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9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懿戒延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8 13:0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999999>高启新/文 周咸俊/摄 </FONT> <FONT color=#999999> 2005-11-02 </FONT> <BR><BR>
<><IMG src="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9/node12/images/00014955.jpg"></P>
<>    在泰顺,雅阳的季氏是一个大族,而所处的地点正好居于县境与浙闽通衢的要道上。在一个漫无边际的翠峰秀峦的缝隙里,突然呈现出一块少见的沃野盆地。于是有了可耕的田地,有了流传兴盛的世家,也就为耕读传统播下了希望。百福岩的周家、塔头底的季家,今日尚存的巍峨老屋里,我们能感受到的是:蒙尘的巨椽雕梁、精致的花窗镂饰、志书里语焉不详的记录和老人们挂在嘴边的故事……一个家族的兴衰只能从点点滴滴的碎片里去寻觅。<BR><BR>    秋日的塔头底旁厝显得很宁静。穿过一片田野,远远可看到一株株开着粉白花蕾的梨树和岗上青郁的马尾松。合围硕大的树径,粗糙的表皮,曲折的虬枝,似乎诉说着一个早已远去的繁华旧梦。虽然已失去往日的炫目光泽,但“懿戒延禧”的匾额仍静静地悬挂在旁厝厅堂被烟熏黑的门楣上。可以想见,当初年近期颐的老人,作为人瑞端坐上位,接受晚辈的祝寿美意,在寿酒的觥筹交错中,是何等的知足自满。老翁举子业不过刚起步的秀才,但还是惊动了“父母官”县太爷,墨宝虽说大气不足,谨严有余,但功力还是相当了得。既然县官是从《国语·楚语》、《诗经》里引经据典,还把年高的秀才与战国卫武公的业绩相比,其子孙当然将此视为家门莫大的荣耀。1890年正月的某个良辰吉旦,镌匾记铭也就顺理成章了。<BR><BR>    有意思的是,同在这一年,京城著名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正在埋头撰写名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紧接其后的“百日维新”做思想准备,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某个小山村,一群人却正为一块新悬的匾额欢欣不已。</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