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7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守护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保护遇危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30 16:5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作者: 毛晶慧</p><p>6月10日,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日,如何利用互联网保护传统文化再次成为舆论焦点&nbsp;</p><p>端午节前夕,秭归县政府开通了“http://端午节.CN”官方网站引起了各方关注,同时,它也警示国人要建立全方位中华文化保护体系,必须将中华文化保护的范畴延伸到互联网上。6月10日,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日,如何利用互联网保护传统文化再次成为舆论焦点。&nbsp;</p><p>日前,记者从调查中发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保护遭遇危机,在国务院今年公布的第一批518个我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近八成以上未注册“中文.CN”域名,这其中不仅包括广为人知的京西太平鼓、武当武术、泥塑、中医诊法、梨园戏等文化瑰宝,而且也涵括了傣族泼水节、蒙古族搏克、维吾尔族达瓦孜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这意味着,我国大部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遇着“端午节”曾经遭遇的危机,名分岌岌可危。&nbsp;</p><p>“活态”保护是最佳途径&nbsp;</p><p>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而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进程使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日渐消亡,像在20多年前,木偶戏、皮影戏在我国随处可见,如今却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从来没有欣赏过这样的民间艺术。因此,如何让正在消失的却又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保存下去,将是下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课题。&nbsp;</p><p>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田青认为,如果传统文化不能融入人们现代生活,最终只能“活”在博物馆里。而互联网便是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现代生活的最好形态,新兴的网络传播也将成为“活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途径。&nbsp;</p><p>&nbsp;对此,互联网专家吕伟钢认为,由于中文.cn域名具有民族化、本地化特性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保护和宣传中华文化品牌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建立一个有关端午节的官方网站,通过“端午节.cn”的表现形式,比英文的域名更能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因为“端午节.cn”这一中文域名,既准确展现了端午节这一节日名称,又展现“中国”元素,使得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们,都能从网络上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nbsp;</p><p>依此类推,包括中秋节、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甚至京剧、越剧、秦腔等国粹以及传统的中华老字号,都可以借助中文域名建立网上文化品牌和宣传平台,从而进一步打造中华文化网络体系。而伴随着微软IE7.0应用进入倒计时,中文上网必将全面实现。而我国信息产业部规定的中文顶级域名为CN?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册“中文.CN”域名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p><p>(中国文化报)(浙江省文化厅&nbsp;&nbsp;&nbsp; 2006-06-30)</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