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好人 于 2015-2-7 10:54 编辑
徐 奭(985—1030),字武卿,生于泰顺县司前溪口村,他在泰顺度过幼年和少年时代,后跟随其父游学于福建瓯宁(今福建省建瓯县),并从瓯宁开始走上仕途,。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壬子科,28岁的徐奭状元及第。曾任知化知府、两浙转运使、开封知府等官职。晚年荣归故里。卒后葬泰顺岭下沙墩。他是温州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因他以瓯宁籍考上状元,世人多以为徐奭为福建人,以至于温州典籍记录不详。
徐 履(1121-1198)少名驹儿,字子云,号少初,南宋泰顺司前溪口人。他聪颖好学,博览经文史籍,倜傥有大志。绍兴十八年,二十七岁的徐履省试第一。当朝丞相秦桧见徐履才貌出众,想必状元非他莫属,就想招他为婿。谁知他不仅没有拜倒在秦桧的脚下,在殿试时,当着高宗的面,装疯卖傻,痛骂秦桧投降卖国,残害忠良,力主抗金,对殿试,不答一字,语无伦次,扬长而去。高宗不忍弃去,特置榜末。同科考生深为惋惜,徐履笑答“千里名驹伯乐贤,赤壁周郎显才能,若使黄榜颠倒挂,徐履依旧是状元。后人称徐履为泰顺半个状元 。
徐元德,永嘉学派学者之一(1139—1201,字居厚,号牧斋,泰顺仙居人)漕试《周礼》夺魁,登进士第四名,任邵武军学教授,历官莆田令、徽州通判等,居官清正,政绩显著,以身作则,为士人颂扬。任徽州通判时,江东转运副使、著名诗人杨万里盛赞其为:“浙东名儒,朝列正士,持论鲠挺,特立不阿”。卒于通州知州任内,享年63岁,赠朝散大夫。元德与陆游、叶适、吕祖谦、陈亮、戴岷等友善。《龙川文集》、《吕东莱集》时见其名。元德与陈傅良合著《周礼制度精华》,下册是他力作。另有《樵夫集》,今佚。
徐 震(1064年六月初六日—1121年四月初七日)北宋泰顺县下洪乡人。少年不负先训,好书力学,官至温州府判。职上秉公亷政,为时人所敬佩。宣和三年(1121),方腊造反率其军攻占温州,逼近瑞安。县令王公济与乡紳赵霑商议稳守,决定选著姓入域招募义勇四万人,由徐震为将领,分守吹台山(今瓯海境内)各要道。是年四月七日,双方交战激烈,首领徐震壮烈牺牲于瑞邑小桐岭,享年58岁。宣和七年(1125), 钦宗皇帝敕封徐震为忠训郎。敕曰“忠义所激, 勇当寇锋, 陷阵先登, 以身殉国:伟哉徐君, 贞忠贯日, 睦冠金瓯, 世孰与匹。” 明洪武三年(1370年八月十六日), 朝廷又加封徐震为忠训侯王,入乡贤忠义二祠,正祀典,。
蔡起辛(1228—1301),字若金,号絮矩,泰顺县仕阳人。南宋武科状元,翰林院侍讲。蔡起辛武艺高强,博通经史,深谙兵法。南宋景定二年,乡试第一,为解元。次年武科殿试第一,拔金榜头筹,夺武科状元。得当朝丞相叶梦鼎赏识,推荐为都督府计议。因招安海寇张宣有功,被擢升为翰林院侍讲,后补知韶州军。南宋咸淳年间,元军入侵,奸臣把道,英雄无用武之地,蔡起辛辞官归隐故里。德祐二年,临安沦陷,南宋灭亡,官员多降元朝,原南宋右丞兼枢密使留梦炎多次推荐蔡起辛入朝理政。蔡起辛耻为元朝之官,予于拒绝。便隐姓埋名十年周游于苏浙之间。元大德五年,逝于苏州,终年73岁。其子蔡元善扶柩南归,过婺州时浙东道元帅副使王都中敬其为人,特以诗文祭奠。回首中国历史,蔡起辛虽处异族入侵、昏君奸臣当道、报国无门之乱世,但作为一武科状元,其光风亮节为人敬佩。与兄蔡遇壬同中进士叶梦鼎诗云:金榜欢声动地雷,人人争羡弟兄才。巍峨甲第撑起,绵绣文章著意裁。吴斧两经窗下和,天香并折月中回。辉煌绰楔高千古,瞻仰还当起后来。
蔡遇壬,南宋泰顺县仕阳人。景定二年与弟蔡起辛同中进士,皇帝赐建“双桂坊”。左丞相叶梦鼎题诗云:金榜欢声动地雷,人人争羡弟兄才。
林 杞,又名玉伟,字茂南,浙江泰顺人。生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丙戌科进士,初授常熟县尉,迁鸟程知县、湖南提举。北宋末,李纲勤王,知其贤,命率湘师人京。师未至,汴京已陷。高宗即位,李纲拜相,荐杞为吏部郎。旋张浚弹劾李纲,林杞调外任。苗傅、刘正彦作乱,林杞助韩世忠勘平变乱。卒于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年65岁,追封为吏部尚书。
林融原名荣(一作林雄),字子毅,泰顺雅阳人。宋咸淳四年(1268)进士,官提刑。宋亡,林融起兵对抗蒙古人建立的元政权,举义失败。
林待聘(1089-1152),字绍伊,号毅斋,泰顺泗溪人。待聘少时好学笃行,累举于乡,政和五年(1115年),二十七岁登文进士。授常州户曹参军,历濮州、淮州、扬州教授。著有《内外制》四卷,《奏议》六卷,《文集》十卷《诏制突厥大理》等四十余卷。待聘为人忠诚,处事稳重,博学多才,善于从政,故深得宋高宗、抗金宰相李纲、赵鼎等人的信任,一直在朝廷中枢任要职。
林式之(又名侍之)泰顺泗溪人。南宋绍熙元年进士,官至奉议郎。
林逢龙(?—1276年),字庆云,弟林廷龙(?—1276年),字雷发,泰顺县泗溪人,兄弟俩世称勇士,名垂史册。 南宋景定末年(1264),元兵入侵,臣民愤慨,时贾似道当权,专横独断,割地纳币,屈膝求和。逢龙上书朝廷献策抗元,未被采纳。咸淳二年(1266),又与弟廷龙同入太学入宫言事,忤贾似道,被斥归乡里。后郡守江万顷知其贤,以师事之。咸淳八年(1272),元兵围困襄樊,且江南水灾严重,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逢龙兄弟又与太学生齐应魁等联名上书,要求惩办贾似道误国罪,急调兵解襄樊围。贾怒,将其削籍押还。逢龙乃筑室隐于赤岩山洞(在今泰顺秀涧乡境内)。德祜二年(1276),元兵入温,元将素闻逢龙名,索之山中,以名利诱降,龙奋臂怒斥:“我乃大宋太学生,岂能为汝虏用?!”元兵举刀威胁,龙以腹触刃殉节。著有《草堂集》二十八卷、《古论》十卷。其弟廷龙亦于同日被执不屈殉难。
林永年(1061-1153),字茂生,由泰顺泗溪徙平阳钱仓,封通直郎、正奉大夫。泰顺、平阳、苍南三县至今后裔超过十万余人。其夫人柳氏(1057-1141年)是苍南莒溪人,善待公婆,孝道典范,名扬朝野,宋高宗钦旌为孝妇。
林 建(885-961),唐昭宗天佑元年登进士,授内阁长史,后唐庄宗同光三年避乱隐居泰顺筱村长垟,宋太祖建隆二年迁往泗溪北涧上段(今泗溪下桥)。至五世孙林韶,喜儒僻馆,召四方名士教学,从而泗溪一带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自北宋熙宁三年(1070)迄南宋咸淳四年(1268)的198年中,林氏家族连续9世,中文武进士者达43人。其中具有学士衔者18人,时称“十八学士”。
林拱辰,泰顺泗溪人,南宋淳熙八年进士,授太府寺丞、金国通谢使。著《春秋传》三十卷。
林应辰,泰顺泗溪人,宋淳熙八年同兄拱辰登状元黄田榜进士,官升朝请大夫。著有《楚辞说》、《周易说》等著作,其中《楚辞说》还被收入由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
林 韶,宋泰顺县泗溪人。据史料记载,出仕为官,官至大中大夫,喜儒辟馆,族人子弟皆入学,从此泗溪一带学风颇盛,科甲蝉联。
林 鄂(1793-1874)字太冲,号愚谷,泰顺人。清道光壬寅(1842)岁贡。曾任广西提督学政孙锵鸣幕宾,官兰溪训导。告老回乡后致力于公益事业。著有《望山草堂诗钞》。
董正扬,字眉伯,号昙柯,泰顺人。嘉庆壬戌进士,官大庾知县。有《味义根斋诗稿》。
董 斿(1775—1842),字仲常,号霞樵,泰顺罗阳人。清廪生。幼慧,书史过目成诵。屡试不第,历游浙、苏、鲁、湘、鄂、陕、滇、蜀等省30余年,所到之处,均与名流逸士会聚,唱酬咏和。其人诚实端方,诗风冲雅温厚,卓然中唐名家,交往者无不惊其才华。 嘉庆三年(1798),李銮宣任温处道,提倡风雅,斿以能诗受知。二十一年,李升任四川布政使,聘往审定诗文。抵蜀四十日,李不幸病逝,无嗣,亲朋雀散。斿为其治理后事,恤眷属,立嗣子,刊诗文,义名震西蜀。四川总督蒋攸铦重其品学,议留斿掌教锦江书院,以资格不合而未成;后特为修书浙江巡抚,盛称其学行为浙中人物第一流,于是得任处州莲城书院山长,历时10年。回故居后,任罗阳书院山长。遗著有《太霞山馆文集》,其《论泰顺利弊书》、《厘正乡贤议》、《泉山记》等颇有可观;其诗稿除《湘南集》已刊外,尚有千首。所辑《罗阳诗始》4卷,收集乡贤54人,诗作623首,盛称于时。
陶 乔,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登进士,唐中军都督。为避权奸之害,弃官而遁入瑞安白鹤溪口(今泰顺司前、溪口),复徙仙稔、下革。为泰顺陶氏始祖。
蔡允升,仕阳人,明朝弘治岁贡,军功赐进士。官至福州都监。
夏大辉,浙江泰顺人,明弘光(1645)副贡。诗人。著有《闲园诗草》、《渔樵诗说》8集等。
潘自疆,罗阳人,清咸丰十年(1860)中进士,曾任户部云南司主事,福建司主事,浙江户部主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