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衫珊树 于 2009-7-22 09:06 编辑
今天早上打开相册,看了几幅图片,分别是野趣横生的石竹洲野渡、老桥址、青南渡大桥、葛家渡大桥等。可谓是思绪万千......
洲岭,古道众多。在1982年9月15日洲岭通车之前,老百姓的出行都是靠步行;物资的交流都是人背肩扛。所以有洲岭至三魁的东向古道;有洲岭经富家洋至龟湖的东南向古道;有洲岭至南院的北向古道;有洲岭至罗阳的西北向古道;有经葛家渡至寿宁的西向古道;有经石竹洲至寿宁南阳西南向古道;有经青南渡至福安的南向古道等。
自从洲岭通车以后,老百姓的出行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虽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部分人的出行方式很原始,但所占比例已经是相当少了。到了本世纪,原始出行的人几乎绝迹。都是坐车出行。由于洲岭地处泰顺的西南部,只有一条竹(竹林头)洲(洲岭)公路与外界相连,出行还是相当不便,但人们还是选择坐车,因为那毕竟是轻松出行方式。当然,虽然现在的洲岭也还是只有竹洲公路,但硬化的路面带来出行的快捷,没有人再选择走路了(背驴的除外)。
葛家渡大桥、石竹洲野渡或石竹洲大桥、青南渡大桥等。虽然都处于洲岭去往福建古道的重要交通的点位上,荒废与破败也就成了必然。
儿时的我,经常行走在这些古道中,对这些古道的情感特别亲切。也就在那样的时代,峡谷两岸的人民经常往来,以至于我的父辈与兄长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寿宁话或福安话。就我本人而言,也能与寿宁或福安当地人作简单会话。仔细想想,那是峡谷两边,老百姓的通婚情况相当普遍。
破损的葛家渡大桥,破败的葛家渡峡谷的老房子及荒废的古道;杂草丛生的青南渡大桥以及可有可无的石竹洲野渡。说明了历史进步的同时,也说明峡谷两岸亲如一家的浙闽人民的联系已处于中断状态。现在,再也没有听到洲岭谁家的儿女与峡谷对面的做亲了(至少我没有听说)。也没有人再愿意走以前曾经的人马大道。
假如哪一天洲犀(洲岭至犀溪)公路通车了(应该是快了,据说就差1.3公里没有接通);假如哪一天石竹洲的大桥重新建起来了(两边的公路已经都到了峡谷的谷底了);假如哪一天洲岭岩坑村至范坑的北斗村的连接线也通车了......
相信曾经是生死与共,性命相攸的洲岭大峡谷两岸的浙闽人民,会以更加向上的精神风貌,迎接时代的挑战,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