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4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廊桥人物】六旬廊桥艺人成大学特聘教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15 22:37: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廊桥师傅吴复勇正用工具打磨廊桥模型的廊屋 图片来源:中国庆元网

今年61岁的吴复勇是丽水庆元县人,仅有小学文凭的他却名声在外,不仅留德女硕士拜他为师,国内许多重点高校建筑系的学生都到他那里实习,并且今年3月份,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还聘他为特聘教授。

那么,仅有小学文凭的他,为何会有如此“神通广大”呢?

出生在廊桥之乡,是家族第5代木匠传人

廊桥,是世界上特有的桥屋结合建筑形式,工艺独秀,历史旷远,庆元境内至今保存各式廊桥90余座。

吴复勇的工作室隐匿于庆元县松源镇大济村,位于庆元县城东南2公里,村里的古建筑颇多,涵盖千年。中国历史有据可考最早的廊桥“双门桥”是到达吴复勇家的必经之地,饱经风霜900余年岿然不动。

以前的会溪村是稻谷产地,所产的稻谷都需要拿去河对岸的珠家洋村加工成大米,两村间唯有一座破桥相连。1970年的时候,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桥塌了。

时年16岁的吴复勇是家族第5代木匠传人,跟着爹爹带了5个人连夜造桥。“第一次造桥,虽是草桥,却觉得作为木匠的意义重大。”

从那以后,吴复勇便爱上了桥,造一座廊桥更成为他最大的愿望。

不过由于当时家里困难,为了解决温饱,此后30余年,吴复勇走街串巷,以从事木匠为生。虽然农民出身,只有小学文凭,愣是凭着自己一股子愣劲自学几何学、高等数学。在30余年里,他带出弟子无数,俨然是大济村德高望重的木匠师傅。

廊桥艺人吴复勇(杨殿良 摄)

造模型不用钉子,许多作品都进了博物馆

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袭击浙江,庆元境内有廊桥被冲毁,对吴复勇触动很大。“虽然政府对廊桥的保护力度是一年比一年加大,但廊桥毕竟是木头做的,难免风侵雨蚀。”

在参与修复保护廊桥的同时,吴复勇想到了给它们做模型:“愿尽一己之能,极致还原,留存世间。”

庆元廊桥采用斜撑式构架,不用一钉一铆,全部用榫头连接,接合缜密,十分坚固,方能够延续至今。因此,如果不对每一个构造了如指掌,任你天大本事也还原不出来。

“搭建廊桥没有图纸设计,规划都深藏于胸,完全靠传统工艺建造,整座桥一个钉子都不用。但木料需一根一根地计算,才能做到彼此之间的粘合度不留缝隙。在前期的备料中哪怕出现一点误差,就有可能影响到桥的质量。”对先人的的造桥智慧,吴复勇佩服得五体投地。

吴复勇所造的廊桥模型,同样没有一颗钉子,不用任何图纸。因此,虽说是模型,其难度未必比建真桥来得轻巧。“我白天出工,晚上做模型,必须极度安静才可以动工,而一座廊桥模型最快也得3个月。”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老制作了“濛洲桥”、“如龙桥”、“兰溪桥”等大大小小50余座。虽是模型,但每座都栩栩如生,内外结构跟真桥无异,他的一些作品直接被摆进了博物馆。吴复勇正在制作廊桥模型。  朱丽勇 摄

名校学生慕名来实习

他也成为特聘教授

2012年,吴复勇偶遇专攻西方造桥工艺的留德女硕士刘妍,因感念其极痴迷于廊桥工艺,破格收下了这位女弟子。

此后的3个月,吴复勇带着她在施工现场,现场指导,倾囊传授。“刘妍的精神感动了我,她能从锯木头开始学,可真踏实!”吴复勇由衷赞叹。

如今的刘妍不仅掌握了中国南方所有廊桥最为详尽的资料,更是可以独当一面独立造桥。


每年暑假,吴复勇的工作室都会迎来浙大、同济、复旦等高校建筑系的学生,他们都是慕名前来实习的。

“娃娃们可以用电脑3D建模,但是一遇到榫卯结构真刀真枪干就抓瞎,我就带着他们从头干。”吴复勇笑着说。

2016年3月17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学院聘请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吴复勇担任学校的特聘教授,把廊桥的技艺、廊桥的文化和“廊桥师傅”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带到校园,让“廊桥师傅”的工匠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


本文来源:现代金报
通讯员 项捷 陈传敏
记者 黄小宾 见习记者 邱一文


中国廊桥网 //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
爱廊桥公众微信号:ilangqiao
地址:温州新城大道179号中园大厦A幢803
电话:0577-21215678
编辑邮箱:zxb@langqiao.net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2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