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2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南廊桥和高地的诱惑之国宝——如龙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3 08:03: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道的盘旋周转,在穿越了几次湿雾和小雨后,才来到了这个曾经辉煌过的小乡村——举水乡月山村。
    这里的山区风光虽美,但山高水急,溪流纵横,为了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古人就是在这样的深山老林里建起一座座的廊桥。而举水乡的月山村就曾经是入闽的交通要道之一,据本人查阅材料考证,它应该是古系闽浙通衢的分道之一,有古道和闽省的寿宁、福安、政和及本省的泰顺、平阳、文成等县相通。明、清时期一度人口繁衍,经济发达,商店林立,一片繁荣。明、清时期这里建立了“一都上管”。清末至民国初期,被称为“逢源镇”和举水市。解放后月山村成为举水乡政府驻地。在这样一个既有交通需要,又有经济支持能力的地方,廊桥众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月山村素有“二里十桥”之美誉,即该村首尾约二华里,每隔二、三十米就有一桥相通,故被人称为“桥乡”。
    而在这些众多桥中,独占鳌头的就应该是如龙桥了。如龙桥位于庆元举水乡、月山村的举溪之上,其态势与山脊相连,遥看桥身似龙首下倾,因此得名,如龙桥。它与村尾的来凤桥遥相呼应。如龙桥的廊屋东侧的钟楼,西侧的桥亭和桥梁三者融为一体。廊内的如意斗拱层层叠加,工艺精湛。廊屋通道两侧有廊凳,供山中走远路的人休息。桥两侧铺的风雨木板,既能保护下面的木拱架,又为人们躲雨、避暑、进行商品交易,提供一个好场所,这就是古人在桥上建廊屋的目的。如龙桥是迄今有确切记年,保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
    如龙桥始建于何时已很难考证,有史料记述的是明初吴姓人修复过,天启5年(1625年)重建。该桥是我省西南地区现存历史最早的木拱廊屋桥,桥横卧于举溪之上,因其势与后山山脊依稀相连,桥似龙首下倾,故得名“如龙桥”,桥的结构主要由木拱架和廊屋两大部分组成。
    如龙桥是一座燕窝式的木拱廊桥,全长约28米、宽5米,东端建三重檐歇山顶钟楼,上盖芜廊十一间,中设佛龛,两端置楼阁,造型别致、古朴典雅。佛龛上额悬挂着一木匾,上有“如龙桥”三个遒劲大字。相传是当年名仕吴懋修的儿子,8岁神童吴之球所书。如龙桥雄伟壮观,全桥竟未用一枚钉子,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1993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该桥是目前全国木拱桥中唯一的“国宝”。
    其实这座如龙桥的内部结构还相对朴拙些,但我更喜欢这样的原汁原味,走在木制的廊道内,听着来自脚下的咚咚木质回音,只有溪水潺潺的和声与之呼应,阵阵的山风犹如交响乐中时时浮沉在主旋律后的小号,交织了一首有几分历史沧桑感的古风。
    在这样的国宝面前散步,已经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可能已有村民注意到了。一少年上前悄然问道:“你们是学桥建筑的吧?看得那么仔细……”心中顿生被尊重的自豪感,故作谦虚状淡然一笑,返身疾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08:04:42 | 只看该作者
有关廊桥中裹包“国宝”的信息需要修正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