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廊桥遗梦山水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30 22:10: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闽浙独有的木拱廊桥,不用钉铆,以榫卯结构衔接,是中国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
千乘桥如长虹卧波横跨溪上
N海都记者 陈贽超/文 包华/图
海都讯 海峡西岸山峦起伏、溪流纵横,行走山水之间,桥梁成为重要的工具。在闽浙,有一种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的拱桥。它以榫卯结构衔接,不用钉铆,只凭椽靠椽、桁嵌桁,靠着自身的强度、摩擦力和角度、距离等,在两岸间架起“虹桥”。
桥廊一体廊桥承载精神力量
在万山之县屏南,有着“百千万”三座桥——百祥桥、千乘桥、万安桥。其中万安桥全长98米,如长虹卧波横跨龙江溪,是全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万安桥始建于北宋,明万历年间毁坏,清乾隆年间重建。名曰万安,取万民平安之意。
而在群山连绵、沟壑纵横的寿宁,弯曲的蟾溪之上,飞云桥、升平桥、仙宫桥、登云桥4座廊桥横跨溪涧。廊桥之上的廊屋可遮风避雨,老人们坐在板凳上喝茶闲聊;桥上有神龛,祀神佛、固风水;廊桥头尾的茶亭,既可供行人商贾休憩喝茶,还可让维护人员常驻桥上。
著名的廊桥还有位于下党乡下党村的鸾峰桥,又称下党桥,始建于明代,是目前世界上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
“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这种古老而独特的桥梁样式,是中国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而对于当地人来说,廊桥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承载着一种从古至今的精神力量。
“桥山”风俗保廊桥延续千年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木拱廊桥逐渐减少,造桥的主墨木匠变得屈指可数,曾经那些独特的造桥风俗更是鲜为人知。
在古代,造桥铺路是农村的一项大善举,动辄耗费数千两银子,需要从当地百姓筹集而来。为了让乡民放心,主持造桥的董事和造桥的主墨木匠之间需要签订“桥约”:如何造桥、如何结算,甚至包括后期如何维护,堪比现代的商业合同。
从动工到结束,每一道工序都有庄重的仪式,寄托着百姓对桥路平安的美好愿望。诸多风俗中,最有意思的当数“桥山”。由于建造木拱廊桥需要大量木材,而绝大部分为杉木,所以村里会买下一座山专门栽种杉木,以备造桥之用,百姓俗称“桥山”。在屏南县棠口乡与寿山乡的交界处,当初为了修建百祥桥就有着这样的桥山。
“桥山”既解决了修建木拱廊桥木料来源的难题,也可降低运送木料的成本,保证了廊桥未来百年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