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8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川东百里峡映像——土家廊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6 12:27: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川东百里峡的隽秀三墩场镇里,潺潺细流之上,静静地、悠闲地、舒适地横跨着一座廊桥。青瓦片、古木梁、皱纹柱、带残栏、破旧板,20米长的廊,2米高的顶,沧桑而稳健,简陋而质朴。这就是土家文物,土家一绝,百里峡奇观——土家廊桥。
土家廊桥
  百多年前,土家人巧夺天工,用鲁班式的智慧,含皇家式的模样,纯山区人的风格,川东文化的特色,不涂漆、不修边、不做脊、不雕刻,砍山上树,选河中石,在清澈见底的两条河流汇合之处,东西南北各架一桥,架起“孪生”廊桥,书写了廊桥“姊妹篇”。廊桥一长一短,一东一西,相互呵护,互相坚守。常年来,廊桥轻抚着土家儿女的脚,亲握着土家儿女的手,喜看着土家儿女的脸,聆听着土家儿女的歌。不畏辛苦的护送着来来往往的土家儿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短的廊桥走了。而今,孤独地留下了长的廊桥。
  
  廊桥建造之初,政府和庙子毗邻,学堂和政府紧挨,廊桥连重地,廊桥通要塞。廊桥是“求学”、“求官”、“求佛”的必经之地。特别是“官佛”相依,“佛官”平坐,乃土家趣事,土家奇特。土家儿女诙谐地说:烧香要进庙,相会一堂人;说理要过桥,莫放二流水。悻悻学子,土家百姓,同怀梦想,期望各异,齐过廊桥,入学堂,找官忙,进庙房,读书朗朗声,官民争辩声,求佛嘀咕声,声声齐响。数十年来,读书的载誉而升,烧香的求得而归,办事的满意而去,好一派土家盛世。渐渐,庙子搬了,学堂迁了,只留下政府常住在此。  四川新闻网达州频道 胡宗刚 刘志国



该贴已经同步到 大笨钟的微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2:33:20 | 只看该作者

廊桥纳凉
  
  廊桥故事多。革命年代,土家的英雄儿女从廊桥出发血气方刚,满腔热情,奔赴前线;改革之初,土家的弄潮儿敢吃第一个螃蟹,利用廊桥做起生意,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满是兴旺;上个世纪90年代,土家的烈士校长抗洪在廊桥身边,奋勇抢险,舍身救命,壮烈牺牲;夜幕之下,土家少男少女坐在廊桥上卿卿我我,倾述衷肠,畅谈理想,勾画未来;休闲之余,土家的汉子妹子站在廊桥上打起薅草锣鼓,吹起唢呐,唱着民歌,跳起舞蹈;盛夏之夜,土家的老爹老娘坐在廊桥上摇起蒲扇,聊起家常,谈起国事,争着琐事;一年四季,土家的一瞎八字先生摆摊在廊桥上为人抽签算命,日出而作,而落而归,来了又去,说人好与坏;土家的贵宾贵客造访之时,来到廊桥东瞧细瞧,满脸疑问,煞是惊诧,佩服不已;土家的打工儿女们衣锦还乡,走在廊桥上满面笑容,一一向廊桥上的人握手,打着招呼,发着香烟,煞是风光……廊桥记下了土家儿女的心事,廊桥承载了土家儿女的情感,廊桥见证了土家儿女的荣新,廊桥激发着土家儿女的热情。
  
  廊桥还是那个廊桥。但廊桥却看着场镇变大了,变美了;廊桥呵护的土家儿女也变忙了,变富了,变时髦了。时今,土家儿女穿起很潮的服装,骑着开心的摩托,开着价格不菲的轿车,住着装修不错的居室,追赶着时光,追逐着梦想,他们要把自己的家乡建成与外面一样的美。劳作之余,每当华灯亮起时,廊桥边的坝子已挤满了土家儿女,他们在轻快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跳起了欢快的土家摆手舞、广场健身舞、交谊舞……歌声、笑声、流水声浑然一体萦绕在廊桥的耳边,大人、小孩、男男女女其乐融融围绕在廊桥身边。
  
  世事多变迁,唯有土家廊桥静静地横躺在河的中央,土家桥梁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传承着土家文化的发展,记忆着土家文化的历史,记载着土家儿女的过去,见证着土家女儿的幸福,也必将见证着国家的兴盛繁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