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好人 于 2014-6-30 18:09 编辑 潘其祝,罗阳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中进士,可惜英年早逝,未仕而卒 。 曾 光(?~1169),宋泰顺县东溪人。相貌魁梧,膂力过人,善骑射,通晓孙武兵法。宋隆兴元年(1163)武科进士,授骑都尉。值金兵大举南侵,光激于大义身先士卒,与金将满察徒穆战于濠梁,一举收复了灵璧、虹县二县(今安徽东北部)。在攻克宿州(今安徽宿县)时,骁勇善战,斩敌数千,生擒八百。后都督张浚奏闻,录功第一,升殿前太尉右通直郎。乾道五年(1169)归里,卒于家。葬故里东溪石穴。 包 全,生于唐天宝六年(747),唐贞元元年(785)进士,贞元二十一年(805)任福州长溪知县。泰顺包氏始祖。 包 湉,新蒲包宅村人,字公济,号紫崖,"学问博洽,尤善古文,嘉定丙子举漕举类试科,任宜新差官永州州学教授。 吴 驲(1167一1247)字由正,宋泰顺新山乡潆头人。宋庆元二年(1196)入右庠,嘉泰二年(1202)省试列上第,授承节郎。嘉泰四年(1204)协助侍郎徐谊守备九江,撰《防御事宜大略》,从战略角度论述固守兴国、富池两地的重要性,深得徐谊器重。治军施政,重因地制宜,历诸州县,皆政绩昭著。朝廷褒其佳绩,屡颁诏令。嘉定九年(1216),宁宗皇帝敕命:“进阶文林郎”。淳祜四年(1244),理宗皇帝又颁诰命“进阶武经大夫”。著有《岚壁集》、《宦游日记》,至今尚流传于世。寿终八十一。 徐 容,泰顺仙居人,南宋乾道年间的进士,从学于朱熹。他的《池州语录》中一部分就是根据平时与朱熹的问答而作。叶适曾诗赞他是“江南隐君子”。 吴 畦(840~923)字祯祥,唐咸通元年(860)进士。初授河南节度判官,督修黄河有功。广明元年(880)破“黄巢乱”,倍受朝廷器重。中和二年(882)召入朝,授中书令同平章事(兼)。文德元年(888)拜谏议大夫。时朱全忠与李克用争功互动干戈,宰相张濬与克用有隙,力赞全忠讨克用,昭宗召御史台四品以上官员商议,御史大夫柳(王+比)与畦及诸台臣皆力加反对,畦言尤切,语涉权臣,忤逆昭宗,遂被贬润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因不安其职,引退归里。乾宁二年(895)董昌在越州(今绍兴)僭帝位,欲挟畦共攻钱鏐,畦为保 全家室,举家远循,于乾宁三年(896)四月迁居安固卓家庄。越三年,复徙老翁峰下(今泰顺漈头吴宅村)。光化三年(900)昭宗念畦前功,赐额《铁券全书》,月给俸米3石,岁赐绢帛两端;如有犯过,恕三死,子孙恕一死,若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以寄殊荣。卒于后唐同光元年(923)正月,享年八十四,葬于今漈头吴宅村。至四世孙吴大年,生二子,长曰吴桂,次曰吴杜。 吴 杜,字月连,号珠松,北宋绍兴30年(1160)生于泰顺库村,始祖吴畦。因出身于仕宦世家,书香门第,幼时勤奋好学,才华出众,然科举屡试不第。直至南宋开禧元年,才登进士,时年已四十有六。吴杜入仕后,老成持重,办事慎行,清政廉洁,断案公正,深受朝廷器重,官居礼部尚书。后卒于淳祜八年(1248年)。 吴泰和,字浩然,泰顺库村人。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知扬州路。著有《掬泉集》。 曾 镛,字在东,一字鲸堂,晚号复斋,泰顺人。乾隆丁酉拔贡,官东安知县。有《复斋集》。 曾 显 浙江泰顺人,由贡。明武宗正德年任,官永定知县。 刘秉彝(1843~1910)字肃伦、渠川,泰顺罗阳赤砂人。幼从贡生张紫庭为师,后入太学,受业乡儒林鹗与瑞安学士孙锵鸣两先生。清同治六年(1867)中式举人。十三年考取宗室汉教习,以知县入湖北肄馆。光绪九至二十九年(1883~1903)历任云梦、罗田、孝感、武昌、钟祥、江陵、天门七县知县。所到之处,兴利除弊,爱民如子,政绩斐然。处理刑狱,不徇私情。人称“强项令”。 潘 鼎,字彝长,号小昆,泰顺罗阳人。嘉庆十五年(1810)副贡 例就直隶州工判,未仕卒 生平喜聚金石,工书、画,善写兰石及竹,墨气丰厚,书类张得天(照) 与张情斋(衢)友善,绘六友图 著小丽农山馆诗钞 《蝶隐园书画杂缀、墨林今话、清画家诗史、瓯雅》。 潘鸿康(1956~1922),字弗巨,又字迪斋,泰顺罗峰(罗阳东外村)人。博学经史数理,数学的造诣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曾在陈六舟于温州主持的考试中获温属数学第一名,其数学解题草稿被刊登在《浙江校士录》上。先后受聘于兰溪、乐清、秀水(嘉兴)、福鼎和宁德等地。著有《代数启蒙》、《玉鉴代数》及《录斐山房吟草》和《稼墨轩尺牍》,为著名学者与新学先驱。 董鹏(1498—1572)字汝冲,号图南,泰顺罗阳镇(南外村)人。明嘉靖年间选贡,初授河源学训,旋迁江西益王府教授。 周恩煦,字晓芙,泰顺人。拔贡,官江苏直隶州州判。有《晚华居遗集》。 吴永枫,字尔宸,号华园,隆丁卯年(1747)生于泰顺筱村徐岙村,卒嘉庆己巳年(1809)。由右庠生参加清乾隆庚寅(1770)恩科乡试成为武科举人。 张楠青(张十一)泗溪前坪村人。据史料记录,张楠青(张十一)“进府教,光绪丁丑岁,钦减卫千分,挖受四品衔”,张十一“聪慧才愚,出己意里,秉性奸诈,没有惧显贵,一生逛忧海内,为布衣屈张反义的典新,不乏其人”。 林一道 ,浙之泰顺贡生。隆庆四年任上杭教谕、亳州学正。每至一地,必先洞悉民情,以作施政之本。在上杭四载,教绩卓著,人文蔚起,声誉籍籍。明万历二年(1574)离杭调亳时,诸弟子惘然若失,依依不舍,380人为之立“去思碑”于黉宫前,碑文有“德行可法则思,功绩可纪则思,思爱不忍忘,则勒之石”之句。 胡睦琴,字梓材,泰顺人。大清诗人,有《自怡悦斋诗稿》。 刘项宣,泰顺县人,原籍福建,清光绪年间任温处学务分处管理部主任,民国时期代理乐清县知事。 周 元,浙江泰顺人。民国15年(1926)丙寅,任平阳县知事. 王维亮(1915-1937),泰顺县国岭村人,为人谦逊,极富口才,通晓英、俄等国语言,十八岁时毕业于杭州高校,先后任职于杭州、西安和嘉兴等地。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平津上海相继沦陷,嘉兴形势万分紧张,是时维亮代理嘉兴县事务。十一月,平湖、嘉善失守,县政府移至新塍镇,同月十七日,嘉兴沦陷,次日,日军攻占新塍,维亮与同事多人不幸被俘。日寇巧言诱降,维亮不为所屈,大义凛然,慷慨陈词:“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宁做中国犬,不做日本人。要杀就杀,要剐就剐,要我卖国求荣,休想!”日寇恼羞成怒,断其双臂,挖其心肝,斩躯三段,暴虐至极,令人发指。1940年,新塍人民收拾忠骨,瘗埋于能仁寺侧,并立碑纪念。2002年,浙江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翁 辟(1892—1976)字叔和,翁山人。曾参加上海高昌店、江南制造局推翻清廷的斗争。后加入浙江新军,在朱瑞司令领导下,参与天堡城战役。民国成立后被保送入北京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后转保定军校,民国3年(1914)毕业。5年任浙军司令部差遣附员,旋升师部参谋,时逢袁世凯称帝,积极投入讨袁活动。16年孙传芳称霸东南,当时翁辟任北伐军第十七师参谋长,在龙潭反霸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17~23年,在中央军事学校、徐州干部学校任教,24年调南京军事参议院任少将参议。“七七”事变爆发,调任第三军军事参议处少将处长。7月中旬随军由郑州出发,沿京汉线北上,历经高辛店、保定、娘子关各战役。接着部队奉令转移洪洞,归朱德司令指挥,继续参加晋东、晋西、新绛、闻喜及中条山等战役。抗日战争胜利后退休,定居汉口。建国后,曾任汉口市政协委员。1974年,回到故乡翁山。1976年病故,享年85岁。 翁 柽(1893~1954)字圣木,翁山乡人。杭州监狱学校毕业,留日。民国十六年北伐成功,因殷铸夫、沈钧儒等推荐,受命青田县长。后任财政部福建特派员公署秘书、福建盐运使公署科长、浙江卷烟煤油特税总局科长、甘肃省民政厅主任秘书兼代厅务行政长、陕西省长安县长。民国二十五年冬,西安事变爆发,翁柽被囚。当时当地舆论认为外省公务人员无一人清白,要求严查处理,惟翁柽平素勤政亲民而无劣迹,由当地公正人士出面请求,先行保释候查,后续任县长与地方人士清查数月,终告翁柽清白,得以南归接任嘉兴县长。未久,全面抗战爆发,面对日寇大敌压境,翁柽积极组织军民抗战,后奉命撤退,翁柽绕道脱险,到达省府所迁地,将携带的公币贰拾余万元悉缴国库。抗战期间,翁柽相继任遂昌、青田、永嘉等县县长。抗战胜利后,又转任江苏省武进县长。翁柽对故乡公益事业十分热心,曾倡建旁垟大桥,办联志小学。在任青田县长时,忧邻乡泰顺莒江洪水泛滥,曾筹款会同地方人士筑堤疏浚,使莒江数千民众得以安居乐业。 翁叔和(1891-)浙江泰顺人。黄埔军校第六期中校兵器教官,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 林秉权(1902~?)又名良恕,留学苏联时改名游策,泰顺包垟林岙村人。中共早期党员,与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等人关系密切,因反对王明被开除党籍,直至被流放西伯利亚,再无音讯。 周物竞(1902~?)浙江泰顺人。黄埔军校第3期学员,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中央训练团党政班毕业。1929年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特训班教官、少校训育员,庐山中央训练团总教务处组长,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政治训练处上校副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战地党政指导委员会少将办公室主任,政工督察大队长。1946年因过失被撤职,转中央军校任军简三阶政治教官,普通学科上校地理教官。1949年2月任中央军校训导处军简三阶少将主任秘书。同年秋随校转台湾。 陶家伟 ,泰顺下洪乡人,原中华民国国防二厅一处上校处长。 高宗龙(1901~1952)字卧卿,一字悟今,号荣年,罗阳镇人。浙江旧制第十师范毕业。民国15年(1926)起,历任中小学教员,小学校长,县教育局长,国民党宣平、永康及泰顺县县党部书记长、省参议员、省立处州民众教育馆馆长等职。 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浙江泰顺人,二十世纪杰出的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毕生从事艺术创作,擅长金石,先后治印2万余方,郭沫若评其印章“炉火纯青”,堪称篆刻大师。生前与张大千、郭沫若等人私交甚深。遗著有《方介堪篆刻》、《介堪刻晶玉印》、《介堪印存》、等。 许笃仁,字初同,泰顺横坑上唐村人。生于光绪丁亥年,没于民国辛巳年(1887—1941)年)。十七岁才负笈到罗阳书院就读,成绩优异,经潘鸿康先生推荐,入南京优质师范(东南大学)。校总习蔡元培(后任北京大学校长)发现其资质超群,荐北京任北京图书馆管理员兼北大助教,自此结识北大校长梁启超等进步人士。著《周易新论》、《闽语释诂》、《文法转注》、《虚字含义解释》、《小百科丛书》等。 周恩琦(1875—1934),原名念琦,字季蓝,泰顺秀涧人。著名学者清光绪由优廪生中辛丑兼科副贡,是人称其为举人,曾受聘浙江省任考官职。恩琦博学多才,精通文史。年青时候,多在瑞安,平阳一带讲学,深得瑞、平文人的赏识。年老还乡,还手不离卷,学而不倦。他一生待人和气、谦逊,常以孔子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补已之短,来教悔后人。深受人们的爱戴。 |
本帖最后由 好人 于 2010-12-1 08:30 编辑 欢迎补充,不胜感激! |
楼主辛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