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7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顺过年风俗》之十三:龙凤狮子灯·木偶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3-10 14:0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城泰顺在正月有舞龙等风俗,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也是山乡百姓们一项娱乐活动。这种在正月演出的民间舞蹈的内容主要有舞狮、龙、八宝灯、龙凤狮子灯等,人员从三、四人到十几人不等,人数最多时可达20多人。除了演出人员外,还有吹打队(伴奏)、放帖人等。放帖人先到各村去发放红纸条,通知具体的演出时间,主人便要在厅堂放置红包,以作报酬。演出所得的报酬一般如数分发给演出人员。岭北等地所得的报酬则作为家族内修桥补路的经费。这种舞蹈队到达一个村庄后,首先要到宫庙演出,接着到村内年代最久的房屋(始祖屋)演出,然后依顺序到各家各户。
    正月的各类演出,总的来说,舞狮者居多。“狮子”到达一座宅院后,先要在厅堂尾叩三个头,此时狮子不能张嘴,怕吓倒屋里的香火神。接着到厅堂中心转两圈半,然后依次到厅堂左前角、右后角、右前角、左后角,最后再到厅堂中央起舞,此种形式叫“五梅花”。舞狮动作有跌扑、翻滚、跳跃、搔痒、抓耳等。舞狮时乐队配以乡间音乐,乐声抑扬顿挫,动作协调合拍,生动活泼,维妙维肖。
    舞龙的也为数不少,如仕阳,春节舞龙则是当地的重头戏。据记载,仕阳舞龙的祖师爷是大路头林茂博、林福牛父子俩。演出形式有开龙门、滚龙、戏珠、穿九州、洗龙段等。表演人数一般为10人,另有几个预备擎龙头的人。唢呐吹奏《将军令》等曲调,按锣鼓快慢节奏表演。后来,仕阳舞龙传到了早阳,早阳舞龙灯必先到溪东大路头表演,表示不忘师恩。仕阳舞龙以龙灯过仕水碇步时最为壮观,龙珠忽左忽右,龙头忽高忽低,龙段忽东忽西,随着乐队伴奏的加快,速度也越来越快,龙灯倒映水中,上下翻腾一片,煞是壮观。
    岭北一带舞龙则先在屋前的天地坪起舞,首先在天地坪的四角,形式有点像打井,所以这种在正式演出前的仪式叫“龙天井”。
    舞龙、舞狮的演出人员主要是县内,但在泰顺的周边地区如龟湖,因为与福建福安毗邻,也有从那边过来演出的,福安沙坑的“沙坑龙”在龟湖一带就很有名声。
    八宝灯的内容出于神话。相传王母娘娘庆寿,大摆蟠桃盛会,邀八仙赴宴。龙王未被邀请,心怀不满,待八仙过海时,即兴风作浪,率虾兵蟹将与之搏斗,八仙乃各显神通,最后终于战胜龙王而欢快赴宴。表演形式为演员8人,以丝竹乐队伴奏民间小调进行表演。其起源,据传为清乾隆年间,罗阳一姓潘秀才,赴考落第后家居,见第六年元宵佳节游街只有舞狮、马灯,深感单调,遂与一木匠合作,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题,采20多首民间小调配以唱词,教童男童女8人,用马灯步法,各执以道具边唱边舞,该节目长期流行于罗阳一带。
    龙凤狮子灯流行于罗阳、下洪、岭北等地。演具采用龙、狮、凤、珠、牡丹各二,由12人分别扮演武生、小旦、兵卒、大花脸、小花脸形象。在丝竹锣鼓伴奏下,以舞蹈动作配合演唱进行。相传为下洪贝谷一富户徐承梅善作龙、狮、凤道具,初供小孩玩耍,后用以接神迎佛闹元宵。舞蹈场面近似于马灯。下洪龙凤狮子灯的演出形式有底罗城、外罗城、四角、交剪梢、九连环等。演出器具用用竹篾编成,外边糊上纸张,绘上图案,内置蜡烛。
    木偶戏在泰顺流传历史悠久,约有6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较为盛行,至清代末期,全县约有120多家戏班,极大丰富了我县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泰顺也因此被誉为“木偶戏之乡”。泰顺县木偶戏从业人员之多,演技水平之高,均属全省之首;并在闽东、浙南一带农村集镇享有较高声誉。
    泰顺木偶多系提线木偶,头像每件高约30—50公分,由黄梨木雕成,分生、旦、大花、二花、丑等五种。木偶10多件为一组,经常更换服装、脸谱,可以变换出近百种角色。木偶的左手能上下挥舞,手指灵活自如。提线的装置视角色而定,一般的左手设三条,右手设五条(二条专使手指动作),双脚和胸腹各设一条,头部设二条,武生最多的设18条。木偶身上的提线都装置在一块板上,操作人运用手指的熟练动作,拨动木偶身上的提线,表演出各种细腻而富有真实感的动作。如文人执笔书写、武将拔剑撕杀、娘子梳妆打扮、妇人提壶倒水等;同时还能表现出喜、怒、哀、乐的表情。泰顺木偶戏早期都唱高腔,仅一人帮腔,没有乐器伴奏。以后流行唱乱弹、和调和京剧。从事木偶戏的艺人,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而且还要会唱各种曲调,会讲10多种山区方言。木偶戏的传统剧目,短剧有《断桥会》、《快活林》、《狮子楼》等,长剧有《瓦岗寨》、《西游记》等。(夏碎香《泰顺提线木偶以及明代木偶遗物》)
    春节期间,戏班演木偶戏一般由乡民集资邀请。有些做寿人为祝贺自己的寿诞,也慷慨解囊请来木偶戏班演出,供乡民们欣赏。春节木偶戏演出剧目有《陈十四传》、《大帝爷传》等。有些颇有财力的家族,还邀请两个戏班同时演出,看哪方的观众多过对方,称为“斗戏”。有的戏班还在正式演出结束后,让对木偶演出感兴趣的观众上台替代艺人表演,他们笨拙的手法和功底不深的唱腔往往引起台下观众的阵阵笑声,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