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瓯迪口镇占村黄村自然村,村内建于明代的木廊桥——值庆桥经考证被确认为是福建最早的木廊桥。这不但改写了福建木廊桥的历史,而且为日前浙江、福建联手签订的《中国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忘录》和中国木拱廊桥抱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月7日,笔者走进了这座沿用纯正宋代营造法式的值庆桥。桥为南北走向,单孔井字形圆木叠涩伸臂;桥的北端大部分建在硬地上,桥墩为块石垒砌,上铺井字形圆木,逐层向河面中心延伸,最后铺长圆木连接两墩;桥面用木板铺设,上覆廊屋重檐悬山顶,檐下设风雨挡;廊屋单开间,进深十柱,用柱41根,两侧设栏杆和休憩长凳,两桥头和中部都设有神龛,两端靠下游处做木橱,用于存放当地先民的尸骨罐。廊屋梁架处建有大量粗大的丁字形斗拱,正中内顶还有彩绘装饰,大梁皮上墨书“大明弘治叁年岁次庚戍月建”等字样。 在今天,建瓯市内多个乡镇中仍可寻觅到许多造型优美、简单和坚固的梁木穿插结构贯木拱桥。百年来,仅迪口镇记录的木拱古廊桥就多达30多座,现存比较完整的木拱廊桥有10多座。木简支梁廊桥、木伸臂廊桥、木撑架廊桥、木拱廊桥等不同风格和营造法式的廊桥,现今仍被农村百姓用作歇息纳凉、村内议事、开展宗教活动的场所和交通要道。 建瓯市博物馆馆长黄丽霞介绍:2010年,福建省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当普查队员寻至值庆桥时,发现桥的大梁上墨书着“大明弘治叁年”(公元1490年)的字样。经普查队考证,值庆桥建成距今已超过520年,于是确认其为我省最早的木廊桥。 据了解,目前主要留存在浙江庆元、景宁,福建寿宁、屏南、周宁、建瓯、政和、松溪等八县的木拱古廊桥仍有110多座。2009年9月,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拱古廊桥,印证了先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古老而精妙的桥梁文化。不用钉铆,巧接圆木,就能跨溪越河,虽结构简单,却越走越结实,坚固异常。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更关注木拱古廊桥,木拱古廊桥会得到更妥善的保护,重焕光彩! 1:迪口镇单孔贯木拱廊桥——德胜桥。2:明代木廊桥——值庆桥的梁皮写着“大明弘治叁年”字样,距今已522年,墨书仍保留完好。3:建瓯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迪口镇的廊桥上进行测绘,为下一步木拱廊桥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4:东峰镇斐桥村的古廊桥上木偶戏班正在演出。5:月圆之夜时,村民参加古廊桥的民俗活动。6:吉阳镇的步月桥曾是连接大夫、圭历、巧溪和张坑四村的交通要道,是闽北已知现存长度最长、跨度最大的伸臂木梁结构的木厝桥。 (记者 曾谏华 魏永青 方明) 来源:闽北日报
该贴已经同步到 大笨钟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