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龚崎现 于 2009-6-15 18:12 编辑
■文/龚崎现
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中,一次又一次人们都会这样惊叹:温州人又来了。
特别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因为温州人的特殊性也就产生了“温州炒房团”这个名词,温州人这个特殊的群体也引起了重重争议。
这一次温州炒房团尽管有点“鬼子进村”地潜入某些城市,可是还是被人发现了,人们大呼:温州人又来了。
在这个表现平静实际底下波涛汹涌的商海里,一石便能激起千重浪。
据不完全统计,温州人近期已经在深圳购买90余套物业。
据媒体报道:这次温州人进军深圳,目的性非常强,而且投资的区域比较集中,他们选择投资区域以宝安中心区、龙华坂田片区、南山片区为主,除了豪宅外,中小户型也是他们这次买房的偏爱。
位于宝安龙华一家楼盘销售人员这样描绘:一群衣着平淡的温州人结伴而来,操着方言招呼同伴,非小户型和豪宅不看。主意拿准,温州人下手又狠,一次性下单21套。临走时,这群温州人还留下话:回去之后,我再叫朋友来买。该销售人员介绍说。
这几乎是温州购房团的典型动作,成群结队买房是温州人的特点之一。开发商无疑看到温州人是眉开眼笑,因为温州人买房子等于——团购;消费者无疑讨厌温州人这种行为,他们以为是温州人炒高了房价,因此有人帮温州人冠上来“经济蝗虫”的外号。是非功过历史自然会给出公正的评价,任何的言论都姑且听之吧。
我个人认为“温州炒房团”这个名字值得商榷,应该用“温州购房团”比较贴切,不管这么说毕竟这只是一种市场消费行为。如果是因为“仇富”而要把某些市场问题转嫁给温州人,那就是对温州人的极大不公了。因为庞大的民间资本,温州人的团购行为是会局部“影响”市场。而不要忘了一点,温州民间资金再庞大,流向市场某个行业的某个项目的资金量永远是“一点点”而已,不足以改变整个市场的方向。
更不能把温州购房团作为市场的方向标,对温州人这次出现深圳有专家建言,开发商可以大量开发房子了。
这是很危险的建议,因为温州购房团的消费不是“刚性”的消费,而是典型的投资消费。再说温州的民间资本流向不是一种“有组织”的资本经营,更多的是以亲缘为纽带的“投资赚钱”行为,不足以作为一种市场参考。说明白了温州的这种资金流向是根据“投资回报”走的,其参考系数只有一个:回报率。
把“钱放在口袋里”这对于温州人来说是难受的事情,更是“不会用钱”的典型表现,在当前这种社会转型的市场环境里,“买房子”成为了温州人资金流向的最好出口,“连老太婆都炒房”就成为了温州人留给全国人们的深刻印象。从投资行为来说这一点都不足为怪,不要把温州人当成什么洪水猛兽,更不要把温州人的行为奉为神话,不然吃亏就不要怪别人了。
按照市场理论来说温州购房团的这种行为也不乏是一种需求,但是不要忘了这种需求是极不稳定的,随时都会改变。以固定的观点去判断运动的事物,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龚崎现商业随笔《生意场的那些事》 2009年6月15日于张家港
★龚崎现原创文字,刊用请联系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龚崎现联系方法:E-mail:gongqixian@163.com qq:623890813
■欢迎光临龚崎现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uaileshuyuan
■欢迎光临龚崎现网易博客:http://blog.163.com/gongqixian/
■欢迎光临龚崎现博客网博客:http://gongqixian.boke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