特景观。 玉砂桥全长30米、宽5米、高约10米,桥面砌以大小如一的鹅卵石,两旁栅以栏杆,上张伞篷,廊分九楹,首尾中间均有小阁,高低错落,精致美观。 在清代,常有文人墨客在此飞觞邀月、吟诗作画,为马屋村扶风十二景之一。前人《虹跨玉砂》诗云:“沙浦玉屑跨长虹,锁却山川千万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