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8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区域文物不能“属地管理”——由白粉墙被“推倒”引发的思考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9 23:1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物保护(编者注:原话为非遗保护)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工作,我们有时候再努力也跑不赢时间”这是泰顺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季海波面对当地白粉墙被拆除后发出的感慨。季海波的感慨,当然不只是针对白粉墙,而是基于那些理应被保护、却最终没有得到保护的古老传承,它们和白粉墙一样,命蹇时乖。
     因为厚重的历史积淀,加上相对闭塞的生存环境,泰顺的文物遗存数量相当可观。有些成为了文保单位,有些则没有入列。文保单位属政府认定,其文保价值自不待言。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入列的,是不是就没有保护意义了?这恐怕也不能简单定论。
     对于不能成为文保单位的,其实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其一,建筑体量小,地方政府出于财力考虑而“无暇”顾及。就拿泰顺来说,几乎所有偏远山区的乡村,都留存着各式从明清甚至更远时期保留至今的建筑,要是把这些建筑全部贴上相同的标签,就要拿出不菲的保护资金,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泰顺来说,几乎不可能。因此,好中挑好,也就成为一个原则;其二,前期规划不到位,周边杂乱无章的建筑,对文物产生整体性影响,导致很多文物难以成为文保单位;其三,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与文物保护之间形成矛盾,最终,在土地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形之下,不少地方放弃保护而遵循了“原拆原建”,这种拆除,通常都是比较彻底的“清零”。
     文物有它的区域性,但是,保护过程却不能出现明显的区域化。从这些年被不断损毁、破坏的“白粉墙”我们应当看到,由更高层面去划定保护红线,远比一个地方的保护力度大,特别是涉及政策、资金、专业技术等要素的时候,能否成为“文保”,会是文物得以“生存”的基础——它因具有威慑而促成一种自觉。但是,我们看到许多文物保护的过程,通常还是适用“属地管理”,结果,属地的能力难以胜任,放任的问题就不断凸显。
     比如,泰顺于2002年左右就启动了廊桥申遗,但由泰顺担纲显然独木难支。如果我们能形成一种意识,即廊桥是泰顺的,也是温州的,更是浙江乃至中国的,由此集合由上至下的力量,廊桥申遗,就不会变得遥遥无期。同样的道理去看待“白粉墙”,缺少外力支撑,任何传承都显得不堪一击。
     “跑不赢时间”是因为我们停顿了下来,而文物却必须扛起岁月的叠加。如果保护的“抗体”与岁月侵蚀是平行的,那么,诸如“白粉墙”的命运,可能不会是今天这样的结局。
来源:温州日报  一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