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304|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严山曲岩古建筑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20 10:2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泰顺乡土建筑大盘点(之十三)

曲岩古建筑群


一、父子两代,起屋三座

曲岩古建筑群位于仕阳镇严山村,为当地董氏家族所建。泰顺董氏派衍平阳,约在唐末,平阳董氏族人董成钦迁今泰顺东溪。其八世董旺,又于北宋真宗、仁宗年间(998—1063)从吴屿(今洲岭乡前埕村)迁罗阳,后裔散居仕阳、洲岭、章坑、章成、鹤巢、战洲、雅阳等地。
董旺后裔董应恒于清康熙年间迁居今仕阳严山,为当地董氏始祖。董氏落脚严山后,“不数世而枝叶繁衍”,国学生董绍(1765—1825)择居曲岩,建起现称为“曲岩厝”的正房。不久,他的两个儿子董含章、董朝章(皆为例贡生)又在正房两旁建起左右厢房,形成一座三合院式民居。与这座民居毗邻的是董氏家族的书斋,专供子弟读书习业。董氏几代人积累起丰厚的田产后,又在书斋旁建造仓楼储藏粮食。这三座毗连的建筑为联排式布局,呈曲尺形。各座单体建筑隔而不断,建筑内部靠檐廊联系,使得建筑群中各栋单体建筑在交通上、使用功能上联结成一体。这种布局很适应宗法制度下家族聚居家庭形态的需要。

二、耕可持家,读可荣身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耕读成为古代很大一部分人理想的生存方式。从严山曲岩古建筑群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董氏家族的“耕读”思想亦是非常深刻。书斋和仓楼是董氏家族耕读文化最强劲地折射。
曲岩董氏家族在严山董氏房派中,是最有实力的一支,同时在当地众多姓氏中,亦是声名赫赫,这与董氏家族拥有丰厚的家产显然是分不开的。董氏累世同居,靠农耕起家,逐渐富甲一方。为储存粮食,遂建造了规模较大的仓楼。此楼早期虽为储粮之用,但为显示家族的兴旺发达,亦将大门做得非常精致,施以彩绘。内外均有题额,分别为“惠迪吉”和“爽气西来”。
仓楼大门正面的“爽气西来”四字,指明了它的坐向,即坐东朝西。与仓楼毗连的书斋亦是相同的坐向。书斋取坐东朝西的方位可能是受地形的限制,是否也与处身西方的“奎宿”有关联呢?“奎宿”是星官名称,又叫“天冢”、“封冢”,为二十八宿之一,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在古代,奎星被附会为主管文运之神后,备受读书人的崇拜。董氏书斋所处的方位是否与奎星方位有关,我们已很难查证。但与魁星一样,同主文运的文昌帝君却实实在在地受到了董氏读书人的崇拜。文昌本是星官名,包括六颗星,即斗魁之上六星的总称。古代星相家将其解释为主大富大资的吉星,道教则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因此,又叫它“文星”。隋唐科举制度确立以后,文昌星更加被士人崇拜。各地纷纷修建文昌宫、文昌祠、文昌阁等,以祭祀主宰功名利禄的文昌神。书斋之内更是少不了其神位,在董氏书斋二楼供奉文昌帝的神龛中,仍有当年祭祀时所留下的香烛。
耕是农业社会许多家族的持家之本,读书入仕同样被看作是光耀门户的一件大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兼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果不读书,则无异于土俑木偶。在这种主流思想的影响下,人丁稍众的古代家族均建造有书斋,以作为启蒙子弟的场所。董氏书斋是一座以教育族内儿童的族塾,功能和其他启蒙私学一样,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为课本,教育儿童读书写字,向受教子弟灌输伦理道德、纲常名教。《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影响很大,被称为“蒙学之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坐在董氏书斋残败的门楼边上,凝望前方的笔架峰,身后恍忽传来了琅琅读书声,飘散在茂林里,青空中,慢慢的复归于平静。

三、祥狮上檐,福在眼前

古代民居不仅能满足人们生活起居最基本的功用,而且还到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意味,体现了古人的精神追求,这是现代民居所望尘不及的。徜徉曲岩董氏古建筑群中,不难发现,处处充满古人的吉祥观念。董氏先祖们向往、追求吉祥的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建筑的构件和装饰上,如泥塑中的象,彩绘中的松,等等。他们相信像征政清民和、天下太平的象,象征延年益寿、长青不老的松以及众多吉祥物能规避灾祸、获取吉庆祥瑞。
曲岩古建筑群的众多吉祥装饰中,在县内其他地方较少见是“曲岩厝”左厢房屋檐上的狮子和庭院门楼照壁上的福字。“曲岩厝”左厢房的一角正对着从山脚下盘旋上的道路,产生了不祥瑞的“路煞”,为了冲开这股煞气,便在重檐的脊角上塑上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据说可以镇宅驱邪),这是说法之一。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在脊端塑狮子是为了让直刺而来的屋脊有一个收头,借以狮子起到遮挡作用,这种说法更可信,因为在“曲岩厝”的很多屋檐上都有泥塑狮子,但前方并不一定有“路煞”。
古人建房,往往运用多重门楼建造在不同的方位上,营造起曲径通幽的建筑模式,使屋外之人不能对院内事物一览无遗,这是古人“藏”的心理的体现。这种建筑模式在县内仙居、司前里光等地都可以看到。还有一种办法,如董氏“曲岩厝”一样,在门外设照壁。照壁的粉墙,又成为人们装饰之处,或设以漏窗,或绘以图案。“曲岩厝”照壁的作法是,两边设漏窗,中间则书以“福”字。当住在房子内的族人外出时,从厅堂中踏下台阶,沿着庭院长长的甬路走向门楼。在行走时,正好对着门外照壁的“福”字,人们称之为“福在眼前”。

四、左右扶手,中间一个土馒头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南宋诗人范成大这两句诗非常形象贴切地说明不管什么仙丹妙药,气功修炼,人最终总是要死的,归身到“土馒头”中去。
董氏先祖墓就建在“曲岩厝”的后山上,呈“交椅式”。根据专家研究,在地表上修建的墓室存放先人棺柩尸骨,是南方汉族异于北方的文化特征之一。北方的习俗大多是隆土而葬,墓形制像一个“土馒头”,周围不设任何附属构筑;而南方的一些墓葬除了依旧有“土馒头”以外,周围还增设了扶椅式的附属构筑,形成“左右扶手,中间一个土馒头”的墓葬建筑形式,一般称为“椅子坟”。椅子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但是为什么椅子坟在苏南、浙北部没有踪影而在浙南、浙东南及福建却有大量存在?研究者们认为,主要与山区的地理环境,讲究孝道、注重厚葬以及风水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
身前当耕读,死后荫子孙。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可以不灭,虽已经不再“过问”耕读之事,却还可以荫庇子孙,即是古墓葬四大意义之一的荫庇意义。曲岩董氏先祖墓体现出来的荫庇意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墓室前方的四个石刻大字,分别为福、禄、寿、喜。“福”的概念,在世人心目中是很广泛,福可以解释为福运、福气、运气、幸福等。自古以来,“福”是人们致孜以求,极其向往的人生大目标。禄,是指官吏的职位和俸给。喜,是指吉利喜庆。寿,意谓长寿。董氏先祖利用在石板上刻“福、禄、寿、喜”四个吉祥字,希望自己身后还能为子孙们送去庇佑。入土后荫庇子孙,这也许是墓中人一个最大的心愿了!在世的后裔子孙也是深信祖坟可以为他们带来福祉,而祭祀不断。曲岩厝后院专门设了道路通往位于后山上的祖坟,每年的祭祀节日,所有裔下子孙汇集一起,从厅堂步入后院,登上这条石径去祭拜祖坟。除了吉祥字外,这座董氏先祖墓还有很多吉祥图案,反映了古人求吉的思想。墓冢前的石构件仿制阳宅的式样,屋设三间,柱架、屋檐等一应俱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思想。

当年极聚人气的曲岩古建筑群时至今日已走向颓败。书斋荒废;最早存放粮食的仓楼后来成为住宅,现今已是人去楼空;族人累世聚居的曲岩厝也已是门可罗雀,只有一两户人家依旧守着这古老的家园!从文物保护角度来看,像这种能强烈折射浙南古代家族耕读文化的典型的古建筑群已为数不多,可想而知,保护好曲岩古建筑群是极富意义的。http://www.langqiao.net/shownews.asp?newsid=81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0 10:41:35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张图片中为八旬老人剃头的是位理发大师傅,叫董大飞(http://www.langqiao.net/shownews.asp?newsid=819)

在剃头匠中有许多行业规矩,比如剃头之前首先要在眉下往上轻刮四下,然后往下轻刮四下,意谓八仙过海。用剃刀轻轻地在眉上往左溜四刀,往右溜四刀,意谓八仙庆寿。开始剃头时要从头的左脑门开始剃,左脑门为神门,然后从后面绕着剃过去,谓日头绕山斗。最后剃到头的右边结束,右边称鬼门。
3#
发表于 2003-11-20 11:25:46 | 只看该作者
古时候剃头还有这么多规矩,看来剃头文化也如现在的农村建筑,尽管看似时尚,实乃退化了。
记得小时候特别害怕剃头人,拿着大剪刀在眼前脑后嘻唰嘻唰,生怕不小心剪到我的小脖子就完了,还有后来出现了电剪刀,剃头师傅剃头的时候,电剪弄到耳朵边上会突然噼啪大响,反正我小时候是怕的,另外还有,大人总是威胁不听话就叫剃头师把你剃光头,让你娶不到媳妇!那段时间,听到剃头师傅一来我们就跑的远远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0 14:52:22 | 只看该作者
[em12]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20 14:56:56编辑过]

5#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0 14:55:25 | 只看该作者

严山仙翁洞

严山有一个"仙翁洞"
远近闻名
不知大家有没有去过
我小时候老师带我们去春游时去过一次
印象不是很深刻了
交通不怎么方便
从严山去那里步行要一个小时

仙翁洞是道教的场所
泰顺比较有名的两个洞都在中部(泰顺中部)
其他地方好像都没有听说
不知还有没有

这张相片是去严山的路上拍的
仙翁洞就位于于云雾弥漫中的那座山上
6#
发表于 2003-11-20 15:08:3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出生地就在仙翁洞的山脚下阿,就叫“翁地”,这是一个非常美丽而宁静的小山村,老家周围翠竹环抱,古树苍天,溪流清澈见底,鱼阿虾阿蟹阿多得不得了,小时候可好玩了,每次寒暑假那就成了我地天堂。那还有很多我的堂兄弟姐妹,我们会顺着小溪一直往上游,然后一直爬到仙翁洞,上山的路很陡,我们几乎是手脚并用上去的,记得第一次我和我的表兄不知道山洞的确切位置,一直爬到山顶也没有发现只能回来,不过登高极目的感觉好极了,仙翁洞石碑记载那可是泰顺的第二高峰呢(又好像是第三,忘了)
7#
发表于 2003-11-20 15:09:58 | 只看该作者
一泉快把照片弄大一点!
8#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0 15:17:32 | 只看该作者
不会吧
你怎么会跑到那里出生啊!
这么高太危险了!!呵呵

对了那么你对那里的情况应该很熟悉了
多谈谈嘛
还有石碑啊
不知你还记不记得香炉上都刻些什么神的名字
(图片弄大我不会呀,我是PHOTOSHOP操作的,快教我一下!)
9#
发表于 2003-11-20 23:37:02 | 只看该作者
严山五一的时候和博大曾去过,严山就是博大的老家
那是我第一次走进严山
与她第一次亲密接触
听说那里的房子榴数是全县最大的是么
很可惜因上次时间的关系
"仙翁洞"没有走

10#
发表于 2003-11-21 00:18:26 | 只看该作者

翁地照片三张


这是我老家附近的一座小祠堂,后来被改成小学,年代不祥。远景就是仙翁洞

翁地小小的一个山村当有两条小河汇聚,北面是严山下来的,落差很大,有很多瀑布、“龙井”,这个小瀑布也在我家附近,是我们小时候游泳的地方。过来有一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石板桥,还有一个石亭,我们称“翁地亭”

从严山到翁地一路上都是这样的石头,圆滚滚的
11#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1 08:16:5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饶富春在2003-11-20 23:37:02的发言:
听说那里的房子榴数是全县最大的是么

这就不好说了
它是一个建筑群
是有设门相通但建筑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应该不能以这个建筑群的榴数与其他单体的民居比

以前曾有叫过董家大院的
其实这个名字不合适
从单体来说院子都不大
如果从群体来说
又不是大院的组合形式
12#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1 08:42:34 | 只看该作者
笨笨的故乡确实很美叶
地貌也很特别
那么圆溜的石头不知是怎么造化出来的
还有很多啊
真是奇怪
不知有谁考察过
可能有孔龙蛋在里边喔
呵呵
13#
发表于 2003-11-21 13:18:56 | 只看该作者

董家大院后山小石门楼

董家大院内景通道

严山董家大院对面土楼,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儿一下报不上名来,咳人老了总是不中用记忆力差
14#
发表于 2003-11-21 13:21:40 | 只看该作者

董家大院
15#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1 13:40:49 | 只看该作者
这张好
是用标头拍的吗
16#
发表于 2003-11-21 14:30:33 | 只看该作者
是用富士2300拍的
镜头你说对了
其实这张照片我早已帖了
17#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1 14:35:20 | 只看该作者
土楼的主人曾经当过营长
就是我那组相片中在剃头的那个

老虎村请了好几次让你去世遗版发表高见
怎么都不响应啊!
不够意思喔
18#
发表于 2003-11-21 17:30:2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话不是这么说哦,这样可误会我了
我也是一个爱廊桥的人
世遗至关重要
发表的话得慎重,不能随便发表
已想好一半
等好了我会发的
19#
发表于 2008-3-21 21:57:31 | 只看该作者

这里也能看到我的家乡!呵呵!很惊喜!!

还是觉得家乡好,在外多年了,感觉家乡好亲切啊!!回去多拍点照片来,想她的时候可以看看!谢谢版主为严山做的一切!!
20#
发表于 2008-3-21 22:12:38 | 只看该作者

照片



[ 本帖最后由 damama 于 2008-3-23 00:41 编辑 ]

DSCN0589.JPG (1.5 MB, 下载次数: 167)

DSCN0589.JPG

DSCN0596.JPG (1.9 MB, 下载次数: 166)

DSCN059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