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访温州文化地景]贰 西山青瓷窑址群:东瓯大地的遗世密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6 17:5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山青瓷窑址群:东瓯大地的遗世密码

  薛一泉

  大概七八年前,我在泰顺一个小山村的山坡上偶然发现散落在泥土和水沟里的瓷片,俯拾皆是,捡了一袋提回县文博馆。瓷片是宋朝的东西,有些历史了,但因为不是完整器物,与那些经专家鉴定并拥有级别、藏在布置了各种安全监控的库房里的宝贝相比,身份截然不同。因为没有进库房的资格,我只好把它放在楼梯口的废纸箱上。后来馆里设立了标本室,那袋瓷片才能随同那些新石器时代的石片,光荣地进入了标本间,也算是得到“从三级”文物的待遇吧。小山村有清朝民居、明代老墙,现在又因宋代瓷片的发现(有可能在那个时候这里有窑场),村子的年表,从此指向的竟是千年空间。这让他们感到骄傲、自豪,并对此津津乐道。我们可以感受到:世居于此的村民对土地、建筑和村子历史的认知是深刻和富有深厚情感的,对家园里有些年头的事物他们会去呵护、珍惜,对于明清或者更远年代的一些事,他们一开口都可以向你道出一二来。

  都市,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霓虹灯映衬下的驿站,过客的脚步不会停留太久。而把家安在都市的人,对于城市的历史纵然有一些听闻,也很难有水乳交融的情感。历史留下来的城市老底子尤其是遗存在岗顶山坡、埋没在野草黄土下的古代窑址,无可避免地要遭遇清冷、孤寂,甚至消亡。

  “西山,在城西五里,一名瓯浦山,又名金丹山”(清光绪《永嘉县志》),在已发现的温州古窑址中,西山窑是最早引起人们注目的一个重要窑址。据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多次调查发现,这里显然是一个巨大的瓷器烧制工场。在当时来讲,规模不亚于现在的经济开发区。南北绵延横亘三四里地,都有窑址和器物堆积层的发现,横向的分布和纵向的叠压,向我们呈现了西山窑历史的深度和烧制盛况的幅度。西山峰屏和眼前人世的映照,仍能让你感受到时间脉搏的跳动。它不是苍白的、虚幻的,而是有温度的,可触摸的。

  发现西山窑址群后,它的年代却扑朔迷离,“究竟是唐是晋,不能遽然下此判断”(陈万里《瓷器与浙江》)。解疑答惑的考古过程,就像是看电子地图,当你把鼠标对准缩小键按下去时,随着画图的缩小,视野随之变得开阔。但还不够,考古发掘、断代,不仅需要理论视野,也需要不断地放大地面图标,不断地扩大地面搜寻。随着更多实物的相继出土,你要知道的答案就有可能渐次明朗了。

  考古学家陈万里最早时认为:“青的釉色,要比九岩(绍兴九岩窑)来得淡而薄,似乎是已经进步的唐底作风”,后来,他在1955年发表的文章中,把西山窑定为“从六朝起到唐代”,在1956年发表的文章里,更明确地把西山窑划归为两晋窑址。上世纪60年代,随着西山窑考古发掘的进一步展开,出土和采集到的瓷器更加丰富,又有专家对西山窑的年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文物专家张翔就认为,从出土器物的特片和使用功能来看,“把西山窑的烧造年代定在唐代中叶至五代北宋之交是较为恰当的,但无论如何西山窑的烧造年代不会早到六朝”。后来二十多年间的多次调查,特别是1986年省市文物部门联合对西山窑的考古调查和重点发掘,终于一锤定音,明确了西山窑的烧造年代:“它是从晚唐开始,历经五代、北宋,直至南宋结束;其鼎盛时期是在五代、北宋”(徐定水《温州西山窑三题》)。

  西山窑出土的器物有碗、壶、盘、罐、瓶、杯、盏等等,面对这些器物,让人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儿:吃饭、饮水、喝酒,柴米油盐,饱食奔波,风花雪月……它们并不孤立存在,总是与人世生活有着深切关联。这些器物胎骨灰白,釉色淡青为主,纹饰采取划花、刻花、印花等手法,内容有莲瓣、莲蓬、葵花、荷花、菊花、牡丹、海棠、卷草、云朵等,也有稍复杂一些的图案,比如双蝶、鹦鹉等。纹饰的线条粗犷遒劲,隐隐透露着坚韧的力道,朴素地勾勒出先民对吉祥如愿的追求。用泥土烧制的瓷器与花鸟虫草形象的结合,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着对大自然的亲近,让人感觉到,在方圆天地中,人类与大地交替的呼吸。

  想当初,窑场工人一箩筐一箩筐地往山脚倒次品,在碎片不断叠加的同时,时光悄悄地为它们盖上了封土。我们看到,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项目出现青黄不接、日薄西山的时候,那些古老的制作绝技,因时间而失去价值;与之相反的是,唐宋时期的西山窑瓷器(瓷片)却因时间变得珍贵无比。时间只有昼夜两种,太阳只有东西两个方位,光阴以简单的角色变化,导演的却是世间万物沧海桑田式的传奇演绎。

  草丛中的瓷片,完全不受都市喧嚣的影响,静静地躺着,或许睡着了,在做一场千古大梦;或许醒着,与天上的太阳、星星呼应成一片璀璨的光芒。它们有呼吸、有生命,仍然执着地编织、延续着东瓯大地历史深处的遗世密码。完整的器物,当然很讨人欢喜。很奇怪的感觉是,散落在山坡上的破碎瓷片,让人对于历史岁月和先民生存的感受往往更加直接、准确、完整,残片的釉色、纹饰、断面渗透着西山的气脉,映照出先民的表情,一块小小的瓷片,已经包含了这片山水的全部灵气和东瓯先民的忧伤、快乐。(转自《温州日报》风土版,2010年07月03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