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7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顺:生态立县绿色崛起 用好资源转身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14 22:49: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司前畲族镇曾以“一镇带三乡”的成功实践为人熟知。今后,这里将成为泰顺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 廖雄 摄
  温州网讯

  在过去的两个月,泰顺县先后有两大工业园区,调整了自身的功能定位,由原来的工业用地改为三产用地,并停止所有工业企业入园;在过去的三四年间,累计有100多个、投资总额达50多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因环保原因被该县拒之门外。

  对于一个欠发达县来说,对如此大规模的资本引入说“不”,倚靠的底气,来自于对自身发展定位的清晰认知。泰顺县在“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路上脚步越发轻盈,方向亦更明确。

  泰顺县委书记张洪国认为,泰顺长远发展的路径,肯定不在工业。按经济指标来说,泰顺属于欠发达地区,但按生态指标来衡量,却是发达地区。今后,该县将倚仗生态资源的优势,将这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泰顺县县长董旭斌认为,泰顺在进入后GDP时代,说到底是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后发赶超的时代,固守这种理念,用好资源,将有效解决泰顺”转身“发展的问题。

  一产转身:高山农业的特色性发展

  地处800米海拔高山区的翁山社区,全年平均气温16℃,常年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多年来,翁山番薯干因色泽暗红、质地柔软、口感甜糯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番薯种植及番薯干制作,已成为翁山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其中,精品番薯干更是卖得比牛肉干还贵,因其含糖量高,保质期长,最高可卖到每公斤60元。据统计,翁山社区现有1400余农户,有460户从事番薯种植,种植面积近2000亩,年产鲜薯200多万公斤,其中约100万公斤用于加工番薯干,年产优质番薯干25万公斤。

  当人们想起泰顺,总会将之与青山绿水相连,想当然地以为第一产业定是泰顺的龙头产业。事实上,第一产业在泰顺的三类产业中占比很低。因为山地太多,规模农业在泰顺形不成气候,泰顺也缺乏现代农业的基础。但在这些年,泰顺依托山地资源以及生态、绿色优势,在富民路上走出了各种不同路径,翁山番薯干是产业典型,除此之外的猕猴桃、杨梅、葡萄、铁皮石斛等农产品,都倚仗生态的优势而异军突起。

  借助这种优势,泰顺还积极探索适合县域发展的农业产业新模式。

  三魁镇薛内村的“瑞雪模式”,无疑是其中的翘楚。薛内村辖9个自然村,共222户、741人,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5730元,低收入农户60户、198人,是泰顺上一轮扶贫重点村之一。如何改变贫困现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该村大胆创新,2011年5月,村“两委”与在外创业人士达成合作协议,

  改变以往直接捐资的模式为“村企合作”模式,成立了温州瑞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在外创业人士向该公司注资,村民以林地、山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共同开发经营全村现有的资源,使得全村村民皆成股东。3年多,公司现资产已达4564万元,联接农户207户,201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增至12600元,实现三年翻一番。“瑞雪”不仅解决了村里300多劳动力的就业,而且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户,实现企业与农户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模式。

  规模农业的发展,虽受制于山地多的区位劣势,但是,泰顺靠天然绿色形成的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却将这一劣势转化为了优势。

  二产转身:生态工业的选择性发展

  就在前些日子,泰顺县对罗阳生态工业园和(大安)生态科技创业园进行了功能调整,将不再引进工业企业,改由商贸服务等产业为主导。创业园管委会主任江宗益说,泰顺在坚持调结构、提质量、促转型的绿色发展之路上,已经将高污染、高能耗工业企业甩出了发展名单之外。而挖掘生态资源,发挥生态潜能的低污染、低能耗的工业企业,开始进入泰顺县域发展的规划编制中。

  漫山遍野的苍翠竹林,近九成的森林覆盖率,竹木是大自然赋予司前畲族镇最厚重的生态家底。如何守住并发扬这一优势,司前有着清晰的思路。“司前正在致力于建设竹木产业园”,司前畲族镇党委书记雷子亮介绍,司前目前已有8家规模较大的竹木加工企业,它们立足县域内丰富的竹木资源,助推竹木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而据泰顺县林业局透露,作为浙江省竹子产业分布重点区域,泰顺全县已发展20多万亩毛竹基地,有竹制品加工企业20多家,产品涉及竹家具、玩具、工艺品、竹材料、餐具、竹炭等大类,年产值近1亿元。

  而历来都为他人做嫁衣的泰顺石,也迎来了自己发展的新机遇。泰顺石产于仕阳龟湖,又称叶蜡石,因而龟湖也被称为“世界蜡都”。泰顺石质地温润似玉、细腻剔透、纹理精美、软硬适中,宜雕琢、制印等,极具文化创造价值和收藏价值。但是,泰顺石真正的价值并未引起当地人的重视。今年4月,泰顺举办了首届石文化博览会,现场展出以泰顺石为原材料的雕刻作品260多件,吸引了大批群众前来参观。这是泰顺石第一次以自己的名义,将泰顺石精雕细琢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与此同时,泰顺石产业园已落户泰顺仕阳,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将承担起泰顺石初加工和文化创意等方面的工作。

  “泰顺不是彻底摈弃工业,而是‘选择性发展’。”董旭斌告诉记者,除在县域范围内培育发展成长型、科技型、清洁型生态工业,今后,泰顺将利用位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海园区1平方公里、瓯飞版块2平方公里的工业飞地,发挥县内县外“两个平台、两个市场”的作用,破解工业发展空间制约,为泰顺未来承接更多的工业项目提供可能。

  三产转身:旅游主业的倾向性发展

  在司前畲族镇的飞云湖畔,由温商回归投资建设的“云湖天地”养生养老项目,于上月开工。“云湖天地”项目位于司前镇溪口村南龙湾,项目占地约800亩,其中建设用地306亩,总投资约3亿元,拟分5年开发实施。未来,这里将建成一个集居家养老社区、酒店养老院、社会福利养老院、综合医疗护理服务中心及农场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配套医疗中心、健身房、娱乐场所、厨房餐厅、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生设施。

  觅避世之所,享晚年之景,越来越多的养生养老项目,选中了泰顺这块养生福地,“云湖天地”不过其中之一,龙汇养生产业园、新城区养老御园等项目相继引进。

  “旅游业的发展,取决于人文资源、景观资源,而养生养老,则完全取决于环境资源。”云湖天地项目负责人王永生以为,泰顺未来青山绿水的价值难以估量,他们相中的不是眼前的泰顺,而是未来的山水。

  诚如斯言,如今,“中国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中国生态养生旅游目的地”的美名,已经冠给泰顺,作为国家级生态县,泰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青山绿水的价值。“泰顺有五宝:廊氡茶石鸟。”廊桥、氡泉、三杯香茶、泰顺石、乌岩岭的黄腹角雉,无论在温州,还是在整个浙南闽北地区,这样的旅游资源都可谓得天独厚且珍稀罕有。

  今年7月,泰顺廊桥-氡泉省级旅游度假区获省政府正式批复,成为温州唯一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填补了温州地区无省级旅游度假区的空白。泰顺县以此为契机,正全面加速推进泰顺廊桥—氡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深挖并开发区内廊桥文化体验、精美乡村养生、风情田园安居、逍遥山地运动等多元化旅游产品,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集养生、影视、非遗等于一体的具有国际旅游品位的“慢生活”目的地。

  截至今年8月,泰顺全县接待游客132万人次,同比增长34.7%,实现旅游综合产值6.82亿元,增长45.9%。

  董旭斌告诉记者,迎来后GDP时代的泰顺,已经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一组数据足以说明这点:2014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8.5亿元,同比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9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23元,增长11.3%。这几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不久的将来,泰顺或许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吃着绿色无污染的蔬果,用着采自天然不加修饰的器具,过着天人合一、休闲安逸的‘慢生活’。只有将生态植入生活的根本,才算这场转型圆满完成的印证。”董旭斌说。(来源:温州网  温州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