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5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bgcolor="#ffffff" height="30"><div align="center"></div></td></tr><tr><td class="font4" bgcolor="#ffffff"><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p><img hspace="8" src="http://www.gmw.cn/images/2007-02/01/xin_000204011012156210333.jpg" align="left" vspace="5" alt=""/> 坐在《艺术人生》的采访席上,将近四个多小时,冯骥才第一次有如此充裕的时间向观众描述自己。 </p><p> “有人称我为‘三高’,个头高,这是真的;职务高,这个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职务上你干什么 <table align="left"><tbody><tr><td><span id="adv_div_default" style="DISPLAY: none;"></span></td></tr></tbody></table>;还有人说我产量高,这个我赞同,我最热爱的就是写作和绘画。” </p><p> 冯骥才的老家是浙江宁波慈城,冯骥才小的时候就向往成为优秀的画家。但是19岁的冯骥才没有走进中央美术学院,而是成了一名篮球中锋。 </p><p> “复试是在中央美院。那时李可染要在中央美院开始教山水画课,负责考试的老师对我讲,你做好准备吧,我就认为自己没问题了。后来才知道,我的档案都调到了中央美院,因为出身问题没有录取。” </p><p> 冯骥才说,自己是在最茫然的时候走进了天津篮球队,别人练球的时候,自己总是偷偷地看书。“运动员的生活只有一年多,虽然短暂,但收益了一份激情和任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服输,即便是在最后一秒,为了一个进球也要尽力去拼”。 </p><p> 因为伤病,1962年冯骥才到国画研究会当了画工,每天临摹古画。“文革”时,冯骥才又干起了推销员。他说,当推销员是形势所迫,看似离自己的梦想遥远了,但接触到了老百姓,体味到他们的甘苦,于是开始写作。那段日子写的文字最后都没有发表,但却因为这段经历,冯骥才不知不觉地走入了文学的核心。(《今晚报》1.23)</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body></tab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