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美丽乡园泰顺之古道今古情难舍:古道马拉松,这次真玩大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19 19:57: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火石 于 2017-3-2 15:06 编辑

    乡园泰顺早时交通落后,群峰叠嶂天高路远,老百姓出行、村落间的联系、对外域的连接大部分靠两只脚,他们的勤劳和艰苦,他们的朴实和智慧,在大山里造就了无数的古道,惠泽黎民。    叔喜欢古道,转眼也走过二十多年,用脚步丈量着先人的劳动成果,品读时过境迁五味杂陈,看古道犹如花开花落,古今情难舍。
    平时择休闲走古道,基本都是段落直线或者曲线式,无非起点在这头,终点就在另一头,路程五公里到二十公里内,这也是大部分古道的地理特征。然而,驱车去乡村走古道,要算回程算吃饭时间,每到终点又要回到起点开车多有不便。所以,出发前先设定一个环路,把起终点尽量合在一块是最方便的。
    走古道,不仅仅是锻炼健身,其实有时还相当自虐,把人累个半死。比如这次一不小心,就走了41公里,接近马拉松的里程数了,最后几公里就已经感觉腰腿酸胀,身体很是疲劳,真是玩大了。走古道,也不仅仅是看路,身处乡野为的是释放心情,观察民俗民风,为的是那份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
    从川山洋出发经豆腐岭古道、江渡、庙洋仔、上察溪、脚尾岭、桂坪、桥下、南院----官村、老鹰岩、贝谷、上洪、下彩、杨家岭、下察溪、芝麻坦,最后终点就是起点。全程41KM左右,因交通建设有6公里左右要走公路,从行程上可以说是从古南院大道到古温州大道的贯通体验。对于喜欢大强度又有充沛体能的徒步爱好者来说,是一条不错的参考路线。此条环线,沿途经过21个自然和行政村、11处古路亭、7座石拱桥、3条碇步、9座石板桥、宫庙7座、碑记6块、牌坊2处、古道段落10条、名木古树10棵、溪潭瀑3处、较集中古村落6个,藻井2处、姓氏类别18种,人文、自然的可看点相当丰富。比如上察溪的上吉溪石板桥、南院桥下村的《分疆录》作者林鹗故居、上洪的牌坊等等。低头走路,你会错过很多。其实学会观察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每到一村,停下来转转走走,和当地百姓聊聊天了解了解乡情,都会使人有很多的收获。这种反哺又会增强着你对家乡这片土地的珍惜、了解和热爱。
     
          火石于半耕斋
          2017-2-19

1,起点川山洋,沿着老58省道豆腐岭段公路岭脚去月山下分叉路口左旁的民房前而入,就是豆腐岭古道。豆腐岭山路十八弯,曲折而上少有直线。以前出县城皆过此地,会晕车的人那是未到豆腐先惊魂,左右晃荡的客车总把人吐个翻江倒海。而豆腐岭古道,就像一根烧烤的签,把这段盘绕的公路贯穿串起来,直通豆腐岭道班。虽中间有被公路隔断,但总体还算完好。



2,走完豆腐岭古道,上到道班,前行3百米左转进入江渡。该村有姓氏多种,但以周姓闻名。泰顺名人周元善故居即在村委边畔。先时周厝人杰辈出,如今人去楼空,久未修缮衰败不堪。村头的后山就是去往庙洋仔的古道了,岭头上有座路亭,古道穿心而过。路亭造型很有特色,石垒、泥夯、木架于一体。只是残破了瓦顶,如果能早点修起来多好。











3,翻过岭头下坡尽头就是庙洋仔了,行程约5KM,这是个以林氏为聚族而居的小村庄。村里那棵百多年的紫薇,每到4月左右春花季总是开得婀娜多姿。那过溪的碇步和路头相接,像一把小小的镰刀。





4,庙洋仔去上察溪的古道已无,相距1KM,建了公路。上察溪以吴氏居多,始从福鼎迁入。造型和工艺独特的八字撑结构石板桥上吉溪桥建于清代,就在公路的乘凉亭前,桥梁侧刻有桥名和年代。以前古道要过此处,现在被边上的公路桥取代了,因此很少引人注意。重建过的地主宫,路边建亭碑记记载也是很有历史,始建光绪三十三年,后民国有复修。很有些年头的苦槠树,就像撑天巨伞,落下一地树荫。











5,再前行就是脚尾岭村了,其姓与上游近村桂坪舒氏同出一源。村后山的古道保存完好,就是那路亭又再次把叔的心撕扯的七零八落。





6,脚尾岭上游就是桂坪村,古道并不经过村里,有岔路通往。秋收时的梯田、藻井、门台、石板桥,该村人文亦是值得前往一赏。









7,再前行,过了桥下水库就是桥下村了,有林、夏两氏。文保单位林鹗故居就隐于斯、南院宫、碑记、石拱桥、新建廊桥中洲桥亦聚于此。










8,再行,就是南院核心区,石板桥、土楼、古墓等都可细细玩赏一番。至此约12KM行程。





9,南院过后就是大洋,这里的居民有姓白,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县里有这种姓氏。

10,大洋过后就是半路洋,这段都是公路2KM左右。半路洋路亭,多年前叔曾经拍摄过一次,此番再见已烈风破破,消煞颤颤,令人又撕心裂肺。

11,半路洋古道上去就是岭头洋了,这是个雷氏畲族村。所幸,这里建于民国26年的路亭完好,令人欣喜了一下。



12,再向前,遇官村。官村亦是雷氏畲族,村尾的土地宫半圆形山墙和弧形小路相映衬,宛转清新淳朴自然。



13,过了官村,首先入眼的就是老鹰岩村的五圣灵宫,至此老鹰岩村行程约18KM.村里以陶和徐氏为大姓。只是古民居残破和新建房形成了刺眼的对比。这里还有老鹰岩景区等。老鹰岩电视台亦是罗阳镇辖内海拔较高之处,登高远眺对面明山寺在望,那高耸入云的观音像还是矮了老鹰岩一大截。村后山的那座毛洋亭是通往贝谷的必经之地。













14,从老鹰岩到贝谷段,古道除了村尾后山岗有几百米小段做了机耕路,其它保存完好。途中有岔路可通往洪岭头、大安等地,该段有6KM。行到贝谷古道出口,可见一木构路亭,比一般路亭要大,粗大的梁显示它的卓尔不凡。从路亭横跨过331省道公路坡坡下,沿小溪走3百米就是清代的一座石拱桥名曰平安桥,其小巧精致,边有古碑记,别有一番风情。不过此桥,桥头左拐行进不远就是贝谷洋石板桥了。此桥精美与周边浑然一体,去年莫拉蒂台风的冲刷,使河床受损,石板桥的支撑斜柱也有倒塌在河中,急需维修。枯水期急需、急需、急需维修!重要的事说三次。(最后两张为早时和现今对比图)







(快到贝谷如下图一岔路口,右去贝谷村方向,中间有条往下坡的才是通往上洪方向的,如果走错了就要走一小段公路)










15,走过贝谷石板桥,沿山腰上洪古道,可见一孝节牌坊,是为了旌表黄门林氏孺人而立。过了牌坊前头就是上洪村的坑头形成约27KM,这里是黄氏聚族而居之地,整个上洪村的一部分,有旗杆厝等古民居、另有残缺孝节牌坊一座、土仓楼、石板桥等,古风犹存。













16,沿坑头溪边往上游行走,间有石板桥和小碇步别过,直到看见前方有一庙宫再过碇步走过该宫前面再跨过河流沿溪走,就能看到龙井坑古道了。龙井坑村和上洪黄氏有着同姓同源的关系。






17,到了龙井坑,往下彩方向行走。该段已无古道约要走3KM公路,下彩以朱氏为主,如今还能见到几座庑殿顶形式的民居,其它大部分为砖混新房了。但也不是没有可欣赏的地方,不远处山腰上有观音阁,村里有2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板桥。只是叔有点搞不懂,公路边的那个石刻“天下为公”四字,好像和当地或者公路文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啊。









18,到了下彩,横在眼前的还有一座杨家岭等待翻越。此时腿脚的酸胀感也开始明显起来,进入了较疲劳的阶段。从杨家岭隧道左边沿路往山上走,原来的小道已无变成几米宽的村道了。没多久就看见了半坑朱氏自然村,08年来的时候还看到房屋完好,村民安住。如今全部迁下山,房子都破的顶部通天。前方再去就是杨家岭村,间有石拱桥,路遇可爱黑白小羊,还有两只特别友善还陪叔走了一段路的母女白狗狗。












19,拖着疲惫的脚步,终于登上了杨家岭头,古驿亭还在,快成树妖精的千年柳杉也在,只是驿亭边上的茶房屋顶塌的不成样了。作为古温州大道上重要的一个站点,历史地位卓然,怎能任其衰败呢?叔的肺不够撕了。09年朋友为叔在杨家岭茶驿拍了张照,不知会不会成为最后的绝唱。当然也有开心的时候,杨家岭古道06年第一次来,到如今2017年,11年中遇到两次国家级保护动物,都是白鹇。第一次是09年看到的个头大点应该是雄性,第二次就是此回行走了,个头小点疑为雌性。只是它们生性警觉机敏,还没来得及抓拍,就闪进树丛里不见了。











20,下了杨家岭就是下察溪村,行程约38KM,一路拍照游玩从上午九点出发到此已17:15,天色渐暮没再进村子。不过还是要介绍一下该村的人文风貌的。覃木古树、马尾松、石板桥、永安石拱桥、嘉庆年亭碑、上游峡谷还有曾家快主墨圆弧型新廊桥等。













21,过了下察溪,就是芝麻坦了。回看不远处那苦槠树,心想终于接近了此次马拉松般行程的尾声。芝麻坦小学依然还在,如今村委使用,六几年建的时候,资金不够,村民有的还都是出义务工才完成了建造,当时相当不易。感谢那些年代淳朴的村民,还有为教育甘于清贫的老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