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55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论]优势互补 集聚发展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1-6-6 10:27:27 | 只看该作者
官方结合民间实际作为互补
2#
发表于 2011-5-13 06:57:24 | 只看该作者
官方的观点。
3#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08:2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论我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乡镇布局调整,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是以中心集聚、统筹发展为主要目的所展开的重大行政改革,是为我县长期发展建骨架、打基础的关键举措。目前我县共辖36个乡镇,乡镇规模过小、农村中心镇太少、政府功能弱化,这一格局与我县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市化建设矛盾日益突出。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就是为了破解这一困局,从而实现“优势互补、集聚发展”。

  虽然我县先前进行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但全县乡镇规模仍总体偏小,发展腹地和辐射空间太小,难以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制约了农村经济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小城镇功能的健全完善和辐射作用的充分发挥。如黄桥乡,下辖一个行政村黄桥村,常住人口仅700多人,是典型的“麻雀乡”。由于“麻雀乡”产业层次低、布局分散、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竞争力不强的状况极为突出,既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建设,也制约了山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麻雀乡”的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现象,影响了行政管理效能,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势必也弱化了乡镇政府功能,加重了财政和农民的负担。

  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将一些面积小、人口少、生产生存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的乡镇,并入到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心镇,由此通过生产力的再布局、城镇空间的再构架、产业平台的再打造,有利于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城镇化新格局。近年来,司前镇逐步吸纳周围的峰门、黄桥、竹里三个山区乡的村民,并将各种项目资金从“撒胡椒面”式使用转变为捆绑式使用。通过几年来的建设,共新建947间移民安置房,接纳三乡3200多人口,使得水、电、路等市政设施在一镇三乡的合力下日臻完善;片区内两所中心小学和7所村小学撤并,师资力量明显增强;卫生、养老、垃圾无公害处理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在资源共享中不断强化。司前“一镇带三乡”的成功尝试,充分证明了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后“集聚”所带来的诸多好处。

  “树挪死,人挪活”、“破则立,从则平”,目前我县的行政区划,已经不适应整体发展,尤其是僵化的区域模式,已经不适应将泰顺建设成山区中等城市和温州大都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合理、科学布局地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使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要求,是进一步加快我县乡镇建设步伐,搞好基础乡镇机构改革,推进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加快我县新型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