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跟奶奶在老房子前合影
中国人对生命的关注重在两头,就是生跟死,所谓的红白喜事。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民俗,其中做寿就是其一。在泰顺人的习俗里,一般做寿是在五十岁开始,即四十九那年过年做寿,因为“九”是极数,不是一般的人可以超越的,在四十九岁做寿具有保寿之意。五十叫“初度”,六十叫“花甲”,七十叫“古稀”,八十就可以叫“大寿”了,基本是源出中国的传统文化。能活到五十岁也就不会被人骂“短命鬼”了,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就被看作是“客人”一个了,意思是随时都可能会走,也可以走了。
话虽这样说,中国人对生的眷恋注定是人活得越长命越好,所谓“家有一老犹如一宝”啊!
2008年是我家奶奶九十岁大寿,是举家上下的头等大事,大家都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没有特殊情况不准许不回家过年,并且还得全家回来过年。当然这个要求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做起来有点难,还是有个别因为“不可抗拒因素”回来不了,能够让四代同堂欢聚一番就达到了理想。对我奶奶来说,这也是莫大的欣慰了。
九十岁的奶奶一点都不显得老,脸上溢满了春天般的笑脸。做寿,因为前几年村里在这个礼节上演绎得有点过了,从今年开始大家都达成了共识——一切从简。虽然奶奶是村里年纪最大和被人称之为最幸福的老人,但是对风俗这种事情还是要遵从。这些都不能影响一家人团聚的喜悦,其实形式已经不重要了,大家的是能够从四面大方回家,相聚在老屋的堂前,喝上一杯老酒,拉拉家常就是献给她老人家最好的礼物了。
九十岁的奶奶还坚持自己烧饭,每天坚持应有的劳动,对此很多晚辈都纷纷发表意见,说应该享享清福了。在他们的观念里享清福就是什么都不干,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从很早以前就很支持奶奶这样做,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个人活着有理想才有奔头。很多老人到老了,什么事情也不干了,不断地看到身边的老人同伴一个接着一个地走了,然后掐指开始算自己的日子,你说这样的老人能健康吗?我来讲几件发生在我奶奶身上的小事,你一定会明白她老人家健康、长寿的一面了。
我有一个堂妹特别能读书,这孩子也特别孝顺长辈,寒暑假没少回老家陪陪老人。去年桔子丰收的时候她刚好回家,看到满树的桔子蠢蠢欲动,但无奈桔子树高了点,只能望桔兴叹。八十九岁的奶奶看到此景二话没说,三下五除二就爬上了桔子树,摘了一大堆桔子给堂妹。讲起这事情一家人都笑出了眼泪,我的感觉是有个八九十岁还会爬树的奶奶,真幸福!
我老家因为生长在城市,对农村什么事情都倍感兴趣,有一次硬要拉着羊上山去玩。这羊也不是好惹的,看你城里人想来拉我,没这么容易,就跟我老婆开起来玩笑。这下我老婆可急坏了,一时无计可施,这个时候被我奶奶看到她有不干了,二话不说,拉着羊悻悻地往山上奔,我老婆看得直发呆。
这就是我让人不可思议的奶奶,这些对她老人家来说是小事一桩。过年了,这么多人回家对她来说是最高兴的事情,自然什么好吃都要搬出来了——她亲手栽种和腌制的各种咸菜、番薯干、她亲自采摘的各种水果等等,让我们这些从山里走出去,在城市的气息里被熏陶过的子孙,对她老人家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东西特别热爱。更重要的这是一位已经九十高龄的长辈做得东西,吃起来多了一份自豪和幸福。
当我们这些成为了“过客”匆匆地过了年,将要离开这片故土,每个人都有淡淡的忧伤和说不出的眷恋。如果不是还有一位老人健在,我想我们中的很多人慢慢就会淡忘了这个地方。除了我,努力之后是为了回去,其他人我想不一定了,能回来是因为这位老人。故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份极强的祈祷,祝愿老人家百岁大寿的时候大家再相聚。我们成为了老家的客人,而来人家成为了我们心中的客人,说起来谁不是“客人”而已,知道了这些,所以我们彼此珍惜,用心挽留。让我们相聚的时间更长,让我们彼此相望的机会更多,这样我们在某个我们身边的“客人”离去时,也就少了一份哀伤和遗憾。
祈愿我的奶奶长命百岁!祈愿天下所有人的奶奶长命百岁!
[ 本帖最后由 龚崎现 于 2008-3-5 22:2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