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4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梦廊桥之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4 21:5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是珍贵的国宝。它所描绘的是北宋晚期政和、宣和年间(公元1111至1125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汴水经过汴京时穿城而过,虹桥是汴京的重要通道,在汴河两岸,商铺茶楼,酒肆戏院,人来车往,络绎不绝,桥上桥市喧闹,桥下舟船穿行,热闹非凡。   画的中心部分描绘的是汴水虹桥,画家以写实的手法,清晰传神地画出了虹桥的构造,难能可贵地为后人留下了这座桥的精美绝伦的形象。   汴水虹桥今何在?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就有“桥梁国度”之称,建造了许多世界上堪称一流的古桥。如河北赵县的赵州桥、福建泉州的洛阳桥、广东潮州的湘子桥与开封的汴水虹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桥,是杰出的代表作。   令人困惑的是,其他3座桥至今仍存于世上,而汴水虹桥却销声匿迹了,只有它那美丽动人的倩影被北宋画家张择端收入到后来蜚声四海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木拱桥成为了尘封的历史记忆。   据史料记载,汴水虹桥建于北宋皇祐元年以后(公元1049年以后),考古学家推定为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虹桥是一座净跨约20米、桥面净宽约8至9米的木拱桥。虹桥木拱架主要由两组拱骨系统组成,彼此错开排比搭架,相互之间绑扎牢固,用横木联系,横木同时又起横向分配力的作用,共同组合而成稳定的拱架结构,拱上为桥面板,架设栏杆,形成一座圆弧形的“无脚桥”,俗称“飞桥”。这种桥型独特、美观,形似彩虹,故名虹桥。这种结构的特点,不用任何钉铆铁件,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互相穿插、纵横组合、别压搭接而成,现今建筑学上称之为贯木拱。但是,这座著名的虹桥很快便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北宋靖康(公元1126年),金陷汴京,宋室南渡,建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汴京逐渐失去政治、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汴水也逐渐失去输运漕粮的重要作用,后又黄河涨泛,河道淤浅、更道,加上战争的破坏等原因,造型独特的虹桥在中国的北方渐渐湮没了,人们也认为贯木拱从此失传了。   千年贯木拱廊桥撩开神秘面纱   可喜的是900年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我国桥界先辈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等的探索,虹桥的踪迹在浙南、闽北山区的庆元、景宁、泰顺、寿宁、屏南等地的崇山峻岭中被慢慢地撩去神秘的面纱展露在世人面前。在浙南、闽北地区发现的贯木拱廊桥(当地人称“蜈蚣桥”),与汴水虹桥的结构极为相似,所以,普遍认为贯木拱廊桥是汴水虹桥的衍变,认为是宋室南渡时也把虹桥技术带到了东南。我们不妨到廊桥之乡去寻那廊桥遗梦,其脉络也许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了。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笔者有幸在“中国廊桥之乡”的庆元县寻了一回廊桥梦。   全国现存贯木拱廊桥100座左右,浙江庆元县就保留了22座,数量居全国第一,难能可贵的是历史最为连贯,宋、元、明、清4个朝代都有建造,而且拥有现存寿命最长、单孔跨径最大、单孔廊屋最长、始建年代最早的4个之最,所以,庆元县被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是名符其实的。2005年9月,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一等奖。笔者当然要在始建年代最早和现存寿命最长的两座贯木拱廊桥去探踪访迹了。   庆元地处浙、闽交界的山区,这里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森林茂密,百川横流,地形复杂。境内山多,溪多,自然地理条件恶劣注定了庆元“行路难”的现实。也正因如此,历代勤劳的先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形成了逢村必有溪,有溪必建桥,建桥必定是廊桥。廊桥又称屋桥、风雨桥,是在桥面上盖建廊屋,以屋护桥,桥屋一体的特殊桥梁。为何必建廊桥呢?历史上的浙南山区,村落稀疏分散,且多建于狭窄的山谷凹地上,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在位于荒野溪涧的桥上建造廊屋,可为行人提供歇脚、躲风避雨之地,又有保护木拱桥的作用。而位于村落中的廊桥除具有交通功能外,还可作为村落水口建筑,美化村落环境,又是当地乡民社交娱乐、商品交易的场所。廊桥中一般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祭祀的对象有观音、关公、文昌帝、财神爷、土地爷等神佛,以及当地人信仰的一些民间人物。在古代,每座桥的香火都非常旺盛,那是善男信女们的精神寄托,折射出乡民们祈盼美好的心理,代表着一种乡土感情。廊桥的特殊建筑及当地乡民古朴的民风民俗等,形成了独特的廊桥文化。   我国始建年代最早的贯木拱廊桥   据史料记载,始建年代最早的是位于庆元县松源镇大济村的双门桥,该桥长1 1 . 1 5米,净跨10.2米,桥宽4.8米,木拱架构造与虹桥相似。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和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大济村的吴穀、吴毂兄弟俩同登进士。乡人为表彰和纪念吴家“双门进士”,弘扬勤奋好学之精神,在村口的临清桥廊屋两端设立二重檐三开门木牌坊各一个,形成双坊护桥,也叫双桂联坊。而这座临清桥从那时起便被村民们改称为“双门桥”了。据大济村《吴氏宗谱》载:“宋时吴榖、吴毂兄弟联登,立双门于桥侧,故名。”这样一桥联二牌,三者合一,结构独特,是一座具有多种功能和双重历史文化内涵的特殊建筑物。双门桥这座老百姓把它当作风水桥的桥中央现在还供奉着村民们信奉的神灵。   一座廊桥究竟藏着多少令人神往的故事,已经无从考证了。在大济村,像这样的人文遗迹随处可见,如接官亭、金街、名登天府坊、迎圣旨门等。这样一个偏僻深山的小村何以有如此文化底蕴?经了解,方知这个历史上不足300人的小村,从宋朝到明朝竟然陆续涌现2 6名进士,被誉为“进士村”,有100多人在全国各地涉足仕途,其中有30多人在京城做官,进士吴克官居北宋的丞相。这是一个自古尊儒重教、崇文尚礼之地,人才辈出。可见,大济村被命名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也就不足为怪了。   该桥具体始建年代无考, 当在北宋天圣二年( 公元1 0 2 4 年) 以前, 上述有文献历史记载的“双门进士”的故事亦是很好的佐证,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了,较汴水虹`桥建造年代更早。又据清光绪《庆元县志》记载: “ 双门桥为明隆庆元年( 公元1 5 6 7年)吴道揆重修”。在旧双门桥中间廊屋的脊檩下有墨书题记:“明万历拾玖年岁次辛卯□□□□□□”,明万历拾玖年为公元1591年,应为重修之年。因年代久远,此桥于1992年5月倒塌,后按原貌重建。   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贯木拱廊桥   笔者又来到位于举水乡月山村的如龙桥,这是我国现存的迄今发现有确切纪年的年代最早的贯木拱廊桥。如龙桥是月山村的风水桥,它处在村庄南侧的水口处,南北向横跨于举溪上,其态势与一侧的山脊古松依稀相连,宛若巨龙卧伏,遥看桥身似龙首下探,如龙桥由此得名。该桥始建年代无考,现桥建于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桥正中那间廊屋的脊檩下有“明天启五年岁在乙丑肆月十二日乙丑谷良旦吴门从(重)新修造”二十五字墨书题记,即便从重修之日算起,迄今也有近400年历史了。   如龙桥为单孔贯木拱廊桥,桥长28.2米,净跨19.5米,矢高6.8米,桥宽5.08米,桥上建有廊屋9间。桥由贯木拱和廊屋两部分组成。贯木拱外观呈八字形,内由两组拱骨系统组成,采用数十根粗大圆木互相穿插,纵横组合,榫卯连接,共同形成复杂稳定的拱架结构,其上横铺桥面板,建造廊屋。廊屋北端设钟楼,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北面为通道门;南端设桥亭,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三面辟门;桥中间廊屋高起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廊屋建筑桥、楼、亭三者融为一体,富有民族特色,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古朴美观。廊屋出檐较为深远,颇具宋风。桥身通体鳞叠铺钉木板(俗称风雨板),以防风雨对桥侵蚀。各间廊屋在栏杆处风雨板上开启形状各异的小窗,如宝瓶形、扇面形、梅花形、圆形等,既可通风又可凭窗观赏山水风景。廊屋里中间宽3.40米为通道,两侧各宽0.84米为厢廊,廊柱间设有木板凳,供行人休息。梁架结构采用九檩四柱,五架抬梁式,如意斗拱层层叠加。桥中间廊屋东侧设有神龛,供奉平水王(即大禹)。神龛上方悬挂“如龙桥”三字古匾,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如巨龙腾空,相传为里人吴之球(号神童)八岁时所书。由于如龙桥的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成为我国唯一一座在2001年就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贯木拱廊桥。   有专家对如龙桥进行了考证研究, 认为贯木拱廊桥与汴水虹桥结构相似,既有类同又有区别,较虹桥有所改进和发展,技术更加复杂,更为合理先进。贯木拱廊桥是浙江南部山区的先民们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在长期同大自然相生相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有着独立的发展体系。关于贯木拱廊桥的起源结论,当然只有留待学术界去研究讨论了。   如龙桥与村尾的来凤桥遥相呼应,这里还有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相传几百年前,举溪南北两岸居住着吴陈两姓家族,然而一衣带水的两大家族,却因在大旱之年争抢溪水入田结下了仇怨。年轻的吴族青年如龙和陈族少女来凤,通过比武夺水结下了深情,他们带领着乡亲从银屏山上开渠引水,两族人同心协力,终于引得了山泉,保住了收成,化解了往昔仇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举溪两岸锣鼓喧天,吴如龙和陈来凤在乡亲们的庆贺下,喜结连理,从此,吴陈两家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世代友好。为了纪念吴陈两家化干戈为玉帛的联姻,后人便在月山村建造了如龙桥和来凤桥。   如今,美丽的传说如山中雾霭般渐渐散去,唯有如龙桥和来凤桥还执著地伫留在原地,信守着往日的诺言,世世代代为人们作着奉献。   贯木拱廊桥的历史在正史上多无记载,在民间宗谱中记载大多也语焉不详,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世间,湮没于山林,未为世人所知。如今它的神秘面纱被撩开,得以重见天日,这是世界桥梁史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指出:“中国有一个独立的木拱桥系统,……在世界桥梁史中绝无仅有。”
  风雨廊桥,几多梦想。勤劳的先民们智慧非凡建造了它,人民群众怀着深厚的感情保护着它,廊桥方得以一代一代地完好保存下来,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