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4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拙至美 廊桥“遗”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9 08:33: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廊桥的网事,有哪些故事?如何既保护好廊桥,又要防止被过度开发?泰顺廊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对温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多大的帮助?@书托八爪 @薛一泉

温州都市报 2012年12月19日 地理 沙龙版面
    薛一泉:都市报《地理》版邀请大家一起来聊聊泰顺廊桥,挺好。我们知道泰顺廊桥已经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今天我们的主题就围绕廊桥的保护以及原先申遗的历程,还有将来的保护思路。泰顺文保所的王际昕所长,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参与泰顺的文化遗产保护有十几年了,请他先讲讲。
    王际昕:其实泰顺廊桥的申遗,以前有过一次,记得是2005年,浙江省文物局帮我们报过一次,当时报的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排在西湖之前。最后送到国家文物局,他们说你单单报一个泰顺廊桥,分量不够重,因为这个廊桥不仅仅你们泰顺有,福建、以及省内的庆元、景宁都有,最后分量不够重就被“咔嚓”掉了。
    对于廊桥的保护,我们现在在不少廊桥周围设立了观测点。不过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我讲一个例子:我们廊桥保护范围内的村子,老百姓要建房子,或者改建,现在我们泰顺山区宅基地的指标很严格。你叫他住在里面,的确很不舒服,他说儿子娶老婆要盖新房子,你不给我改建,我就让它塌掉最好了,等它塌掉我再盖。
    泰顺下洪乡上洪村,有一座廊桥,也是廊桥演变进程当中一个重要阶段的产物,属于八字撑。当时泰顺要公布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村里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很积极,很想把自己的村落列入名单。事成之后,村民又得知列入名单后,村里的房子不能改建,新的房子也不能在保护区里面建,新建房子的层数以及外观建造风格都要受到控制,后来他们又提交了一份报告,要求撤销称号,申请书上都有很多村民的签名。
    当然,也有很成功的例子。比如泗溪廊桥文化园和胡氏大院,当地政府就在文保单位附近划了一块地,居民可以继续住在民居里面,也可以到那块地上盖房子。这样矛盾就解决了。这方面的工作,今后我们还要加强。
    薛一泉:泰顺廊桥保护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民间力量始终伴随左右。泰顺也有廊桥协会,董晓华是主席,他一直在说,我们这个协会不单单是廊桥协会,他还称之为360协会(痴迷廊桥,要比250好一点),要为廊桥一门心思做一些事情。晓波在泰顺可以算是廊桥保护的悍将,是“护桥使者”。他现在是中国廊桥网的主人,也是市廊桥文化学会的会长,对廊桥可谓情有独钟,一往情深,他宝贝儿子就叫“钟桥”。
    钟晓波:创办中国廊桥网(原名泰顺廊桥网)是很偶然的,当时我在成都读大学,背井离乡。经常有同学问:“你哪里的?”我说泰顺的。“泰顺有什么特点啊?”我说我老家很穷的,都是山,是国家级贫困县,没什么特色。有一天一同学从图书馆借了本《地理知识》(注:即现在的《中国国家地理》,当时这期是2000年7月号,封面是泰顺廊桥)。他跑来告诉我,泰顺是你们那里吧,有这么好的地方,你从来没说过啊!我还不大相信的,拿过来一看,还真的是我们泰顺的廊桥(当时不知道叫廊桥,知道土话叫柴桥、蜈蚣桥)。
    从此,那本杂志就被我偷偷藏起来了,不还给学校。当时我在一家网络公司勤工俭学,就萌生一个想法,要给廊桥做一个网站,把我们廊桥的东西通过网站去宣传。当时域名免费、空间免费,做了之后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在网上看的人很多,留言的人很多。其中就有一位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是我们泰顺人(注:徐志伟),那时候他就一直给我留言、写信,鼓励我把这个东西做下去。
    2001年大学毕业,回泰顺参加工作,单位给我配了数码相机,一有空就到乡下去廊桥拍些照片。当时自助旅行刚刚兴起,驴友都是会上网的,他们过来寻找廊桥,很多都是通过网站才了解到的。我还记得有一次一帮北京的驴友,他们通过网站联系我,说要过来寻找廊桥,我给他们当导游,大伙都很开心,临走的时候他们凑了1000块钱,说支持我做这个网站。驴友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一直坚守。
    网站成立以来,一直关注廊桥周边的生态。我们注意到,部分廊桥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建造防洪堤,对生态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已经形成了一种破坏事实。我们最早发现这个现象是在文重桥,大约在2007年。廊桥边原来的这一块檀林都已经被铲平,边上弄了一排笔直的石砌堤坝。后来我们在网站有一次比较大力度的呼吁,但收效甚微,甚至说是没有效果。
    薛一泉:黄所长是古建筑专家,从古建筑这个角度,你是怎么看廊桥的。
    黄培量:我对廊桥的认识其实是比较晚的,第一次见到廊桥是2004年,感觉确实是非常震撼,温州还有这么好的遗产保留下来。后来泰顺文博馆做廊桥“四有”档案(注:就是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管机构),时任领导张俊请我们帮他做廊桥的“四有”测绘图纸,我又跑了一些其他的廊桥,像泗溪的两座桥(注:溪东桥和北涧桥)、文重桥、永庆桥等。通过这种工作关系,我对廊桥的认识加深了不少。
    为什么在泰顺这个地方会产生廊桥这种形式?从文化层面来说,南宋定都临安,北方士族南迁,对温州文化形成、改变影响非常显著。建筑技术程度方面,北方引入的建筑技术跟南方本土文化的碰撞,那时候已经开始形成,通过这几年的测绘,我感觉到廊桥也是受到这种文化的碰撞与影响。从构架体系来说,廊桥存在着两种的构架体系,一种就是抬梁式;一种是穿斗式,两种建筑体系在廊桥上都有体现,穿斗更多的是本土的、地方的,而抬梁式更多的是从北方往南边的传播。(薛一泉:我插一句,第十二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之前在泰顺举办,台湾一个学者到泰顺以后,他就惊呼。他一直在寻找南北建筑交融的一个区域,终于在泰顺找到了,他很开心。)
    泰顺廊桥还有一个特点,它的功能不单单是一个交通的功能,它还带有一些景观、宗教的功能,像很多廊桥上面都有神龛,这在其他很多地方是见不到的。
    薛一泉:高老师对泰顺乡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近期又参与温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工作。也请您聊聊看法。
    高启新:关于世界文化遗产这块,跟温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没有关系呢?我可以说:关系太大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有分值的,总共300分。在人文跟自然两项中,有个硬性指标,就是申报城市,如果拥有一项世界文化遗产,不管是人文类还是自然类,马上给你加10分。这个10分是硬指标。
     我看了一下预备名单,我们现在排名是整个名单中的第19号,申遗里面是有顺序的,说明我们未来的任务是比较艰巨的,任重而道远。我很担心廊桥被“过度保护”。《文物法》里面也提倡保护跟利用是结合的,但是我们有的时候对廊桥过度保护,恰恰是一种破坏。我举个例子,像泗溪的下桥在保护的过程中,有一些做法,我觉得就值得商榷:比如说为了更好看,在一些地方做了墙,翻新了道路,搞得整齐划一,甚至还弄了一座橡皮坝把水拦起来,本来水就让它自然流动就好,你一定要搞起来,弄几条船放里面,脚在里面踩。沿岸的廊桥两边,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化的自然景观,比如说青苔、杂树、鹅卵石、小屋,这些东西对桥本身不造成破坏,没有必要弄得整齐划一。
    薛一泉:王老师是设计师,平时的工作中,怎样从传统建筑中得到一些启发和灵感?
    王雪然:我讲一些体会。泰顺廊桥的建造者,都是地方上的能工巧匠。事实上我们的传统建筑都是这些普通人做出来的。一个地方上建筑的质量、形式,很多的特色都是从他们手中产生的。而我们现在盖的这些房子,很多都是现代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通过细致的分工做出来的。就是说,设计的人跟建造的人是分开的,是脱离的。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很可能一个做建筑设计的设计师,他画了10年的图,但是他从来就没盖过房子。设计者脱离了现实的工作,脱离之后会有什么问题?就是盖的房子千篇一律,温州新盖的房子,跟外地相比,都差不多。
    我们反过来去看传统建筑,感受到它的魅力,去分析它的时候,就会有几个方面,刚才说的建造跟设计是不可分割的,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就是就地取材,山区盖一个房子,从下到上是不会用同一种材料的,下面会用石头去垒一些,因为下面会比较潮湿,到了上头再用木头。对于廊桥我没有很深入的了解,但是我相信,福建的廊桥,跟泰顺的廊桥,一定是有不同的,材料有不同,建造的技艺也有不同。有一段时间我带温大学生去做古民居调查,看到古村落很多民居尽管破败,但呈现的那种美,都会让我们感动、惊叹。其实我们就是被很真实的材料、很真实的技艺、很真实的表达所感动的。前几天我妈妈说她回到农村老家,盖了一间小房子,我就很羡慕她,因为我住在城市里,几乎没有机会自己去盖一间房子。我想,以前的建筑这么美,用手去做出来的,真的是很不一样。所以传统建筑的魅力就是在于这里,它有很多“人的东西”在里面。


该贴已经同步到 大笨钟的微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12-12-19 09:39:19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12-19 10:52:39 | 只看该作者
//@薛一泉://@温州文化遗产: 大拙至美 廊桥“遗”梦\n\n 来自 大笨钟晓波 的新浪微博
4#
发表于 2012-12-19 12:10:28 | 只看该作者
流水依依,常忆五月!//@大笨钟晓波: //@薛一泉://@温州文化遗产: 大拙至美 廊桥“遗”梦\n\n 来自 九把小飞刀 的新浪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