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65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顺古宅抱山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6-2 15:4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州好,别自一乾坤  
泰顺古宅抱山来 </P>
<>    泰顺县地处温州地区南部,与福建省毗邻。泰顺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晚期开始就有人类活动。自唐以来,以唐谏议大夫吴畦为代表的许多仕宦之家因避乱入山隐居。他们一面烧山垦荒,一面开馆兴学,文风从此渐兴。县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在战乱年代里,这种错综复杂的地形形成了和平的生活环境,在这种稳定的生活氛围中生活的人们有着充足的时间去创造生活。同时,他们带来了先进的、蕴藏各自地方特色的文化;他们聚族而居,大兴土木,建设有各自特色的建筑群体,从而给当地留下了既富有地方特色,又蕴藏多元文化的古代建筑。泰顺古民居从形式特征区分,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以三合院、四合院平面布局的单体和群体建筑。如:新浦古建筑群、司前台边园州古民居、雪溪胡氏大院、仕阳溪东古民居群、洲岭古建筑群、筱村徐岙底古村落和东 门楼外古民居群、雅阳塔头底古村落、雅阳百福岩古村落、三魁庵前武 古建筑群、三魁张宅古建筑群等等。其中雪溪乡胡氏大院较为典型,该建筑是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建筑,于清乾隆年间(1793)和清道光年间(1833)两次建成,不会因建造时间的不同而影响其完整性,反而巧妙地利用地势的高低建造得错落有致、结构独特。平面布局为棋盘式,由两个三合院合成,院中间用两道横墙,有如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建筑整体巧妙地利用地势的高低建造错落有致、结构独特,富有典型性的浙南民居。
    二是没有院落的以及和商业混合的街道形式的民居。如:莒江、百丈口等地的古民居。百丈镇依山面水建在陡峭的山崖上,其中还有多数的吊角楼。百丈口是泰顺县重要的水利交通枢纽,所以这里就成为主要商品集散地,人们就在这狭窄的地方充分利用空地建房经商,如横街、直街、新街、龙潭背街等传统街区。百丈口因地处溪畔峡谷民居都依山而建,往往是前排人家的楼上后门就是后排人家的前门,在远处看就像层层叠叠的大建筑群;再加上街道是利用当地溪滩下的卵石砌成花状形,这无疑构成了百丈独特的建筑风貌,因此,人称百丈口为“小重庆”。只可惜这里为配合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已被拆除。
    三是土楼形式;较为典型的是罗阳镇上交?村的古村落,为曾氏所建,曾氏世居闽同安,清嘉庆十四年(1809)迁居罗阳上交?,因朝政腐败,群盗流窜为害,迫使居住在偏僻山区的山民聚族而居,集体防御。于是,曾氏利用传统方式建造了有防御功能的土楼,一旦有入侵者,他们就集中入土楼藏身。土楼有两层,墙体坚实,藏身于土楼里的族人显然就非常安全。同时,土楼里又备有生活必需品,可以在里面生活许久。上交?单体土楼和闽西土楼造型相似,从而可以看出上交?的土楼的渊源。
    泰顺民居的屋顶为歇山重檐、悬山、硬山、无殿等式样,以歇山重檐居多。配以巨大的出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观察都显出古朴、庄重、壮观的艺术风络。
    民居的内部空间很大,感觉空旷。院落里又用花墙分割为数个大小不等的空间,以致形成功能不一的院落。泰顺民居的院落都很宽敞,四周围墙,房四面都开门、窗,可使青山之美一览无余。宽敞的天井(院落)、檐廊,明间不设额枋以及四面开门窗等方法,致使民居通风干燥、增强光照度、开阔视野。同时,也流露出山野平民豁达开朗的性格。
    平面布局以三合院、四合院以及由两个三合院合成的棋盘式的古民居,院中间设两道横墙,有如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平面结构形式多样,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布局分明,使整个建筑显得宽敞、明朗,体形活泼。面阔一般采用五、七、九、十一开间。
    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既要考虑与山和谐相处,又要考虑和山保持一定的距离。山民们有了宽敞的大院,就可以把收获的农产品放在大院里,再把大门关紧就很安全了。再则,住宅有坚实的围墙,就可以避免大虫以及其有害动物对人的袭击。所以说泰顺民居从生活实质分析是属于封闭型,就一些贫民的房子来说,也在房子四周砌起卵石围墙。但这种封闭不仅仅是指思想上的,而是对生活的要求。
    泰顺古民居受多元文化、就地选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带有不同的风土人文特征,风格殊异而又淳朴自然。材料主要有木、石、土、青砖、青瓦等等。室内地面采用三合土(石灰、沙子、卵石)铺匀夯实的地面。院落地面采用青砖地面、卵石地面、石板地面等。地面通常以小卵石铺成“鲤鱼跳龙门”、“一路平安”、“鹤”“蝙蝠”等吉祥图案以及有规律的圆形、菱形等图形。墙体一般采用砖墙、卵石墙、夯土墙。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具天然色泽的卵石墙,椭圆的卵石也可以砌三米多高的石墙而几百年不毁,的确非同寻常。主体建筑以杉木为主,装饰品的木料以樟木为主。在门楼、门窗、斗拱、月梁、雀替、牛腿、磉子等处加以艺术处理,雕刻内容有历史典故、人物、八宝、杂宝、花草、飞禽走兽,处处透露出昔日主人对美的无限追求,也体现了明清时期工匠卓越的工艺技巧。根据生活及生产上的需要,其功能、形式、构造和用材相互适应,巧妙结合。还有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导致结构形式上的不同。泰顺民居由于受到营造法式的限制较小,所以能不断创新,在功能上注意明确性,布局上采取灵活性,材料上具有伸缩性,艺术表现形式上多元化。相隔不远的民居却具有不同的形式,给人的感觉也各有异彩。从这些变化多端的屋檐、平面布局、艺术表现形式流露出了多数泰顺山民远离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泰顺县乡土建筑的特点是大方、开朗、朴实,形制很明朗,形式多样化。大多数是独立的整体,体现泰顺山民靠山吃山的生活形式,由此可见房主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田园生活气息。民居坐落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和谐相处、融为一体,如同国画中的“水墨山水”画,充满诗意,耐人回味。(张俊)</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04-6-2 15:44:19 | 只看该作者
<>——泰顺地处温州南部,境内山峦连绵,沟壑纵横。泰顺具有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类活动。唐以来,大量南北移民的入迁,使山城人口大量蕃衍,他们大多聚族而居,形成一姓一村的血缘村落,也有少量多姓杂居的村落。外地移民带来各自不同的地方乡土文化,泰顺的本土建筑也正是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影响后而兼收并蓄,创造出独特的地缘风格。2001年7月份,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的一百多名专家考察了泰顺乡土建筑后认为:“泰顺应是中国南北建筑风格的过渡区。”
泰顺规模较大的古村落兼座落在河谷冲击平原与山间盆地上,如新浦吴宅村、包宅村,莒江下村、夏宅村,三魁张宅村,司前里光村等。也有许多建在平坦的河滩上、平缓的山坡上的古村落,如司前圆州村、雪溪胡氏大院、下洪旺坑村等。泰顺古村落的始建年代以明清居多;也有部分建于明代以前,如始建于唐代的新浦吴宅村、仙稔仙居村,始建于宋代的筱村徐岙村,大约始建于元代的柳峰山茶岚村。“耕可传家,读可荣身”,在泰顺古村落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耕读文化。泰顺古村落大部分为血缘村落,宗族组织管理着村落的许多事务,如敬宗睦族、伦理教化、族产管理直至公共建筑的营建、族众之间的纠纷等,这些贯穿着礼制思想的宗族管理蕴酝出了泰顺古村落浓郁的家族文化内涵。家族文化是泰顺古村落中一种典型的文化风格。
根据古建筑在乡土社会中产生各自不同的作用,可以把乡土建筑分别列入其所属的类型。如礼制建筑中的宗祠,崇祀建筑中的寺庙、宫殿等,文教建筑中书院、文祥塔、戏台等。当然,除此之外,村落中数量最多的当数居住建筑。宗祠象征着一个宗族的地位,在村落中具有凝聚族众的意义,是村落中等级最高的建筑。我县至今仍保存着大量优秀的宗祠建筑,如泗溪的包氏宗祠、筱村徐岙的吴氏宗祠、西旸的蔡氏宗祠等等。较有名的崇祀建筑有西旸的明山寺、雅阳的宝林寺、三魁的崇教寺、东溪秀溪村的水尾宫、泗溪临水宫等。文教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罗阳文祥塔、洲岭文昌阁、莒江戏台等。这些建筑在乡土社会兼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我们研究古代村落不可或缺的实物载体。
村落民居从形式特征来区分,或分为三大类型:
一是以三合院、四合院平面布局的单体和群体建筑。其中雪溪乡胡氏大院最为典型。胡氏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道光年间曾进行增建,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规模。虽有两次不同时间的建造,但胡氏大院不会因此而影响其完整性,反而巧妙地利用地势的高低建造的错落有致、布局独特。胡氏大院是富有典型性的浙南民居。
二是没有院落的以及和商业混合的街道形式的民居。如莒江、百丈口、泗溪白粉墙等的古民居。百丈口还有吊角楼形式的民居建筑,在县内殊为独特。泰顺现存的商业古街道已仅留泗溪白粉墙一片。
三是土楼形式。较典型的是罗阳上交阳古村落,为曾氏所建。曾氏世居闽同安,清嘉庆年间迁居交阳,因同安邑地方动乱,无法安居,曾氏遂迁居“桃源之地”的泰顺聚族而居。曾氏利用传统方式建造了具有防御功能的土楼,集体防御。通过这种造型独特的建筑,我们便可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曾氏家族的历史。</P><>——据考察团团长王明蘅教授介绍,泰顺至今依然保存大量古代建筑非常难得,更重要的是这些古建筑具有深厚的风格,很多具有唐宋遗风的构作实例犹其罕见。
我国历史上唐朝以来的几次动乱,致使许多中原以及南方的闻人名士纷纷避难山城泰顺,他们迁居泰顺的同时,也带来了祖居地的文化和建筑技术。前年,第十二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的100多名专家曾在泰顺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一位台湾教授在考察之后曾说,泰顺虽然偏居浙南一隅,但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蕴育了多元化的地域文化,使得当地古建筑兼具中国南北建筑风格,泰顺应当是“中国南北建筑文化的过渡区”。</P>
3#
 楼主| 发表于 2004-6-2 15:44:48 | 只看该作者
<>自然风:</P><>我想这些资料够你压缩成百字小文了!</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