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2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批评】别再让口水和银子一起奉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9 13:4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TRONG><FONT color=#a60000>  砖头话语:</FONT></STRONG>“收视率的高低只能衡量一部电视剧的播映成败,除了测算电视剧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并不能真正代表一部电视剧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可视性。”
<>  <B><FONT color=#a60000>矛头指向:</B></FONT>唯“收视率”论
<>  <B><FONT color=#a60000>话题摘要:</B></FONT>
<>  在电视剧制作与放送流程的整个产销链条中,收视率所决定的商业回报是如何获取和分配的?仅以年初的《汉武大帝》和近来热播的《京华烟云》为例:在央视2005收视率排行榜上,前者名列第10,其广告收益达到了1.2亿元;后者位居第二,广告收入也是过亿元。
<P>  对《铁色高原》这种类似商品促销的行为,一位资深影评人不无担忧地说:“这一举动更像一个行为艺术,除了诱人重奖带来的炒作影响,也一定会引起人们对越野车归属之外的广泛关注。由此是否会引发2006年电视剧播映中‘炒作’与‘重奖’的走火入魔,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唯收视率论’可能招致的非议,应该会在未来显现。”
<P>  观众陆坚表示,电视剧不是小众艺术,不可能不对普通观众的审美趋向与欣赏口味作某种迎合。收视率的高低只能衡量一部电视剧的播映成败,除了测算电视剧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并不能真正代表一部电视剧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可视性。如果说收视率是表达民意的晴雨表,有时它又只代表关注,而不代表满意率。一位电视人坦言:“近年来的众多跟风之作都鲜有佳绩甚至遭遇折戟的命运,就是‘唯收视率’的下场。”
<P>  确实,市场是由需求决定的。但如果把电视剧只从商品属性来说,无论对一个电视生产商还是销售商来说,炒作也好,跟风也好,都不能代替精品的品牌建设,都有可能使投资风险遭遇灾难性的后果。而只有认真研究市场,研究消费,才能使“高收视率当电视剧的家”的被动,变为“好电视剧当收视率的家”的主动。<a href="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7296/3991006.html" target="_blank" >&gt;&gt;&gt;</A>
<P>  <B><FONT color=#a60000>编辑点题:</B></FONT>   
<P>  电视剧是商品吗?毫无疑问,回答是肯定的。在这一点上,电视剧和电影一模一样。110年以前,在巴黎那个小咖啡馆里公映的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就是收费的,并从此标明了电影以及作为后来者的电视的商品属性。在商言商,动员市场的能量来推销电视剧再正常不过了。收视率之于电视台,就好比市场占有率之于企业,责备电视台的“唯收视率论”是无的放矢。   
<P>  可问题还是存在。这个问题就是“高收视率代表高满意率吗”?电视台只关心收视率,那提高满意率的问题该找谁呢?导演,还是广电总局?   
<P>  叫好又叫座是一个永远的神话。在一个烂片都能轻易获得高收视率(票房)的国度,可怜的人们既奉献了银子又奉献了口水,一点享受也得不到。这里的悖论就在于:不奉献银子人们觉得无聊,不奉献口水人们觉得郁闷。更绝望的是,谁都知道这个难题,可谁也无力解决,至少现在还看不到希望。 </P>
<DIV align=left>
<p></DIV>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width="90%" border=0>

<TR>
<TD class=t12l14bl width="65%">来源:<a href="http://www.people.com.cn/" target="_blank" >人民网</A></TD></TR></TABL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2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