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大部分使用原有的材料,新料只占1/4
N本报记者 李熙慧 黄孔瑜 文/图
本报讯 “铺好最后几十块瓦片,远济桥就全部修好了!”说这话的人叫郑多金——来自寿宁的“廊桥孤匠”,位于闽侯白沙镇的远济桥,由他主持修缮。昨日,记者再次来到现场时,看到一座雄伟壮观的木拱廊桥,已经重新横跨在两岸的岩石上。
踩在结实的桥板上,看着桥下湛蓝的溪水及远处的大山,古廊桥与周围的风景很好地融在一起。郑多金的弟弟郑多雄站在一根木头上,悬空做桥头的檐角,他的身上绑了根绳子,以保证安全。
郑多雄告诉记者,修缮工作几乎是重建,不过在使用材料方面,新料只占1/4,大部分还是把原有的材料进行防白蚂蚁等处理后再用。记者也明显看出新旧材料的不同。
和原来的远济桥不同,工人们给新桥两侧加了“挡板”,即在镂空的护栏外面加盖了一层杉木板。为什么这样做?郑多金老人说,之前,远济桥桥底严重破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雨水打到桥内,使木头长年浸泡受损,而加了“挡板”后,不仅没有破坏桥的结构,而且可以遮挡雨水。
昨日,铺完西面桥头顶的几十块瓦片后,工程就全部完成了。记者从当地政府部门获悉,修缮一新的远济桥将作为旅游景点,供市民休闲游玩。
远济桥又名石陌桥,位于闽侯白沙镇联坑村南山涧上,为古时福州通往京都必经之路。桥全长23米,宽5米,采用斜撑式,头尾分别落在两岸的岩石上。修缮工作于2007年10月底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