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文转载于《温州都市报》2003年2月18日第四版
新闻追踪________
《别让廊桥永远成遗梦》一文引起读者共鸣,很多热心人来电-------
[B] 善待廊桥好好爱她[/B]
本报《别让廊桥永远成遗梦》一文昨天见报后,不少关注泰顺古廊桥命运的读者纷纷来电,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他们都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经受风雨的廊桥依然美丽。
[B]应该好好爱她[/B]
市政协委员、民主促进会常委潘立禹先生说,廊桥不仅仅是泰顺的,也不仅仅是温州的,而是属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瑰宝,如果不好好呵护,我们就会永远失去她。著名的廊桥泰顺三滩桥就是因为年久失修而被大水冲走,再也不见踪影了。但是,泰顺目前还不富裕,没法投入足够的资金去维护修葺廊桥,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据悉,去年年初,部分政协委员对泰顺现存的古廊桥进行了考察,提出来廊桥要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但就在廊桥的周围,政协委员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农民的柴禾随意堆放在桥屋里,附近露天厕所让人掩鼻,离“申遗”还是有着很远的距离。
年过五旬的潘立禹先生忧心忡忡地说,廊桥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礼物。如若不对她付出爱,她就会离我们而去的。
[B] 爱她更要保护她[/B]
祖籍泰顺的退休干部吴先生说对廊桥已关注多年了。他提出了一个谁来承担保护廊桥责任的问题。他说,过去,有些廊桥是当地村里的族人出资所建,所以几百年来,当地村民自觉承担起了维护责任。但被列为县级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群众便认为维护是政府部门的事了,慢慢就没有人牵头维修了。而廊桥还行使着交通的职能,不修不护破损得就很快。那到底由哪个部门负起这个责任呢?目前,泰顺的30多座较大型的廊桥分散在各个乡镇,一些干部认识不一。吴先生举例说,最古老的三条桥位于洋溪乡和州林乡交界的溪流上,到底该归谁管呢?
吴先生认为应该理顺廊桥的保护机制,落实责任。他建议,能否成立群众性组织,如廊桥学会, 作为群众和政府的桥梁,以更好地保护廊桥。
[B]提炼她独特的气质[/B]
一名读者来电说,规划和土地部门应该考虑怎样使廊桥与周边的建筑形成和谐的美,不协调的周边建筑也是对廊桥的一种破坏。
出差经过温州的陈先生看了本报后,也热心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廊桥作为浙南独有的历史遗产,已存在了几百年,保留着特有的风格。在保护文物的同时,有关部门能否把她的美和气质提炼出来,使之能不断地流传和延续。
[B] 愿为她捐“私房钱”[/B]
一些读者来电询问:“我能为廊桥做点什么?”一些人说要捐资为廊桥修葺出力,也有人出点子怎样进行募捐。
最让记者感动的是有这样一位读者,他说自己过去是教师,现在虽然改行了,但平时兼课积攒了一些“私房钱”,他打算为廊桥捐助1万元钱。但他又坦白地告诉记者,恐怕自己的母亲和妻子知道后会反对,他要想个办法,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来维护廊桥的容颜。
记者:黄小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